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会环境变化给高校廉政工作带来的变化

新时期高校认真抓好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引导好青年学生和一线教职员工有正确的廉政观和价值观,如何使高校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利、不谋私利、避免因高校腐败案件而影响高等学校声誉等等问题都迫使我们必须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2.高校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腐败现象

现在有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抵制不住金钱诱,为谋私利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高校师德师风受到了冲击,教风建设遭受巨大挑战。向往奢适生活、注重享受、急于获得经济利益等等社会不良风气在高校内肆意发展,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放松了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要求,使教书育人、引人向上的良好环境大受影响,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也随之大幅下降。部分高校学术抄袭、科研科技成果造假等学术舞弊行为屡屡曝光,科研经费不按管理规范使用,更有甚者以假票据大量套现供挥霍等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使高校的声誉受到极坏影响,毁损科研成果成长的基础,还直接影响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3.社会对学生廉政观的影响

当前,社会各种良芬不齐的思潮此起彼伏,科技发展使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快捷畅通,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想、言论的影响。很多学生把学好自己的专业当成唯一目标,忽视了对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虽然也有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但他们当中也有人只是为了以此为珐码寻求理想的工作;还有一些大学生错误的认为找工作最主要的是有关系,即使成绩不好、能力不强,只要关系够硬照样找到好工作。此外在学生当中还普遍存在着考试作弊,崇尚金钱缺乏诚信等不良风气,这些思想和行为都迫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和巨大挑战。

二、关于改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1.通过主阵地、主渠道开展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宣传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密结合。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坚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廉政教育的载体形式和方式方法,不断拓展廉政教育对象的范围和层面,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和自身特色。在每年的党建工作会议上都应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明确目标任务,提出思路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部署,各职能部门、各院(系)要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纪委还要定期召开全校范围内的纪检监察工作专题会议,在及时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对在各方面工作中涌现出的党风廉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大力宣传、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主阵地、主渠道来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深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有力地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并能更有效地推进校园廉洁之风的形成。

2.完善廉政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

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廉政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高校要将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制度汇编成册,并印发至高校各单位,对高校涉及人财物、招标采购、招生考试录取以及学生管理等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做出明确规定,使社会关注度高、廉政风险度高、与师生利益关联度高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使惩处违规违纪行为有法可依,进一步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确保了各项权力能够规范运行。要对反腐倡廉重要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强化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督查问责,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不断强化对重要事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有效监督,确保制度管用、有效。完善廉政制度建设将有力推进高校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规范,同时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将更加有力、对高校一线教职工和青年的引导也将更加科学。

3.不断拓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渠道和载体

新时期高校要充分运用校内各种媒介,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廉政文化。如购置图书在学校图书馆建立廉政书架,不定期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开展进行阅读学习活动;建立完善纪检监察网站,增设栏目,充实内容,公开学校反腐倡廉规章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网站维护;在学校校报上辟建专栏,报道廉政新闻;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廉政知识宣传、廉政文化活动报道;利用校院电子屏幕宣传廉政文化;在重要传统节日之前,也可在学校网站上及时廉政提示。在此基础上高校要让廉洁教育走进课堂,在大学生教学中增加廉政内容,并将其明确列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廉洁教育,进一步端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校业余党校党课培训方案中明确规定廉洁教育内容和课时,对人党积极分子进行廉洁教育,发挥积极分子的廉洁表率作用,体现人党积极分子群体的先进性,使廉洁教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专题中应有之义。

三、从实际出发,努力建设适应高校发展的廉政文化

新时期高校廉政教育建设首先要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高校教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党员教师对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认识,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其次高校廉政教育要与师德师风建管理设结合,廉政文化建设可谓提高党员干部以及所有教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环节;再次高校廉政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把廉政文化溶人到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并把这些文化中积淀的价值理念、教学思想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相结合,使廉政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此外,高校廉政教育还要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渗人到整个德育体系之中去,并且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总结

新时期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并逐步渗透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中去,消除他们的腐败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内涵。高校通过实施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行政人员在所按规定权限之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教师本着奉献精神,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科研人员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科研的自主创新,教辅人员作为学校的基层人员更具服务意识、以热情细致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使高校内形成良好风气,使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安心做学问、出成果,为广大青年学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真正全方位提高高校实力和集聚发展动力。高校廉政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了解在反腐倡廉方面他们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作为学生应尽的义务,使他们更加清楚作为社会的一员,个人的行为应与反腐倡廉的社会要求相一致,让青年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并且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卿博 林红 刘乃彬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第二篇

一、哲学的视角——高校廉政文化的建构性与自发性之间的矛盾

(一)高校廉政文化的建构性

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的建构性是指:人为地构造一种文化体系,包含了高校政治的全部内容,由高校政治特殊性彰显出来文化辐射效应,能够使得在这个体系中的人,拥有廉政文化的自觉性。高校廉政文化建构性的特征是:人以理性构造一种意识形态,在该意识形态当中,完成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的和谐共处,并进一步成为人们行动、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与出发点。高校廉政文化的建构性要求:首先,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必须有设计者能够从“顶层设计”出高校廉政文化发展的路径、样态、步骤与效果。需要一个具有高度智慧、拥有责任能力“全能立法者”的人格形象。其次,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需要具体的指导思想,需要一项指导原则。高校廉政文化不是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进行的科普式教育,而是有价值选择、价值倾向的,是进行价值衡量之后进行的选择,它本身就带有倾向性。再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除了着眼于制度建设、制度完善之外,还必须培养出一批能够贯彻顶层设计理念、高校廉政文化指导原则的人员,通过这些人员,逐步达到高校廉政制度建设能够产生文化效应。最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向有关人员强行输入价值坐标原点,需要重塑人们心中的价值评价体系。要在没有廉政文化观念的高校,培养廉政文化意识,其采取的方式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恰恰应该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强力。

(二)高校廉政文化的自发性

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的自发性是指:高校廉政文化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条件,具有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成熟的特点。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介入是有限的,发挥的影响也是有局限性的。高校廉政文化的自发性的特征是:强调高校廉政文化的主体性与自我发展,强调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保持高校廉政文化发展的自由、开放、自主。高校廉政文化的自发性要求:首先,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需要保持独立性。这就需要高校的行政领导较少参与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只需要保持高校廉政文化自身的发展,它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会自发的修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会自动的纠正发展过程中的偏离。其次,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需要保持自由。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内在生长力在于:人性中对于秩序、对于廉洁的追求。这种追求需要一定的土壤和条件——自由。在自由状态下,追逐的秩序,具有强有力的心理暗示,极易转化成人们行为的自觉。再次,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需要保持开放性。

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如果不保持开放,不让一些思想和思潮各自占据一定的位置和空间,就既无法利用有关思潮和思想,又无法对一些不相干的、甚至有害的思想或思潮进行及时有效疏导,必将窒息高校廉政文化的发展,造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一潭死水;重复研究,重复口号性的宣传,距离“文化”、“文化软实力”渐行渐远。最后,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需要保持纯洁性。这就需要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过程当中,撇除掉非文化的因子。对于假借文化名义,以追求愚民政策、行为控制的政治权力,保持高度警惕;对于假借文化之名,以追求思想改造、意志影响的经济渗透,保持高度戒备;对于假借文化之名,以追求思想控制、人身依附的宗教势力,保持高度清醒。

通过上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建构性与自发性的特点对比描写分析,双方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者与高校廉政文化自身独立性之间的矛盾。第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指导思想与高校廉政文化自身独立性、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第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强制性与高校廉政文化自身自由、纯洁性之间的矛盾。这三个矛盾的根源在于:文化的建构性与自发性之间的原始矛盾。这一根源性的矛盾意味着:在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当中,要区分哪些因素、制度、措施是属于文化建构性的内容,哪些因素、制度、措施是属于文化自发性的内容。对于属于文化建构性的内容,可以发挥顶层设计者的能力,制定完善的建设方案,提供完整的建设路径,快速有效的产生文化辐射效应;对属于文化自发性的内容,则需要审时度势,沿着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强求、不急于求成、不强制灌输、不扭曲人性或人心,给文化发展以自由、自主、开放的生存空间,释放由此带来的文化向心力和推动力,完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任务。

二、法学的视角——法治与高校廉政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的依法治国理论与西方意义上的依法治国理论

当下国人寄希望与“法治”,希望通过“法治”来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政治改革深水区中的种种危机。以“法治”来营造和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应当是题中之义。此时更要注意,书记提的依法治国与传统意义上依法治国的不同。首先,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其理念核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自书记入职以来,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围绕着中国梦的讨论,都不断在增强一个信念:本土性自信。西方法理念的根基在于个人,在于自由主义,在于议会政治体制;中国法理念的根基在于国家,在于家族,在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其次,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是在借鉴西方法治国理念,融合中国传统法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西方法律思想史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传统是其他法系或法律体系不具备的:法学家集团。中国不存在法学家集团。西方意义上的法律家集团,社会精英代表,在中国基本上可以有政治家、士大夫来对照。提出的依法治国理论,依旧脱离不开“政治”因素的影响,成为中国特色依法治国理论最为重要的特征。最后,提出的依法治国理论,具有构建性,而西方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具有保守性。中国的依法治国理论,要从无到有的塑造法律文化、形塑现代中国法律的时代品格,因此,属于构建性的。而西方意义上的依法治国理论,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世世代代生活方式的制度化、法律化,记录了西方人生活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

有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只需要有法律、法治,有了完善的法律、法治之后,廉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廉政文化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在此逻辑之下,人们就陷入了一种误区,假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遇到艰难险阻,那么人们就认为这是由于高校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完善,而从不怀疑,法律、法治与高校廉政文化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于是在逻辑上造成了这样的循环论证:因为有法律、法治就有高校廉政文化,如果没有高校廉政文化,那是因为高校法律、法治建设不完善。忽视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复杂性,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视野极大的缩小了。

(二)有法律,就一定有高校廉政文化吗?

首先,法律是制度性的,能够以法律条文、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形式固定化;而高校廉政文化则是观念性的,只能以人们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习惯、素质等等来体现。制度性的存在如何与观念性的存在建立其关联?这需要一个中介:法律文化。有什么样的法律,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文化,而法律文化与廉政文化、高校廉政文化就在文化的维度或视域有了交叉和联系。其次,依据现代的法律观念,法律是客观理性的表现,是制度性的,是中立性的,为了保持这种客观性、中立性,法律需要把自身的正当性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之上。它与廉政文化、与高校廉政文化之间的联系在于:法律是高校法律文化的非充分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这说明,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法律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迷信法律万能,打算依靠西方意义上的法律及其法律文化来改造中国,建立西方意义上的法治国来构造中国的高校廉政文化,显然是找错了理论资源。最后,认为有法律就有高校廉政文化,这个逻辑不周延的判断,还源自于一种智识上假象。这个假象又源自于人们深深的对于西方社会、文化的象牙塔式的想象,同时又对中国法律状况又缺乏了解。

三、结论:建构的边界与法治的限度

(一)理性的自负

“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这一说法透露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在现实中,这种自信极易演变成对于人类理性万能的自信。爱因斯坦已经表达过对人类理性自负的嘲笑,牛顿在生命的最后,还在呼唤上帝的回归。中国人却在理性万能的道路上狂奔,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时候,这种狂野的性情,得到了十足的宣泄与表达。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究其实质,就是要“造人”,就像创世纪那样。理性的自负,要求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做到极端,它急切的想要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屈服,急切想要得到如同机械臂开山劈石立竿见影般的效果,于是强制灌输、强人所难的特点暴露很充分。高校廉政文化建构性与自发性之间的矛盾提示我们,在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哪些事情是需要人们有计划、有规划、有设计的去做的,哪些事情是需要留给高校廉政文化自己去成长的、自发演变的。这样才能避免现实中,不该计划的计划,不该管的人们纷纷进行干预,该管的又不去管,该干预的又不去干预。这要求,面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程时,要多问几句,我们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多问,我们能做什么。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某些领域退出来,给文化发展以自觉性,让高校廉政文化在自由、独立、纯洁的环境中,逐渐释放高校廉政文化的软实力,可能更有利于高校廉政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法治的限度

人们对于理性万能的自信,往往与相信法律万能的自信紧密相连。在面对日益丰富的人类生活,法律的调整功能越来越受到限制,法律的功能边界越来越小,人们不应该沉醉在过去西方法律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里面,而应该从历史走出来,从回忆走出来,从假象走出来,从自卑情结走出来,勇敢的用现实的目光,环顾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让法律思维与问题解决思维,彻底与中国本土性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法律有限度,法治也是有限度。人们在强调法制、法治的过程中,不要也不应忘记它们的界限。法律在现代社会只是众多调整社会关系方式之一,道德、宗教、社团、契约等等,都是调整人们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的方式。这就要求,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既不要忽略法律的作用,也不要把法律的作用夸张到极致。

法律不是逃避责任的避风港,也不是推脱责任的借口。法律与高校廉政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要注意法律的界限、法治的限度。逐渐摒弃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撇除法律万能的偏见与迷信。把眼光,从崇拜与追慕西方式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幻境当中解救出来,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中国现实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从而生发出真正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有益影响的文化产品。由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才不致于陷入西方法律的窠臼,不致于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当中,被西方接连攻击的对象。

作者:尹晓兵 单位:许昌学院法政学院

第三篇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师、学生、管理者是高校的三大主体。其中,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学生需要培养各种能力,管理者主要为广大师生提供管理和服务。这三大主体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且对反腐倡廉工作关注度高。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首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必须以教师、学生、管理者为主体,依靠三大主体的共同参与,在校园中形成“学廉、知廉、倡廉、践廉”的良好文化氛围。其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去,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倡导廉洁理念,不断促使广大师生建立廉洁观念和反腐思想,只有这样,新时期高校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可造之才的历史使命。可以这么认为,以人为本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统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强调社会的进步必须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形态的高校廉政文化正是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反映,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其重要的成因就在于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肩负起高校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就要坚持用廉政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去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大学生能在这种廉政文化的熏陶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一是始终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要理清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新时期高校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即坚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妥善处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既要做到以廉政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又要以学校科学发展为廉政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资条件和外部环境。我们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宣传等方面都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注重寓教于乐。做到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持续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实现形式与载体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还要做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大量的事实材料更能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是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创新与制度创新。要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基本经验,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围绕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把廉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使其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具体工作之中,进而形成长效机制,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充分发挥新时期高校理论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对传统廉政思想、反腐预防、权力制约系统、廉政制度建设、干部自律机制、监督机制、犯罪心理等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的研究,真正把廉政文化建设推向更深层次。党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党就是通过不断同腐败进行斗争来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的。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精神,让“廉政之声”响遍校园每个角落,让廉政意识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启示人人思廉,督促人人清正,确保党风廉政落到实处,为高校各项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人才保证。

作者:张波 张荣洁 单位:广西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