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现实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党风廉政建设是高校治理和权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关口前移针对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在“防微杜渐”,从“治本”入手杜绝腐败,对落实“三转”、推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涵养廉政生态、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资源的主要培养基地,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驱动。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高校权利配置和运行的重要“防护带”,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强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党风带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全社会营造廉洁政治生态筑牢第一道思想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呈现出多发、复杂、隐蔽的趋势,随着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越发严峻,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凸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制度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部分高校在选人用人、招生录取、职称评审、招标采购等方面腐败频发,归根结底是没有扎紧“制度”之笼。从制度制定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够:学校不能发挥统筹协同作用,各部门、学院在制定本单位制度时则各自为政,造成制度衔接不紧密、上下脱钩,“打架”现象频发。很多制度缺乏针对性,存在机械性地照搬现象,内容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同时,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好制度难以推行到基层,甚至是搞变通、打折扣。
2.监督效能发挥有待增强
发挥监督效能是制约权力运行、将腐败现象扼杀在源头的重要抓手。当前,微腐败成为高校腐败主要形式,这为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新挑战,然而多数高校监督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校级纪检监督乏力、院级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纪检监察部门人员普遍不足,“三转”认识不清晰等因素,致使其难以形成有效监督。院级纪委书记、纪检委员多为兼职,一方面,由于工作叠加导致监督作用发挥不力;一方面,存在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的身份矛盾,使监督流于形式。此外,普通师生多专注于教学研究而缺乏主动监督的意识。因此,监督的“探头”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导致对于苗头性问题难以及早处理。
3.廉洁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
虽然高校普遍开展了大量廉洁教育活动,但是相较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廉洁教育的实效性还远远不够。普遍存在着重形式数量、轻内容效果的现象。首先,创新性不够,形式单一、缺乏深度,难以调动师生积极性,无法达到触及心灵的作用。其次,针对性不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人群、普通教师、学生的教育侧重不明显。再次,廉洁教育未能充分与思政课、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等进行融合,未能形成育人的有效合力。最后,廉洁心理教育尚显不足,目前各高校对廉洁心理教育开展还缺少成熟经验。
4.廉政文化营造有待提升
廉政文化是一种长久的、根本的反腐败制约力,涵养着廉洁政治生态。当前,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廉政文化的营造,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廉政文化的特色化不够鲜明,当前高校普遍在营造廉政文化时没有注重吸收本校历史沿革、大学精神、校园文化中的廉政元素,从而使廉政文化不能扎根于学校自身,致使廉政文化缺乏生命力。二是将廉政文化与制度、体制、监督等其它廉政要素结合不足,从而使廉政文化黏合作用、渗透作用、覆盖作用的发挥降低。
二、关口前移助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思维路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在制度体系构建、监督效能发挥、廉洁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营造等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实效性的发挥。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倒推,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对解决高校反腐倡廉思维路径的模糊,解决腐败问题通常有“惩”和“防”两条路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就是要“防微杜渐”、突出预防,着力从治本入手,从源头上铲除腐败,营造廉洁的政治生态,从而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效性。关口前移改变了以往反腐败斗争中的“以惩为主”的被动局面,主动出击,紧抓腐败根源、切断腐败链条,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关口前移体现了反腐败斗争的人本理念,腐败问题的出现与监管教育不及时、不到位紧密相关,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经常性教育和日常监管,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早提醒,彰显了对行为主体的关爱。
三、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的现实意义
1.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是纪检部门落实“三转”的重要举措
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积极调整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职责定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深化“三转”落实。在职责定位上,要立足监督执纪和反腐倡廉主责主业,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必须管到位。在工作思路上,要注重监督下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小错”实行“零容忍”,将腐败扼杀于萌芽。在工作方法上,积极建立与基层单位的联系,多角度、多方位拓宽违纪问题线索接收渠道,构筑上下联动、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提高纪检干部的履职尽责意识和业务能力,增强纪检监察实效性。
2.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是推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必要手段
通常来说,贪腐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轻微的违纪行为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及时教育和纠正,日积月累将发展为大案特案。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要坚持关口前移,体现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内核。要本着对行为主体的关心爱护,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早提醒、常教育,做到红脸、出汗、排毒,使其达到严守底线、不触红线;要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系统构建高校制度体系,筑牢“制度之笼”,从源头堵住腐败漏洞,加强检查、督促执行,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要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洁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岗位的警示教育,将廉洁教育嵌入到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中,结合思政课、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开展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构筑师生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3.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是涵养廉政生态的有效途径
涵养高校廉政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点必须要落到腐败的预防上,运用关口前移的思维方式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注重事前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执纪,最终达成“不想腐”的理想状态。将教师的廉政教育前置,强化教师自我约束,杜绝学术腐败。重点加强毕业生的廉政教育,筑牢毕业生职业道德和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注重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监督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注重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对党员干部暴露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询问提醒、谈话函询等方式,切实做到严在前面、严在日常。
4.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是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通过关口前移,系统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督促建立健全学校内控体系,推动日常监督做细做实,从源头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持续深化“三转”,校级纪委推行机构改革,内设机构实现管办分离,案件调查实现了查审分离。发挥“探头”作用,在分党委增设二级纪委开展同级监督,探索开展派驻监督和二级单位纪检委员交叉监督,尤其对高校财务管理、招生、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资金管理及审查制度。对不同单位特别是重点岗位领导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与再教育,有针对性地送教上门、开展警示教育。强化沟通机制,定期进行工作述职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判,推动建立健全决策体系、制度体系,防控廉政风险,规范权力运行,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综上,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关口前移,以主动出击、突出预防为立足点,从源头提升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成效,从而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颜奇英,王国聘.新时代高校廉政生态建设刍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
[2]韩喜平,刘晓昌.新时代高校廉政生态构建的文化进路[J].中国高等教育,2020,(2).
作者:沈丽丽 王强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