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旅游中文化内涵提升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生态旅游是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旅游经济产业。本文论述了生态旅游类型的划分和生态旅游开发的不同层次,并分析了生态旅游文化的内涵,包括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对客源地文化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文化内涵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发展策略
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和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组织编撰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是一部专业介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专著,按照生态旅游对象类型可以将当前的生态旅游划分为森林生态景区、草原生态景区、观鸟生态景区、山岳生态景区、湖泊生态景区、农业旅游生态景区等不同类型[1],也可以根据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等将其划分为大众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2类[2]。在当前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生态旅游开发的层次及文化内涵是当务之急,有必要系统地梳理生态旅游开发的层次,进一步探讨生态旅游文化的内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层次和原则
1.1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层次。生态旅游开发的层次包括大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和特种生态旅游产品[3]。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些新奇的生态旅游产品和运营模式已经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大众化的生态旅游项目已经不太适应当前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背景,急需进行提档升级。如,比较典型的大众旅游产品有森林生态旅游(见表1),包括丛林越野、森林浴场、森林人家休闲、森林游步道健身等;高山生态旅游,包括高山探险、高山科普考察、高山写生摄影等;农业生态旅游(见表2),包括农家采摘、传统农业文化展示、现代农业体验等;草原生态旅游,包括草原那达慕、草原游牧体验、草原美食文化展示等[4]。特种生态旅游产品是指具有独特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这些产品专业性很强,在产品开发时应该充分调研国内外旅游市场并综合考虑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性和参与性以及文化内涵的渗透。通过以上2个层次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基本可以满足生态旅游的国内客源市场。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生态旅游开发的国外市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形式不断拓展,对于国际游客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生态文明成果显著,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这些都是丰富的素材,也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效促进。我国著名的景点,如大兴安岭原始林景区、万里长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呼伦贝尔大草原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景区,这些生态旅游景区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也是我国对外展示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旅游产品的重要窗口。
1.2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其开发过程要有全面的科学评估,不合理地开发就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种破坏,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损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生态旅游业的短期发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因此,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社区居民参与的原则、政府主导的原则、市场导向的原则、立足于精品的原则、整体协调的原则,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生态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区(点)的客源市场吸引力等级为基础进行分层级开发。
2不同生态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2.1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产生的能够使游客产生美感享受的景观资源,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景观、动植物景观等,其对于人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及其审美感知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科普宣教的理想场所。自然景观资源在转化为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文化色彩,因此,自然旅游资源是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统一体。在开发自然旅游资源时,应该重视其文化价值的挖掘,在突出其自然美的基础上提升文化价值,使自然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在游客面前,增强景区的吸引力。2.1.1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自然界中所有的自然景观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而且也表现出一定的科学价值,这是自然景观科学内涵的基本原理。很多游客在生态旅游过程中,都会自发的追求自然田园之美,希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这都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需求。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规律,并将其内化在旅游产品的功能设计上。如,庐山的飞来石、王家坡的U形谷、第四世纪冰川遗迹的形成,反应了地质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类型。2.1.2自然景观的美学内涵自然美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美学认知。在自然景观中,大山有雄、奇、险、秀、幽之美;山河湖海有清、静、雅、包容之美;生态园的果树、鸟类、鲜花有纯自然之美。因此,旅游开发应注意审美的需要,发掘有助于审美的要素和方法,并予以审美引导,以求把最美的侧面和瞬间展示给游客。自然景观的美学内涵是朴素原野之美,我国的传统自然哲学观也深刻地体现了这种思想———以自然之美为最高追求境界。2.1.3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是指那些本不是自然所固有的,而是人的意志所赋予自然的一种文化现象。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的产生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萌芽状态,由于早期人类认知的缺乏,对很多自然神秘现象都无法科学解释,许多事物就容易被神化并一直延续下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自然崇拜、风水学说、自然事物的宗教色彩等,这些都丰富了自然文化的内容。此外,很多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自然界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此延伸出的山野文化、湿地文化、森林文化、农业文化、水利文化、草原文化等不断丰富着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写照和时代特色。
2.2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人文旅游资源是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为了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层次就应当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随着生态旅游的繁荣发展,既要发掘与客源地类似的同质文化促进文化的交融,又要发掘不同于客源地文化的地方特色的文化,这样才能使游客的文化差异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要强化宣传旅游地文化给境外游客带来的文化认同感,发掘人文景观中包含的神秘文化成分,以满足游客的寻幽猎奇的文化需求。在提升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时,一定要从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塑造当地的社会风情,充分挖掘地方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内涵,以增强游客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性。
2.3对客源地文化的认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本的卖方市场已经无形中变成了买方市场,市场导向的重要性体现了出来,旅游开发越来越依赖于市场的需求。因此,在文化完成初期的发掘之后,在进行提升之前还必须有一个过渡阶段,就是对客源市场文化的研究并进行相关的文化推广和普及。只有对客源地潜在游客的地域文化、历史、现状和需求进行全面地调查研究,才能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进行合理化地整合和提升,才能吸引尽可能多的客源并实现综合效益。如,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游牧文化”、北京地区的“人文历史文化”、东北地区的“雪景森林文化”、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江西地区的“红色革命文化”、广东地区的“岭南山水文化”等,都是国内客源地文化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要开发客源地文化就要从文化的来源、发展和特色方面做文章。因此,要实现文化的开发和提升,开发者必须下大功夫研究客源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认同程度及其文化需求。
3生态旅游文化内涵的提升策略
生态旅游开发应该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旅游资源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增强对市场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5]。同时,旅游是个综合的大系统,要把旅游业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去考察,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只重视自然旅游资源的自然美旅游,应该是统筹兼顾并在自然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实现高层次的大旅游[6]。此外,在文化提升过程中也要注意文化的外化和再造,文化再造是指随着开发者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和客源地文化的交流,因此会给旅游活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来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综上所述,生态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的具体措施包括[7]:短期内主要是对现有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进行高效整合,特别是要把现有的生态文化产品进行包装,提升景区品牌效应;中期内主要是整合区域内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形成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链,增强不同景区的文化产业交流,塑造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基地;远期主要是密切关注国内外生态旅游市场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充分挖掘现有生态文化内涵,并不断拓展生态文化的多维度空间,使“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不断深入传播。
作者:郭有 单位: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包头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