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代文学思乡主题表现形式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古代文学中,文人对家乡的情感表达,从有形的“思乡、思家”到抽象的无形的“思乡”,思乡情感的表达已成为当前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古代的思乡文化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时代性,它概括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文化。本文就“思乡”的主题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思乡;情感表达;表现形式
古代文学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化积累渗透,使得一些题材和手法形成一定模型,而这些形式与模型经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变迁也慢慢地被保存下来,而且一直影响着现代的情感表达形式。古代文学中的思乡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家难以回家,二是思家不肯回家,三是思家是一种文化精神象征。
一、诠释古代文学的“思乡”
在古代,家乡这一概念主要是由血缘而形成的,注重家乡的亲情伦理形式和情感的表达,与此同时,家乡是一个特定的生存时空,是身体与灵魂的栖居地,它关系到人们对社会关系的处理,关系到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在古代社会中的生存。俗话说:“国家为大家,家为小家,小家和睦,大家和谐,小家是大家的重要成分和元素”,所以“家”是“国”发展的起点,“国”是放大了的“家”,从家庭亲近成员、亲戚到乡党、再到同窗,从同族到社会到国家,这无一不展现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都是靠血缘亲情为主要线索联系起来的,“家”虽然是社会最小的结构,但是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结构和价值,家和国具有同构性,在古代中国中还注重家族的重要性,因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柱石,传统的中国文化大部分是源于家族中的观点。古代中国文学中由热爱家乡引起思念家乡,再由思念家乡激发爱国的情怀这是思乡情感的一种升华与提升。如若对思乡的情感进行描述,则就会发现人人都有思乡的情感,知识每个人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展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各有不同。
二、古代文学“思乡”主题的表现形式
(一)思家难以回家
思乡难以回家的这种情感主要来源于外界中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然而这些力量对作者本身的精神是一种摧毁,使得作者回家的愿望破灭。一般来说这些因素是一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比如,战争、国家分裂、疾病、穷困等等。比如著名的典故“文姬归汉”,蔡文姬先生所在的家庭是文学世家,父亲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曹文姬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只可惜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匈奴,并且嫁给了当时的匈奴的左贤王,自此期间尝尽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之后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赎回了蔡文姬,之后又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从上述故事中可以看出,蔡文姬的生活是痛苦的,回归故土、母子团聚是人人都应该拥有的,但是当时的她却不能够两全,使得离别的痛苦伴随了她的一生,使得思乡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是难以抒发和表达的情感。
(二)思家不肯回家
思家不肯回家主要是由作者的自身意识来进行构建的,之前的外部抗力和时空阻隔的原因都不再成为不肯回家的理由,作者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逐渐实现回家的愿望,然而,想念家乡不肯回家却成为现实。例如仕途的挫败,生意场上的失利,道德评判的恐惧,人生期望值的差距等等,这些从客观因素变成了思家不肯回家的主观理由。例如楚霸王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有所记录,当时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在欲渡乌江时,有船要渡他过河,可是项王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当时如若项羽渡江,凭借江东的地利人和,卷土重来未尝不可,但是项羽当时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觉得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这是典型的思家不敢回家的案例,这种多数是因为当局者心志过高,对自己的期望值也比较高,思乡已成为自己心灵的伤痛。
(三)思家是一种文化精神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背井离乡的人们在心里一直孕育着“寻根问祖”的情结,已经逐渐演变成了“落地生根”的心灵安慰。目前来说,人们对于精神的栖居要高于对物质的栖居,之前是人随“根”走,之后却变为了“根”岁人走,所以将乡情融入了生命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喜悦,家乡也就有了一定想象空间,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象征符号。就如现代诗人卞之琳在《寂寞》中所写:“乡下小孩子怕寂寞,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艳羡,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诗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有诗人对家乡风景人物的怀念,还有对家乡的自然、生命以及精神家园的想念,诗中所吟唱的不再是个人对家乡的怀念,而转变为集体对于家乡的思念,是一种迷失的乡愁。
综上所述,思乡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从有形的具体的思乡难以回家到思家不肯回家,最后到抽象的无形的四家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思乡情感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时代性,还涵盖了所有的人类精神的领域。
作者:王梦楠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
参考文献:
[1]杨景龙.中国乡愁诗歌的传统主题与现作[J].文学评论,2012(5).
[2]周晓琳.中国古代文学“思乡”主题的文化内涵[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