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探索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在文旅结合背景下,基于我国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与湘西州民族体育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对湘西州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资源禀赋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发现湘西州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开展具有一定的市场潜能和教学积淀,且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优势突出。认为可以通过发挥优势,整理湘西州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提取精髓,挖掘民族体育文化思政和文化教育素材;因地制宜,开发多元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以及借助景点,打造各类民族体育研学基地等途经促进当地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湘西州;研学旅行;民族体育文化

当前,“旅游+教育+N”的研学旅行模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经,其影响力持续上升。例如研学旅行成山东曲阜“黄金周”热点,成甘肃、黄山等地的旅游新增长点等等。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而言,湘西州旅游业虽然发展迅速,旅游+民族体育等文旅融合模式开展较好,开发了“天下凤凰,棋行天下”等一系列知名文旅产品。但是湘西研学旅行的发展暂时处于观望与尝试阶段,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产品开发滞后。2020年5月,同志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1]。对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湘西州来说,旅游与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此外,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表示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要统筹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而对湘西州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有利于借助民族体育创建湘西州独特研学旅行品牌,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民族体育“进校园”。

1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从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开始,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对研学旅行进行说明与补充,例如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表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表示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研学旅行的定义进行了说明;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2017和2018年相继公布了“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则首次举行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能力考试等等。截至2020年10月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研学旅行基地共有581个,营地共有40个,研学旅行市场不断规范,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安徽、江苏、上海、山东、四川、甘肃、河北邯郸市等部分省市已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并积极申报研学基地,开发各类中小学研学产品。例如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掀起了国学研学旅行热;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的临淄推出了一系列蹴鞠文化研学产品等等。当前的研学旅行正朝着多元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强调坚持挖掘当地特色,建设独特研学旅游品牌;也强调对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非遗研习场所等进行功能改造,打造成研学旅行基地。毫无疑问,研学旅行已成为推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条新路径。

2湘西州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2.1湘西州中小学研学旅行开展的市场潜能

通过文献检索与实地考察,发现湘西对于开展研学旅行暂时还未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但是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开展,例如2019年凤凰县文昌阁小学4、5、6年级分三批参加了常德清水湖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为期2天1晚的研学活动[2]。2019年以“关爱自然”为主题,吉大师院附小4(6)班全体同学进行了首届湘西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3]等等。而且由于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浓厚,也吸引了其他地区的学生前来研学,例如2018年在泸溪县举行了全球中文留学生研学旅行活动[4]。欣赏了当地的民族舞蹈、武术表演、竹竿舞表演,体验了岩门古堡传统文化,亲自上阵舞龙灯,进行了非遗项目的制作等。由此可见,湘西州研学旅行是极具市场需求的,而当地对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则还有待加强关注。

2.2湘西州中小学民族体育进校园的积淀

虽然湘西州研学旅行开展较为落后,但是民族体育进校园进展较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湘西州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以及民族体育研学旅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如龙山县以“土家摆手舞”“踢鸡毛毽”“抽陀螺”“竹竿舞”“土家竹马”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体育和游戏已经进入校园;保靖县将苗鼓、土家摆手舞、高跷、板鞋竞速等民族民俗特色文化融入体艺教育;还有部分学校将舞龙、蚩尤拳、苗家刀法、苗家棍棒等引入了大课间等体育活动。此外,部分学校还开发了一系列的教材,例如花垣县民乐镇中心小学开发了校本教材《武之源----苗族武术》,并根据苗族武术的特点,编排了《千字文武术操》,还推进了“旋转八人秋,转动五彩梦”STEAM课例研究;花垣小学原创了校本教材《苗族民间竞技》;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研究创编了苗鼓等实用校本教材等等。这些多样化的民族体育课程与教材为开发当地特色的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提供了保障。而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这一途经也能缓解当前民族体育进校园所面临的人文教育价值疏离、传承路径单一、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学校传承的保障措施乏力等问题[5]。

3湘西州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禀赋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湘西州历史文化厚重、民俗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神奇、资源禀赋独特,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详情见表1)

3.1旅游环境和政策资源优势

湘西州正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模式的发展,无论是其本身具有的丰厚旅游资源,还是国家、州市颁发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都在为湘西州建立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而助力。如《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表示要建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2020年《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也表示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等等。此外,湖南省发改委网站发布的《关于下达2020年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专项资金计划的通知》中表示,湘西多个旅游项目获支持,其中非遗等旅游商品开发项目补助资金990万元。这些政策的颁发,对于湘西州发展民族体育研学旅行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3.2少数民族地域优势

湘西州地势多山,地形复杂,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孕育了各县市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从历史文化遗迹来看,龙山县有“中国土家族摆手舞之乡”之称的靛房乡;永顺有湖南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司城遗址、有“土家第一村”之美誉的双凤村;保靖县有华中最大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村落群——五行苗寨,以及苗族起源地——吕洞圣山等等,这些历史遗迹与特色村落能为民族体育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场地基础。对当地的中小学来说,开展研学旅行更方便就地取材;而对外地的学生来说,则是一场民族文化盛宴。此外,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也滋养了一批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人,能为当地开展民族体育研学旅行提供一定的教学基础。因此,湘西州的地域优势为当地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转变为研学旅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一系列的条件。

3.3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优势

湘西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在数千年的文化演变上,民族体育文化随着人们的生产劳作日益凸显,不仅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民族体育项目,还将其融入到当地的民俗节庆当中。当前同时体现在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以及表现于优越的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中,如举办百狮会、吉首鼓文化节、花垣县苗族赶秋节等传统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以及“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纸上飞仙、金枪穿喉”等一系列苗族民间绝技等。这些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和民族文化品牌依托着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助力民族体育文化研学旅行资源内容的开发。

4湘西州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困境

4.1民族体育界定不明确,政策实施不到位

在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中,民族体育项目由于其所具有的参与性,大多活动都会将其用来活跃现场气氛或是让游客进行体验式参与,但是针对民族体育项目单独的活动却是极少的。也由于民族体育当前的界限不清,导致对于民族体育的开发处于边缘地带,虽说国家、州县的政策中多处强调要合理开发当地民族体育,但是实际操作时却存在各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民族体育文化的挖掘受限。

4.2旅游经济刺激下,民族体育趋向单一化发展

受现代媒体的影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极易被刻板印象化。导致市场大规模的开发同类型的产品或是项目,而某些未被开发出来的优秀文化则将被取代或自动消失。湘西州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虽然部分学校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较为多样,但整体而言,在当前商业化模式下,纷纷跳起了摆手舞、毛古斯,但是原有的其他项目被逐渐淡忘,这不利于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当地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

4.3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对于研学旅行目的地的选择来说,交通便捷是一大要素。对湘西州而言,虽然民族村寨、原生态的民族聚居地等地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利,客容纳量不够,难以支撑民族体育研学旅行的开展,而对其民族体育研学资源的开发没有市场驱动力,更是难以进行。

4.4民族体育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问题

一方面,民族体育文化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含义。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精神内涵不断在改变,旧有的形式无法让更多人接受。另一方面,研学旅行的特点在于其研究性、探索性及体验性,人们在旅途中获取知识、学会技能,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与感受[6]。因此民族体育资源如何合理转化成研学旅行产品则是当前的一个难点。

5湘西州中小学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思路

5.1发挥优势,整理湘西州民族体育文化资源

当前湘西州大部分学校采取了教师“走出去”等方式考察学习民族体育非遗文化,再通过教师的研究创编成果的方式“引进来”。在湘西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中,要加大奖励力度,构建体育研学旅行的激励机制[7],鼓励各个学校参与,并给予当地民族体育资源整合较好的学校、教师一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加大民族体育文化内涵的挖掘。此外,还可以呼吁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在整个历史长流中对当地民族体育发展的历程进行研究等等。

5.2提取精髓,挖掘民族体育文化思政和文化教育素材

研学旅行作为一项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对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实际是通过研学旅行这一载体将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是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研学开发,成为研学的重要教学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们在挖掘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时,不仅要将其本身具有的体育属性发挥出来,还要注重其在思政与文化教育方面的开发,促进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人文价值的发挥。

5.3因地制宜,开发多元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

湘西州各县市具有不同的定位,同样,在民族体育研学旅游资源的挖掘上也要注重因地制宜,落实“一县一品”布局,为打造独特的研学旅行品牌奠定基础。例如在龙山利用原生态环境开发以摆手舞为主的系列研学项目;对于吕洞山则可以开发苗鼓、苗族武术、拳术等苗族特色体育研学项目;对于还拥有原住民传承的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打溜子、梯玛神歌等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司城开发相应的项目,做到资源开发与当地文化背景相融,促进民族体育活态传承发展,推动学生主动吸收。

5.4借助景点,打造各类民族体育研学基地

湘西州旅游景点数量众多,种类多样,政府可以对有潜力符合《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的景点进行扶持,大力挖掘当地的民族体育项目资源,加大景点民族体育文化氛围的渲染,打造相应特色的民族体育研学旅行基地。在旅游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湘西州民俗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能为民族体育文化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提供便利和支持。

6结语

当前,我国研学旅行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辐射效应较广。湘西州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其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以及高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等,为湘西州民族体育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沃土。而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是开展民族体育研学旅行的第一步,要整理出湘西州各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并提取精髓,结合当地特色、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等具体情况,开发多元的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并打造相应的民族体育研学基地。同时,也要借助市场的力量,支持社会力量对民族体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以及产品的研发。

作者:李志红 张小林 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