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廉政文化建设和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廉政文化建设和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廉政文化建设和管理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人们的衣食住行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我国目前正值社会主义转型新时期,社会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态下如何从更源头和广泛的基础上遏制腐败,是现阶段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背景出发,以构建廉政文化为目的,论证如何构建网络廉政文化路径,完善网络廉政组织结构和制度,同时提出在网络廉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予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廉政;文化建设

在信息化背景下,人们在科技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高效,人类文明的发展步伐也因此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和智能便携设备、互联网和云计算无法脱离,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单向、分散式、大众式传播,新型的传播方式则更加的多元、交互、个性化和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科技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平台,而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则需要创新思维。在这一信息网络新形态下,权利的利用和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加趋向透明公开,公众基于互联网平台提出了对于知情权,监督权以及言论自由权利的更高要求。在我国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廉政问题和廉政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影响社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廉政,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强调既要经常抓,也要长期抓,因此,增强廉政力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互联网为我国的廉政斗争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信息繁杂的网络平台想要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廉政,必须在社会以及网络平台上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廉政文化,才能保证廉政力量自下而上发挥作用。

一、我国网络廉政现状

据调查,截止2017年底,我国网民总数高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并且这一数字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互联网的火热,使得各类信息充斥着网络,其中不乏廉政相关内容。网络已经成为整治腐败,监督权力的主要阵地。网络廉政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一种新型廉政形式,主要途径是通过举报、曝光腐败信息引发舆论关注,形成社会热点效应,从而将腐败人物或事件推入司法程序。网络廉政的媒介主要包括微博、微信、论坛、博客以及网站平台,这些都是典型的新媒体媒介,者可以匿名信息,从而保护了举报人的安全,另一方面新媒体具有低成本,入门门槛低,信息即时,以及受众范围广的特征,并能够以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传播,容易形成舆论效应,引发社会关注。网络廉政的主体相对于传统廉政更加广泛,一方面民间的社会个人或组织可以自发,上传有关腐败信息,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引导甚至是鼓励的政策,倡导社会大众参与,作为传统廉政形式的补充,最终实现全民监督体系。网络在新时期廉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已有十几年网络廉政的历史,早在2004年,我国民间就有公民以个人身份创立“中国舆论监督网”进行贪腐行为曝光,十四年来我国新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具有全国范围影响的网络廉政热点新闻,例如2008年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2012年曝光的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被网友称为“微笑表哥”;2013年网上举报“房姐”龚爱爱,最新的2018年5月的“严书记女儿”事件。纵观以上的形成热点的典型廉政案件可以发现我国网络廉政信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首先几乎所有的案件都有一个便于识记的代号,这些代号符合新媒体个性化的特征,易于传播扩散;其次大部分廉政新闻中都有符合民众“猎奇”心理的因素,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再次我国的网络廉政逐渐由个人行为演变为集体行为,受力面越来越广,覆盖地越来越多,并且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我国政府官方机构已经把网络廉政提到了一个高度重视的地位,直接的体现是介入调查快,例如“严书记”仅仅被曝光7天时间就“落马”。

二、网络廉政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网民众多,网络廉政在我国所发挥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全民监督,提高社会整体监督效能。互联网信息使用的平等性打破了社会地位和权利等级的界限,使得广大民众都能够拥有话语权和监督权。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特征能够保证举报人的安全,并且扩大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加快了政府机构办事效率。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信息和进行反馈,因此网络廉政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和分析贪腐事件,使得信息和线索更加全面,同时官方机构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舆情分析,认清楚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动向。虽然网络廉政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但是在目前来看利用网络进行廉政还有其弊端和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不同的职业,来自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教育背景,这就使得同一个案件在不同个体的价值体系中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判断,如果加上不法分子的利用,很可能造成舆论恐慌和压力。二是网络信息可能存在失真噪声。由于新媒体可以匿名发表言论,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制度化的甄别机制,无法保证所有信息真实可靠。三是网络廉政存在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和漏洞,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侵犯隐私、语言暴力等行为。另外在网络廉政中还容易造成误导性的舆论,甚至有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在网络廉政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网络廉政作为一种新兴的廉政模式,在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撑,在互联网领域,我国并没有出台过关于网络监督和廉政合法性和过程性的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保障网络廉政的正规化发展,另外网络技术安全性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其次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具有松散特征,使得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很难落实到位。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息筛查的难度加大,以目前的技术和条件很难精准有效过滤虚假不实信息。最后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虽然廉政案件层出不穷,但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从根源上来影响廉政行为。

三、构建新形态下网络廉政文化的合理路径

网络廉政的路径首先是由民众网络曝光,然后再由新闻媒体追踪,引发官方机构回应,最后进入司法程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融入适合中国国情的廉政倡廉文化体系,才能使网络平台在廉政阵营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在网络廉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构建起完善闭合的合理路径,从体制,语言,组织结构和理念上进行全面规划,不光要进行制度廉政,还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利用好新媒体生态,使权利的掌控者真正的由不敢腐,不能腐,最后到不想腐。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网络廉政文化的构建:

1.树立传播网络廉政价值理念

建立起合理的廉政价值观念意义重大,它可以从内核的根源来影响网民的廉政行为,使其从自身自觉端正廉政理念,规范廉政行为。合理科学的网络廉政价值观需要通过政府机构官方引导示范,宣传教育,以多层次多形式,具有受众针对性的方法自上而下进行影响,以实现根植在民众中的最终效果。要想在社会中树立起廉政价值观,首先要培育培养民众的法制观念,配合我国的法制建设,让法律意识由政府推广逐渐转变为民众自觉转变。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典型案件的传播使民众加强对法规程序、维权意识的理解,加深对于执法机构的认同和信赖,从而形成法制信仰。另外对于政府机构的公职人员来讲,也要从实践中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政府和司法的公信力才能有加大加深的根基。网络廉政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政府,网络营运方和群众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完善推广网络廉政法律制度

想要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廉政机制,单靠价值观的传播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完善并推广网络廉政相关法律法规,以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我国目前关于网络的相关立法还不够健全,尤其缺少关于网络举报,监督的相关条例,从而导致了大量的不实信息误导舆论。我国应尽快起草出台网络廉政的相关规定,不仅要有配套法律,还应有专项专门法规,从而实现我国网络廉政的全面正规法制化。就立法内容而言,应该进一步完善关于网络举报人的权利、义务及赏罚机制,同时对被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也应有一定程度的保护;另外应该对于网络廉政的程序进行更加明确的规定,从而使上下联通,提高办事效率,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我国的政府企事业机构还应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使在职者的的职权责任,个人所得财产等更加清晰透明。这样不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信息,而且便于民众监督,可以约束规范权利所有者的个人行为,从而减少贪腐。

3.改革优化网络廉政组织结构

网络廉政不仅需要价值观和制度的约束,在实践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的组织结构作为支撑。政府企事业组织机构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电子信箱、廉政论坛、网站、微博账号等形式开通官方网络廉政渠道,并设立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意见反馈和信息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民众有一个正规的渠道可以申述举报,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形成全民监督。在互联网平台上,新媒体运营方也要对于网络中的廉政信息给予充分重视,通过专人审查、筛选等方式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政府通过立法来保证网络廉政的正规有序,还需要通过设立监督审查机构来作为组织执行的保障。一方面需要培养互联网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廉政价值观,另一方面还要一批掌握先进网络技术的工作者,可以创建快速有效的信息审查机制,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四、结语

文化是影响制度和行为的核心,想要让我国的网络廉政正规化、科学化,树立起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网络廉政文化可谓是当务之急。然而文化的建立需要耐心培养和引导,还需要我国政府企事业单位、民众和网络从业人员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姜进章.新媒体多元性的张力,中国传媒科技[J].2011.

[2]戴仁荣.法治文化视角下网络廉政法治化路径探索,广西社会科学[J].2014.

[3]马长山.网络廉政的“体制外”运行及其风险控制,法商研究[J].2014.

[4]徐祖澜.网络廉政的谣言困局与法治出路,法制与社会发展[J].2015.

[5]卢智增.网络廉政的深层困境及其化解,行政论坛[J].2015.

[6]田旭明.制度廉政与网络廉政的互动互促,理论探索[J].2013.

作者:王昭 单位:许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