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壮医药旅游文化保护与传承,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人们发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不仅是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文化也可以凭借旅游这一活动方式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将壮医药溶入旅游活动中,促进壮医药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壮医药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壮医药文化;旅游;保护与传承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涵,是旅游业的重要依托,也是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壮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壮族珍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对壮族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壮乡广大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之一。近三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壮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成为了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支撑,为维护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2011年,壮医药点炙疗法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7月,具有非常浓厚的壮医药文化元素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壮医药旅游文化保护的经典之作。然而,由于壮族没有统一规范的文字,壮医药旅游文化分散在壮族地区各地,有些面临着被破坏的可能,因此,壮医药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1壮医药旅游文化的内涵
壮医药旅游文化是指以壮医药为核心元素,将壮医药相关知识溶入到旅游活动中,通过旅游这一活动使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获得壮医药知识、了解壮医药知识、体验壮医药元素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壮族发展历史、居住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形成的壮医药具有自身的文化特点:悠久灿烂的历史、浓厚的地域特色、丰富的医学内涵、多彩的医药习俗及明显的壮汉文化交流印记。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壮医药文化与其它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交融和渗透,使其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主要的表现形态有物态文化、神话文化、巫医文化、符号文化、口碑文化、习俗文化、歌谣文化、药食文化、生殖文化、体育文化等,这些文化表现形态构成了壮医药旅游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壮医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壮医药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一些极富特色的不可移动的民族医药文物、古迹、实景得到了保护,民族医药文化得到了传承,并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并因此得到了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如相传壮族神医三界公由于得到壮族人们的敬仰而纷纷为其立庙宇,香火不绝,祈求三界公保佑,除病消灾,福寿双全,成为一种文化而流传下来。然而这些庙宇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已被损毁得面目全非,但在壮族聚居的忻城土司衙署旁边现在仍保留有一座三界庙,而这座三界庙目前已成为了忻城县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而得到了保护和利用。代表壮医药符号文化的宁明花山崖壁画的人物形象、动作等各种符号,隐含着非常多的与壮医药相关的内容,而以宁明花山崖壁画为文化核心的旅游已成为了宁明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壮族人民历来非常重视饮食防病,他们利用常用的壮药黄花、枫叶等制成的具有滋补、健身等作用的五色米饭等美食如今已成为不少壮族地区美食节的重要内容而得到发扬。壮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这是他们重要的保健方法之一,他们对歌相亲,怡情友好,保持着乐观向上好心情,这种歌谣文化一直沿至今日,也成为了壮族重要节日“三月三”主要的活动内容。此外,河池市将具有一定的壮瑶医药文化元素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成为集长寿养生、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康体疗养、文化探秘、壮瑶医保健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区;壮医药文化比较浓厚的河池宜州市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游、历史文化古迹游、休闲养生度假游、宗教文化游等“四大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在靖西市,每年端午节来自区内外、东南亚部分国家的药商、药农、靖西市及周边的群众秉承数百年来的传统前来赶靖西药市,或来“饱吸药气”,或来交易中草药,同时还有中草药种植技术交流等活动成为每年亮丽的风景,使靖西市承载着传承千年药市兴旺,打造壮药之都品牌成为了重要的旅游产业,端午药市成为了靖西市重要的名片闻名海内外。
3壮医药旅游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由于壮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统一规范的文字,长期以来,壮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主要体现在加强壮医药文物的考古工作,主要体现在口耳相传、师徒传授上。然而对于代表壮医药文化、又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价值的不可移动的文物、实物、实景、图书资料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保护和传承,并发挥其促进旅游发展的功能;对于容易溶入生态休闲旅游内容的壮医药疗法、技法的保护与传承重视还不够,保护和传承的技术手段单一,不仅影响了壮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影响壮医药文化对诸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发挥。此外,一些具有比较丰富的壮医药旅游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并转化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医药旅游文化资源还没有纳入到当地旅游的长远规划之中。
4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4.1制定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规划
壮医药既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将壮医药元素融入旅游文化之中,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不仅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壮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壮医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结合具体实际,从壮医药旅游文化的定位、优势与不足、发展原则、任务、保护与传承策略等方面制定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规划,使壮医药旅游文化真正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实现传承与保护和充分利用的有效结合,促进壮医药旅游文化的发展。
4.2制定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
壮族地区山美水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壮医药也是壮族重要的文化,将壮医药文化融入于旅游活动中,不仅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也可以达到宣传壮医药的作用,是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最佳方式。然而,在旅游活动越来越红火的今天,如何将壮医药融入其中,使壮医药与旅游活动更加紧密结合,使人们在旅游活动中了解壮医药,宣传壮医药,使用壮医药更深入民心,从而促进壮医药更大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由于旅游的过度开发而使壮医药文化受到破坏。因此,要制定壮医药旅游文化保护与传承相关政策,从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客体上明确责任和义务,明确壮医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和范围,从而促进壮医药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
4.3建立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示范基地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人,要传承必须要有人与它接触,去认识它,欣赏它。要保护,最基本的也必须要有场地存放,有人来看护,因此将壮医药文物、实物、图书资料、场景、壮医药各种技法等在旅游条件比较好的风景区建立基地进行展示,让旅客在旅游中接受壮医药文化的熏陶,让旅客在旅游活动中了解壮医药文化,而且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壮医药文化基础比较好的不同地域也建立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基地,从而实现壮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促进壮医药与旅游的结合。因此,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可以在以忻城土司衙署旁边三界庙为中心建立忻城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示范基地;以宁明花山崖壁画为文化核心建立宁明花山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示范基地;以靖西端午药市为核心建立靖西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示范基地;以出土青铜针发源地为核心建立武鸣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示范基地等。通过若干个示范基地建设,使壮医药旅游文化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成为青少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4.4建立壮医药旅游文化数据库
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文化要传承,要保护,更要发展,让优秀的文化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使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展示出光芒,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年代都可以找到脉络,找到依据。因此,要积极开展壮医药文化的普查,对壮医药旅游文化进行建档立案,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真正能体现壮医药文化且不可转移的文物、实物、实景、图书资料、各种独特技法进行数字化处理、分类加工,建立壮医药旅游文化数据库,形成横向的数据检索资源,以实现壮医药旅游文化保护传承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4.5利用现代科技,加快壮医药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壮医药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非常丰富,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化和变迁,以及长期的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导致与壮医药文化相关的古迹、文物或多或少受到冲击,一些古迹在经济开发、城市建设过程中早已面目全非,仅留下发黄的照片作为永久的记忆;一些壮医药宝贵的文物受长期的风沙雨露的侵袭腐蚀早已破损不堪;一些特色治疗方法仅留下美丽的传说。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壮医药相关的古迹、文物等壮医药文化能一代代相传,还原其原貌,让后人通过这些文化了解壮医药,从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实现传承和保护。因此,很有必要组织力量,成立专门的研究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修复、还原,并加以展示,通过旅游活动这种方式进行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相结合。
4.6加大投入,促进壮医药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由于壮医药旅游文化的挖掘时间比较晚,受关注度相对比较差,致使壮医药旅游文化的发展也比较晚,人们对壮医药旅游文化溶入旅游产业的意愿仍不太强烈,这些原因主要在于与壮医药旅游文化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壮医药旅游文化的元素尚不够丰富,因此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成立壮医药旅游文化保护与传承基金,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挖掘壮医药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档次,宣传壮医药旅游文化,增强人们对壮医药旅游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庞宇舟.壮医药文化概论[M].1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
作者:史诚智 蓝毓营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