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在快速发展的西部省份贵州高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研究,有利于为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丰富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成果,并能够为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途径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此外,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研究对于遏制高校腐败趋势、重塑大学现代品格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构建文明、廉洁的和谐校园;提供廉政示范,提高高校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进一步丰富高校廉政文化理论体系。

一、国内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廉政文化,是指在特定的高校文化,以廉政教育和廉政宣传为手段,以廉政组织和廉政制度为保障,以培育高校领导干部和师生廉洁价值理念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文化。我国对于高校廉政文化的研究是在21世纪之后,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为贯彻和发展这一精神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意见。在2010年1月,《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将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作为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至此校园的廉政文化研究盛行。2000年4月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的廉政文化研究中心,此后高校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相继成立。白致铭、孙立军、党华分别从开拓廉政文化建设的互联网平台、我国学校廉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系统的思维方式,从价值引导、能力培养、意识熏陶上形成合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贵州省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表明,贵州省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制度不健全、建设形式单一、物质基础较薄弱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探索贵州省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途径,进一步提升贵州省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是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

高校教师廉政思想和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最本质的内容。当前,贵州一些高校对教师廉政文化建设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认为高校是一方净土,并不像社会其他行业那样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对高校教师腐败问题缺乏警惕性。思想上的松懈致使实践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缺乏针对性。个别高校甚至认为只有教学和科研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导致廉政教育被高校所忽视,从而影响了教师廉政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使得积极和谐、公正廉洁的廉政文化环境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二是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对象和工作核心认识存在偏颇,认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是其重点对象,对权力的监督是其工作核心,忽视了高校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三是高校经济腐败问题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暴露,部分高校领导者认为,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才是高校廉政建设重点抓的工作,没有认识到高校反腐工作区别于社会其他行业的独特之处。大学的主要功能除了服务社会之外,还有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也就是说,除了经济问题外,学术的抄袭、剽窃、科研重复研究等问题的预防、监督和查处,才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该特别注重的工作。

(二)制度不健全

制度弊端是任何腐败问题滋生的根源,高校腐败亦然。伴随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当前的高校也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一方面,制度建设往往滞后于高校发展的步伐,这导致高校制度管理出现漏洞,这为高校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则是组织监督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够。虽然很多高校已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执行上却存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等有章不循、执行软弱无力的现象,而一些可操作性不强的制度,因增加了执行的难度也给一些腐败事件提供了“正当”的理由。由于有效监督机制的缺乏,渠道与监督管理网络单一,监督管理权限模糊,致使“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乏力、下级监督不了”问题频频出现了,使得制度流于形式。

(三)建设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单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主体单一。一是从组织领导来看,校纪委、宣传部是目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牵头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并没有得到积极调动和参与。二是从教育对象来看,管理干部和大学生是绝大多数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教师的廉政文化教育常常被忽视。其二,方式单一。学习中央有关反腐文件精神、参加讲座报告和观看反腐影片是当前高校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三,主题单一。地方往往在国家廉政教育文件精神的执行上有所偏离。尽管国家每年都有明确廉政教育的主题,但是高校通常没有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主题的细化,没有专门针对领导干部、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和措施,导致廉政教育措施缺乏实效性和系统性。

(四)物质基础较薄弱

一定的物质基础是高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事实上,当前高校廉政文化的物质基础非常薄弱。在全球化背景下,每所高校都面临着生源、师资、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在资源不足、经费紧张的客观前提下,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成为高校集中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支持的工作,于是投入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经费也就少得可怜。这就导致了提高高校廉政教育效果的场地设施、教育技术条件及奖惩力度等严重不足。

三、贵州省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一)加强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加强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治性强、导向鲜明的群众性工程。一方面,要使得高校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廉政文化建设观念,并积极投身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是高校的自身优势,高校应充分发挥这方面优势,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作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创新性地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理念、措施、途径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理论研讨,不断提升高校教师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助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此外,还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和力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营造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校风;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行为的出现;要引导学生知荣明耻、崇尚廉洁、弘扬正气,增强学生诚实做人、廉洁自律的意识,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学术道德。

(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

建立完善高校相关制度,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学校内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一整套与社会进步、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完整的廉政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特点及规律决定了高校廉政文化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在教育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及时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制度,补充一些与国际接轨的新制度,尤其是针对那些容易诱发经济腐败、学术腐败的管理环节,要通过制度予以规范,使不正之风销声匿迹。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和重点单位以及对财务、招生、基建、采购、科研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防止贪污和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除了依靠监督制度外,还应该充分调动师生监督、网络监督、舆论监督等多方力量,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三)创新廉政教育形式,提高针对性

为了增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使其真正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就必须不断创新廉政教育的形式。一是要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即充分调动高校各部门、院(系)的积极性,齐抓共管。二是创新廉政文化建设形式,拓展廉政教育载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除了传统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廉政文化知识学习和读书活动、举办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廉政教育宣传活动,宣传廉政知识和理论;借助校园电视、广播、网站等进行廉政文化宣传,营造氛围,使廉政教育文化建设的知识与理论真正内化为高校教师的廉政信念,最终外化为廉政行为。三是注重内容创新,与时俱进地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更新廉政教育的内容,并针对不同的高校教师群体,分类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建设。四是高校还可以利用就近的红色文化资源,就近就便开展“红色之旅”教育活动,以达到“寓教于游”和“润心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探索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方法,增强反腐实效性

一是人防方面,面对高校在建设、学术、采购等领域的腐败问题,建立第三方廉政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对促进高校廉政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思路、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建立第三方管理队伍,既可以平衡内部矛盾,又可以有效提高监督结果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深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二是物防方面,加大对高校廉政文化的物资投入是廉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保障。一方面,可以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能够体现、折射廉政文化的物质载体,例如:廉政文化雕塑、展区、文化长廊等。另一方面,在建设好原有廉政文化相关媒体的同时,还要及时更新新媒体类廉政文化载体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廉政微博、微信、网络传媒等。此外,还可以利用红色革命老区的优势,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到遵义、黎平、猴场等红色圣地,廉政模范代表家乡等地考察、参观,接受精神的洗礼。三是技防方面,就是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以电子监察综合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使管理环节变得透明、超前,变事后督查为动态监督,用科技手段减少和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事实上,科技防腐有利于缩小自由裁量空间,防止滥用权力,促进公平施政,已然成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目前已涵盖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学术腐败管理等诸多领域。

作者:杨建红 龚晓光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