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也是多种多样。开发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丰富我国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对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运动的积极性,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开发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还能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概念,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价值释放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传统体育旅游文化;开发;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人们对于旅游形式的追求不断更新,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新形势下,要想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旅游业繁荣发展,跟上时展步伐,就必须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迎合大众需求。对此,加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十分有利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对它弃之不用,实属可惜和浪费。我们应该不断挖掘它的内涵,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释放它的巨大价值。
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的概念
简单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或者欣赏相关的体育项目,并从中感受传统文化。说起旅游,人们脑海中最先出现的往往是游山玩水、风土民情等情景,而很少能联想到体育项目。事实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也属于旅游的范围。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通过利用一定的场地和体育设施,完成某些体育项目的展示或竞赛,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也可以单纯地观赏,在这个过程中,游客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感受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最终达到愉悦身心、提升文化涵养、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效果。
2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价值释放的建议
2.1思想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价值释放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应该予以重视。对此,我们应该树立自信心,相信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看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闪光点。从而在思想上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重视起来。只有这样,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保留传统体育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进而保护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发挥民族特色,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和旅游的完美结合。
2.2行动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正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所需要和推崇的。在开发过程中,如果肆意开发,没有保护意识,就会使传统体育受到很大破坏,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传统文化与旅游充分融合,要把二者的优势发挥出来,也要使二者的原始性得到保护,让其更加完美无瑕。如果任意的破坏,就会使民族精神受到威胁,就不能使体育旅游文化走得更远。在开发过程中,要给予保护,要让最美的原始性得到最大展示。另外,在开发过程中,要做到适度,不要肆意破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要在开发中去保护,要始终坚持保护之上的原则。只有更加有效的保护,才能让旅游文化资源更加有魅力,让最原始的魅力淋漓尽致发挥出来。
2.3满足市场需求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要想经久不衰,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指导,来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毕竟只有被市场所选择的,被人们所接受的,才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了解游客的对于娱乐和文化的心理诉求,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这有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才更具方向性,才能走的更远。
2.4保持民族特色
在开发和价值释放过程中,要坚持民族特色,要彰显民族特色。只有坚持民族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当今,经济走向全球,竞争更加激励,就必须走民族特色之路,使旅游文化资源的精神融合进去,才能走的更远,跑得更快。在开发中,要把民族精髓充分展示出来,这样的开发才更加具有价值,最大程度的释放民族特色魅力。没有民族特色的融合,传统体育就会在原地踏步,就会止步不前。民族的,才能更加具有价值,才能走向世界。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价值释放,无论是对于我们的文化的传承,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只要我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正确适度开发,释放本身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比较走得更远,展示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月晖,高天天.传统体育旅游文化的内涵、意义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12):213-213.
[2]李艳茹,汪普健,张玉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7):88-91.
[3]杨巨峰,刘梅英.我国体育旅游文化发展的经济价值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03):90-91.
作者:张欣阳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