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利院校廉政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水”蕴含了宝贵的廉政文化教育资源
(一)“水”具有天然的廉洁品性
水作为生命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不仅具有物化的自然属性,还饱含着人类至高的精神期盼。人类文明赋予了“水”廉洁的品格。首先,水蕴含着至善的品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家始祖老子认为水的品行意味着最高的善行,水泽惠世间万物而不争名利。其次,水象征着公平正义。在中国,古代的法字是“?”,“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氵”,平直如水,法被隐喻为象水一样公平。除此之外,人们还用各种言说讴歌水的廉洁内涵。“处事静如水”“干事清如水”“为民柔如水”“一碗水端平”等词语完美地展示了水的廉洁品性。
(二)中华民族传统水文明史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因子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依水而栖,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是被烙上“水”的印记,甚至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治水史。我们的先人在治水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优化管理、防治腐败的制度资源,而且留下了丰富的廉政精神资源。首先,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类对水的管理越来越全面,在洪涝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法律、制度和乡规民约。我国的水利法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例如春秋时期“无曲防”的条约,西汉的《水令》《均水约束》,唐代的《水部式》,宋朝的《农田水利约束》,金代的《河防令》,民国时期制定的近代第一部《水利法》等。这些制度在当时的治水中发挥了巨大的“廉洁防控”作用,而且对当前制度治水、法治反腐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其次,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礼法并用”“德主刑辅”不仅是社会统治的主导思想,也是维护皇权、管理官吏的指导原则。
(三)现代水利改革发展传递着廉政的核心价值
“献身、负责、求实”是前总理对现代水利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这六个字不仅传递着廉政的核心价值,同时折射出现代水利人廉洁自律的伟大形象。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兴修水利和抗洪抢险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个人和集体,他们赋予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新的内涵。其中所蕴涵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无一不是廉政文化的筋脉、灵魂、源泉和要素。这种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时代形象及精神影响着一代代水利人,它们已经融入先进的水文化之中,并牢固地植根于水利改革发展事业的土壤之中。
(一)有利于发挥高校廉政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集散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廉政文化品牌建设要按照文化引领、注重特色、强化实效的思路,把廉洁价值观念有机地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品牌建设只有与各自学校的特色、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高校只有坚守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持之以恒,廉政文化才能不断深化与拓展。水利院校最凸显的特征就是“水”。水利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廉政文化的生命力和有效性
高校廉政文化失去载体,缺乏特色,便会沦为“自娱自乐式”的无效说教。传统的宏大叙述式的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显然无法获得广大受众的欢迎。放眼国内外,结合学校特色走精品化路线是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真正取得实效的通行做法。基于此,一方面,水利院校依托水资源建设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可以避免廉政文化教育的空洞化,实现廉政文化教育与水利院校专业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廉洁文化教育,把廉政文化所蕴含的诚信、守法、清廉等内容渗透充实到校园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之中,进而丰富和发展水利院校水文化教育的内涵,提升水文化的精神品味和政治品格。
(三)有利于实现高校廉政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融合
水利院校依托水资源建设特色廉政文化品牌有利于发挥廉政文化教育的凝聚力,有利于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的互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善于对经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出理论阐释、文化解读,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正面引导舆论,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何理论教育的生命力都来源于社会实践。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要取得社会的认同,必须立足于教育、行业和区域实践,这样才能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张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扩散点在于扩大宣传和影响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互动,争取社会认同以形成建设合力。“水”是水利院校的特色行业资源,水利院校依托水资源建设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就能获取与社会互动的媒介点,以“水”为载体的廉政文化教育就能较快地获得行业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同。
三、“融水共生”:水利院校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融廉入水形成善水文化
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实现与水文化的有效融合互动,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学校应该秉承“以廉明志”“借水喻德”的理念,把廉政文化纳入学校水文化建设体系之中。通过融廉入水的顶层设计,弘扬水泽惠万物不求回报的温良之德,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崇廉尚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教师廉洁从教,学生诚信守法的校园氛围;通过融廉入水的顶层设计,弘扬水的清明之性,引导广大师生立德修身,营造淡泊名利,远离浮躁的学术氛围。
(二)创建特色水利廉政文化研究品牌
廉洁文化教育在大学校园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利于廉洁校园文化的形成,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水利院校的廉政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需要立足于水文化资源。基于此,挖掘水文化中的廉洁文化史料,探究中外水利事业中的廉洁文化事例,总结并提炼其廉洁文化教育理念和思想,是水利院校廉政文化研究的中心任务之一。
(三)建立融廉入水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
首先,深度挖掘“水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炼其中的廉政理念和思想,丰富水利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水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不胜枚举。这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宋代司马光在《题绛州鼓堆祠记》道出:“是水也,有清明之性,温厚之德,常壹之操,润泽之功。”道出了廉政建设的精神追求。其次,结合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号角,而水生态文明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未来,水利院校必然承担更多更深入的关于水的宣传教育工作。基于此,结合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廉洁教育的载体和形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新时期高校的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品牌建设不能仅停留在重要性、可行性和领域拓展性的理论研究层面,还需依托行业文化、区域文化背景开展廉洁教育资源的深层开发与利用研究。就水利院校而言,应该充分利用水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廉洁文化教育的内涵,并把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同时从水文化中不断挖掘和提炼学校廉洁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以水文化观照学校廉洁文化,以学校廉洁文化发展水文化,实现水文化与学校廉洁文化互融共生”应该成为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者:陈长生 胡大伟 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