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

摘要: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廉政”为主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是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然而,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不够健全、宣传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形式亟待改进等问题。高校应主要从“建立体制机制,健全组织保证”“因人设岗施教,营造廉洁氛围”“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教育实效”“开辟网络阵地,唱响廉洁主旋律”“加强理论研究,做实实践指导”等五个方面建设廉政文化,从而营造廉洁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廉政;高校校园文化;体制机制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之魂,深刻认识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建设符合时代特征的高校廉政文化。这既是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①。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什么是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不仅是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形态,而且是人们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它是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产品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②。

(二)廉政文化的历史渊源

廉政文化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闪耀着廉政为民思想的光辉。在中国古代,“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周礼》上就有“六廉”的记载:“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洁,六曰廉辩。”这“六廉”就是最早的考核官吏是否廉洁的标尺③。在把“廉政”作为核心思想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关于“廉政”的思想。如舜帝时代就提出从政要有九种品德的思想,其核心内容归纳为“简与廉”;西周时期,把“廉”作为官吏一种必备的品质加以考核;春秋时期,管仲把“礼义廉耻”视为治国理政的纲领,称作“国之四维”,他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孔子提倡“廉政”,反对执政者奢侈浪费,他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宋代司马光也说:“简则寡欲,奢则多欲”,把奢侈视为为官的罪恶之源。再如邓牧的论败坏官场政治风气的思想,唐甄的论怎么治理贪官的理论,黄宗羲的论吏治廉洁的标准等。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对我国历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以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执政文化形态上的反映,是党执政实践的凝练和提升,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廉政文化建设是紧紧围绕“廉政”而展开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它是一种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腐倡廉提供思想支撑,并为其保驾护航。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是体现一所高校是否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既关系高校的办学性质,又关系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大部分高校一向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摆在事关高校发展成败的高度,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仍然与新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内容比较深奥,认识不够到位,方法比较单调,探究不够深入,路径比较狭窄,统筹不够周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造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松、软、拖”现象,必须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这些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不够健全

一些高校在文化育人和文化反腐的重要性方面认识不够,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缺位,工作助推机制不健全,致使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开展一直处在“空挡”位置,也出现因计划性不强而造成活动路径不畅、形式单一而受众激情不高、组织乏力而教育效果不彰等问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总体上缺乏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总之,因高校“关键少数”对廉洁文化进校园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出现了“失衡”现象,致使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呈现出突击性多、计划性少,临时性多、长期性少,会上强调多、会后落实少,说着重要、做着次要、忙着不要的“疲软”现象。

(二)宣传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些高校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出现了“只听人声,不见人影”的情况,即使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也是停留在“软指标、软任务”的层面上,时不时出现时过境迁看“晚景”现象,不但缺少时效性,而且缺少“硬度”。更为可怕的是,一些高校在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上,不但缺乏时效性,而且还缺少针对性,出现走形式、走过场、水过地皮湿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关键少数”对长期制约高校发展和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视而不见”,不愿触及招生、学术、基建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不敢为、不愿为的“疲软”作为,使高校弄虚作假、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势头得不到根本遏制。

(三)廉政文化建设开展的形式亟待改进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达到形式服务内容的目的。一些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开展过程中,因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和呆板,再加上缺少鲜活而生动的素材,不能够使活动内容加以有效体现,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组织者和受众群体非常被动和不领情的局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廉政文化建设的腾飞平添了强劲的“翅膀”,它不但形式多样、迅速便捷,而且内容丰富、生动鲜活,能够满足受众群体对廉政文化不同层次的需要。部分高校却没能很好地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施展拳脚,仍比较热衷于利用传统媒介开展自身廉政文化建设,比如校报、板报、校园广播等,有待进一步筑起整体联动的廉洁文化教育平台和评价体系。

三、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反复强调,中央提出的反“四风”,就是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就是一个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务必站在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思想上高度警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强化工作作风,不断取得反腐新成效,以优异的成绩取信于民。为加强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014年10月28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38号)要求,高等学校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这为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程。高校只有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体规划和反腐倡廉的总体框架之中,以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坚持发挥好文化的治本功能,对高校干部、教师、学生进行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达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建出和谐高雅的大学文化,才能切实办好令人民满意的一流大学①,培养出满足党、国家、人民和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建立体制机制,健全组织保证

切实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首要的是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只有形成完善的党委领导、纪委协调、部门联动、师生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整体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高校在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五大功能中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作用,以辐射带动家庭、社会参与进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资源整合机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真正使廉洁之风覆盖社会各个角落,使绽放的廉洁之花结出丰硕的和谐之果。

(二)因人施教,营造廉洁氛围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重基础,抓重点,持续推进,形成常态。高校在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过程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廉洁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设立岗位,夯实基础;以干部作风、师德师风和学生学风为建设重点,坚持把廉政文化教育深入到“工作岗位、活动过程、学生课堂、实践场所”等一线阵地,形成“全员、全时、全段、全程”常态化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和文化支撑作用,充分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一是干部廉洁从政。领导干部是学校的“关键少数”。“关键少数”要以忠诚敬业、廉洁从政为基本要求,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坚持以身作则,最根本的是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勇于担当和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以令率人,不若身先”,从而形成领导干部与师生之间的鱼水关系。二是教师廉洁从教。教师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师德崩于“礼”,贻祸不可估。教师要以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所有教师在廉洁教育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三是职工廉洁从业。职工也是学校主人翁之一,在高校服务育人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高校职工在各个服务岗位上要以全员育人、廉洁从业为基本要求,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自身的廉洁观念,提高服务育人水平。四是学生廉洁修身。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也是学校的品牌。当代大学生要以诚信守法、廉洁修身为基本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必须把廉洁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融入相关课程,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当中①,有效地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担当的能力,增强其使命感,培养其健全人格。

(三)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教育实效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营造廉洁和谐的校园文化。要使廉政文化在高校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扩大校园文化中的廉政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廉洁品位,挖掘校园廉洁教育资源,强化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高校还应积极创新廉政文化教育形式,创新方式方法,更加贴近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更加贴近干部和师生思想实际,增强工作实效②。每个高校都要充分利用既有的校报、广播台和校园网等载体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的宣传,使廉政文化成为广大师生文化生活喜闻乐见的一部分。还可以利用更多平台,针对“关键少数”、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关键少数”可以利用民主生活会、参观考察的机会强化廉政的重要性;教职员工可以借助教研活动、工作例会,甚至服务育人过程中互助学习廉政文化;广大学生可抓住社团活动、廉政专题报告会等有利时机提高对廉政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总之,为确保廉政教育效果,各高校必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廉政文化“大宣教”格局,以便促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使廉政文化之花开满校园。

(四)开辟网络阵地,唱响廉洁主旋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有效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便捷。利用互联网“互通互融”功能有效地整合国家、社会、高校、家庭等资源,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生物圈”,使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师生舆论的放大器。物联网这场科技革命,催生了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首先成为智能时代的享有者和最大受益者。目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位大学生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他们经常会通过手机查询有关学业问题,利用手机了解社会动态,也会通过手机建立的微博、QQ、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聊天、转发分享、互通有无。大学生往往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有理想有抱负,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对社会的热点问题比较敏感,并热衷于发表评论。高校若能借助大学生凡事善于利用智能手机的特点,加强网络平台廉政文化建设,同样也可以让智能手机成为高校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强力助推器。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仍处在世界观正在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一定程度上还不够理性。为此,高校有必要加强互联网和内部网络上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处理,弘扬正能量,抢占网络宣传制高点,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切实有效地掌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的主动权。高校还要对师生关切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密切关注,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网络骨干的管控作用,适时权威信息,及时组织网络评论,营造良好廉政文化建设舆论氛围,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对师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

(五)加强理论研究,做实实践指导

文化育人具有长期性、持续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然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文化建设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积累和沉淀,需要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先进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和行动的指南,以此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目标,取得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各高校还要充分调动一切人力资源,结合高校特点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廉政文化的规律和建设路径,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体系的新突破,为有效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还要积极推行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把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西方现代大学在教育腐败治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累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拿过来”,用其所长,补己所短,为我们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助力。总之,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更加需要高校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通力合作,精心培育,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实践。只有真正使廉政文化建设成为一种高校廉洁教育新常态,才能营造出更加清新的育人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耀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