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思考

摘要:廉政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力点。建设廉政文化体系有利于高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一心一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文章首先梳理了高校廉政文化的内容、特征与功能,其次分析了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四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分别为:整合相关资源、加强文化引领;考评与监督双管齐下;夯实各建设主体的认知基础;打破建设形式上的僵化。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廉政精神

一、高校廉政文化的内容、特征与功能

(一)内容高校廉政文化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高校廉政精神文化。一般指高校内公职人员在长期工作中始终秉持清正廉政的做事理念、人生信仰和职业道德。作为高校公职人员应当讲究客观性,廉政清正地行使公权力。高校师生作为被管理者,也应该勇于监督公职人员,及时揭露其腐败行为。宏观来看,高校廉政精神文化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催化剂。

二是高校廉政制度文化。高校廉政制度文化是高校廉政精神文化的具象性表现,用以指导和规范高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日常工作[1]。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具有教育、法治、管理和监督四个职能,对应的实际举措分别是高校廉政教育、高校廉政法制、高校廉政管理和高校廉政监督。

三是高校廉政行为文化。高校廉政行为文化是指高校所有人员在廉政思想的引领下给自身制定的行为准则。积极反馈通常表现为高校领导干部廉政从政、高校教师廉政从教等。四是高校廉政环境文化。高校廉政环境文化覆盖面宽泛,只要是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关的设施、物品、政策、风气等等,都可以看作是高校廉政环境文化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特征高校廉政文化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是主客体协同性。一般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干部与掌握学术权力的专家学者。客体是校内教职工和学生。主体负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丰富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积极传播高校廉政文化,增强高校廉政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客体负责接纳并助推高校廉政文化的发展。

二是效用长远性。公正廉政与厉行节约是高校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保持公正廉政之心可以使人远离腐败堕落,形成自律自省意识。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人们合理控制欲望,从简生活。公廉与节俭相辅相成,养成节俭习惯是永葆公正廉政的前提,恪守公正廉政也必然能够做到勤俭节约。通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学习专业知识,还能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得到廉政文化洗礼,形成牢固的廉政意识。受廉政文化洗礼的大学生迈向社会后,廉政观念便会伴随他们的一生,时刻警示他们,长效推动社会廉政文化的发展进步,有效净化社会风气。

三是调节净化性。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园风气的净化器,能够抵制当前高校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腐败思想。大力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将会使校内所有人的价值观都得到正向引导,自觉摒弃落后腐败思想,积极共创廉政校园。

(三)功能

一是教化功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职工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人们会根据廉政文化,形成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进而变得更加高尚。

二是汇聚功能。高校廉政文化的逐步构建是全校人员在廉政思想体系、价值观念上趋于一致的体现。这种共识使高校领导和师生能够跨越隔阂,紧密团结。

三是管束功能。虽然高校廉政文化并没有在行为举止上对人们提出明确要求,但通过学习理解廉政文化的内涵,师生、教职工将会主动规范自身言行,明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道理。总体来看,廉政文化主张以德服人。首先,由高校廉政文化衍生的廉政价值观,可以引导高校师生员工产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其次,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与党纪师德的要求相契合,学习理解廉政文化即进一步加强自我约束。再次,随着廉政文化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廉政文化将成为一种思想潮流,吸引更多人积极参与,共同营造高校廉政文化氛围。最后,当高校师生员工产生不良思想时,廉政文化便会对其加以矫正。

四是监督功能。高校廉政文化鼓励校内所有人勇敢地对公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揭发校园腐败行为。通过宣扬廉政文化精神,人们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一步养成敢于监督、主动监督的好习惯,合力为校园建立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整体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高校不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少数甚至没有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被狭隘地理解成了面子工程和应付上级检查的表面工作。高校师生员工对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的认知普遍存在偏差,他们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学校纪委和其他党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廉政教育只要面向校内少数领导干部即可。而师生教职工不掌握权力,没有必要进行廉政教育。这种认知显然是错误的、片面的。事实上,高校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都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忽视了任一组成部分,都会严重破坏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最终效果,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覆盖面变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仅靠学校内的个别人、个别部门出力践行,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内容有待优化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以期通过廉政文化自身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廉政价值观。过去,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学习纪委有关文件、召开廉政专题会议、举办廉政主题讲座以及开展廉政宣传展览活动。上述内容是最基础的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在发展中已经慢慢出现同质化、教育质效差、针对性弱等问题。此外,思想教育一般是内容主体,廉政元素被提及较少。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一方面未能很好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与核心价值,缺少系统性的梳理与概括[2]。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也未能与时俱进。社会关注度、议论度较高的案例,难以及时出现在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中。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内容未能较好地秉承“以身边事教导身边人”的理念,说服性和教育性不足。即使案例剖析全面,宣传片制作精美,受教育者也一样会认为与自己无关,难以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最后往往变成廉政价值观的倡导和廉政理论的传播,效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细化深入。

(三)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职责明确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其保驾护航。目前,沿用的一些老方法已经难以适应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最新发展需求,特别是与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制度执行困难。制度的完善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尽管我国学术界对廉政制度的研究关注度近年来显著提高,但是聚焦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制度方面的学术成果寥寥无几,更没有能够明确指导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创新性理论。学者大多围绕廉政制度中的某个分支展开讨论,鲜有学者把高校廉政文化制度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此,如何对高校廉政文化制度内容加以完善,如何在此制度理念上加以革新,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难题。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施路径

(一)整合相关资源,加强文化引领

高校廉政文化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中不断完善,最终反过来引领人们的认知航向,改变他们的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通过对高校廉政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结合本校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学科优势,形成“政治正确、个性鲜明”的高校廉政文化特色[3]。整合高校廉政文化资源需要注意多方融合。没有一种文化能在完全孤立的状态下产生,廉政文化亦是如此。廉政文化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洪流。因此,廉政文化资源整合时应该结合实际,特别是将红色文化、腐败行为界定及危害、纪法常识、反腐败思想与技巧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廉政文化资源更具教育性、科学性和实用性[4]。高校廉政文化还应充分发挥引领效用。廉政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伸应用。廉政文化深刻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认识与价值取向。强化高校廉政文化引领,不仅能够提高师生对廉政文化的心理认同感,还能推动廉政文化扎根于高校,不断创新升华。

(二)考评与监督双管齐下

考评与监督是高校廉政文化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保障。考评能够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公正客观的参照系。借助科学的考评机制,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制定阶段性计划,及时查漏补缺,进而提升建设效果。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考评机制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根据考评对象的差异制定针对性测评指标。把测评对象进行分类,做不同的指标设置以及权重分配。先统一考察共性指标,之后再依照高校每个部门各自的特点进行指向性考评,使考评程序公正合理。

二是对现有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实效性评估。具体可以通过群体调研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群体调研即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提纲、电子投票等方法了解建设工作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对本校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整理分析出一些突出矛盾以及核心问题,与相关负责人、投诉人谈话,了解建设的实际困难,第一时间向学校党委反馈汇报。

三是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成立本校廉政文化建设考评结果质检团,为考评工作加上双保险。考评结果质检团成员由学校党委、纪委牵头,抽调学校各部门业务骨干,对考评的最终结果进行更加科学的研判,出现错误立即纠正。

四是高效利用考评结果。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本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因此,要把本校廉政文化建设历次考评结果记录备案,对考评优秀的部门公开表扬,对考评不合格的部门严厉批评并要求立即整改。监督机制能够确保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保质保量、顺利推进。在本校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增设监督这一环节,特别是优先选取办学招生、学术发表、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人事任用等廉政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监督,将会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在难点痛点上率先发力,通过廉政文化教化和监督机制规范,真正从人心和制度上阻隔腐败。当以上难点、痛点收到成效后,再在全校加以推广,实现廉政文化建设全覆盖。监督机制的存在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的产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监督机制应该采取多主体监督的理念,合理运用师生监督、网络监督等外部力量,而不是只由学校纪委承担,要使监督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发力、共同负责的新局面。

(三)夯实各建设主体的认知基础

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发展的决策者,更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对象。必须首先对高校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和警示教育,坚定其理想信念,加深其对廉政文化的认知,巩固其心中的廉政思维防线。其次,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知识传播和维护学校日常运行的主体,理应将自身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中,提高自身对廉政文化的认知。高校教师要讲究求真务实,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行政管理人员要杜绝“吃拿卡要”,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再次,大学生作为未来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应该被囊括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范围中。高校应通过合理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意识到廉政文化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积极主动参与本校廉政文化建设,特别是敢于揭露腐败行为,为高校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四)打破建设形式上的僵化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应当根据社会、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着重体现出创新性和时代性,切不可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可以根据每一类群体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消化的廉政活动内容和廉政教育方法。比如针对高校领导干部,可以举办廉政思想座谈会,对一些学校存在的廉政问题进行讨论。针对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可以举办廉政文化应知应会知识竞赛,目的在于使其掌握有关知识,便于向高校学生进行传授。针对在校大学生,应当选择丰富有趣的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例如举办廉政文化教育节、廉政文化演讲比赛、廉政文化文艺表演等,以提升廉政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廉政文化传播也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自媒体、官方门户网站等渠道向全校人员传播廉政文化[5]。在校园出现廉政问题后,第一时间通过上述渠道向全校人员与社会各界进行公开通报和事件剖析,达到教育引导、震慑腐败的效果,让腐败远离高校。

(五)定期举办高校廉政文艺展览

廉洁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廉洁文化有关的文艺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表明了屈原终身恪守的准则,即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宋代司马光于《文中子补传》中提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清代曹雪芹也在《红楼梦》中提到“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除诗文以外,很多事物也被文人雅客用以托物言志。例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莲花的高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美了白石灰的骨气;“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点出了梅竹兰菊的正直、自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古今廉洁文化资源,在校内征集廉洁文艺作品,创设廉政文艺展览,使青年大学生和高校教职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把清正廉洁作为立身之本,从而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弘扬廉洁文化,树立风清气正,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营造浓郁的清廉文化育人环境。

作者:曹子豪 陆静 单位:江苏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