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管理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乡土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程,而且还能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状态。同时,近年来,受旅游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影响,构建良好的公众与农村关系,打通旅游开发公共关系不同主体间联系,深化公众与媒体间情感沟通,组织相应的公关活动,方可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所收获。本文以公共管理视角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开发路径,以期为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公共管理;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最为重要的分支,深受消费理念变化、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其产业规模得到大幅度发展,促使旅游产业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型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旅游起步晚,但是总体发展势头相对迅猛。同时,各个地区竞相发展乡村旅游后,涌现出重复开发、过度开发及盲目开发的问题,一旦完全忽略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及保护则对产业长远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波及区域经济。[1]除承担社会管理职责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肩负着监督、引导及管理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职责。鉴于此,本文针对“公共管理视角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公共管理视角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分析
(一)保护性。保护性原则是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则,往往被视为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尤其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深化,乡村环境呈现持续恶化的状态,造成以古建筑及传统民俗为典型代表的乡村旅游资源濒临消失。即便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资源拯救措施,但是无法保证其总体开发效果。同时,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可划分为实体层面及虚拟层面,而贯彻保护性开发原则能寻求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间平衡。[2]此外,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往往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规划及控制,方可有效整合乡村旅游文化资源。
(二)总体性。以村落、建筑、饮食及民俗为典型代表的子文化是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上述子文化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间存在强有力的制约关系。由此可见,开发乡村旅游文化资源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子文化间的有机联系,方可满足总体性开发的目标。[3]同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立足于全局发展角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努力协调各个利益主体间关系,创设切实可行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贯彻落实总体性的开发原则,有助于实现合理整合利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目标。
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
(一)过度开发问题。目前,我国以民宿及农家乐为典型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渐渐丰富,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形势良好,但是逐渐涌现出同质化开发、过度化开发及盲目化开发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热潮中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尤其是极个别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寄希望于利用乡村旅游开发带动地方经济长远发展,一旦乡村旅游景点中软硬件设施不全则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4]同时,现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或开发手段相对单一,仅仅停留于售卖门票增加收入的阶段。即便部分地区以增加门票收入为核心目标,采取丰富多样的营销手段及优惠措施,但是完全忽略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反而不利于文化资源保护。
(二)参与主体问题。各个地区在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中,出现参与主体单一化的问题。例如,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例,普遍存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缺位的问题,对于游客合法利益保护、市场开发及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及作用,甚至尚未形成主动服务意识。[5]同时,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及保护中非政府组织存在明显缺位的问题,深受专业化程度、人力及财力等因素的局限,难以实现全过程广泛参与文化资源开发的目标。此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尚未形成健全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村民利益获取相对有限,严重削弱其参与积极性。
(三)品牌效应问题。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开设某一两条线路,更需要创造经典的旅游品牌及旅游产品。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普遍存在产品精品化远远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相对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尤其是其服务质量及硬件设施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同时,极个别乡村旅游线路设置合理性远远不足且景观建设相对滞后,无法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除视觉层面体验外,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化难以向游客带来其他层面的知觉体验,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停留时间,无法形成深刻全面的乡村旅游体验,造成乡村旅游品牌化严重不足的问题。此外,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过于混乱,无法形成点线面总体开发模式。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一)履行宏观职能。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消失及灭亡存在着多种原因,而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对于保护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仍存在着缺少总体包装、发展过于分散及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对经济效益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于未来发展中履行自身宏观调控职能,找准市场与行政部门间关系定位,不得过度干预企业具体经营行为,合理引导企业的经营领域及经营范围。此外,慎重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倾斜政策,提前精准把控法律法规及倾斜政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搭建参与机制。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周期性长且系统性强的工作过程。除履行自身宏观调控职能外,提倡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吸收多元化参与主体,对于保证文化资源开发效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例如: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流入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领域,尤其是具体引导期间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约束引导作用,促使大规模企业进入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领域,为企业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满足集约化发展的要求。此外,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侧重于树立主动服务意识,融合创新理念,大幅度提升文化资源开发管理水平,并且积极吸纳各种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文化资源开发管理流程,甚至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手段吸引其加入营销推广及运营策划等环节。村民作为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不得忽略其对于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及开发的作用,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革新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模式,促使更多村民在乡村旅游中享受发展成果。例如,成立或组建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鼓励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仅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更能保证其文化开发效果。
(三)打造品牌产品。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利用外来游客消费带动振兴及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仍存在着品牌产品建设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集中区域优势资源,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的优势,通过扶持重点景区或旅游企业等方法,合理整合优势资源,有助于打造出品牌旅游产品或经典旅游线路。除精准规划及大力扶持外,重点开发旅游产品,促使游客于游玩期间切身体会景区所在的人文自然风光,产生娱乐、交通及饮食等多样化需求,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期间实施鼓励性政策,引导其迈向特色化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发展道路,有利于打造出更多的优质产品。此外,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
四、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及挖掘无法脱离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核心的经济社会管理者参与的支持,政府部门肩负着服务、调控及管理等工作职责。同时,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贯彻落实周期性开发、整体性开发及保护性开发的理念,立足于文化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吸纳多元化参与主体,大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总体开发效果,达到传承保护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坪,刘飞.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析——以自贡市盐文化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0(3):70-73.
[2]李琳达.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J].乡村科技,2020(1):34.
[3]杨国强.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究[J].文化产业,2019(9):7-8.
[4]张永爱.基于公共管理视域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究[J].度假旅游,2018(9):103-105.
[5]杜萍.公共管理视角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4):272-274.
作者:张敏 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