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古代文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分制下古代文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分制下古代文学论文

一、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内容方面:

实行学分制后,在开设多门专业选修课的同时,各门专业必修课的学时被大量压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自然也因时而变,由之前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段改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四段,形成了新的结构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此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未分别开设文学史与作品选这两门课程,而只开设了中国文学史一门课程,故此“重史(文学史)轻文(文学作品)”的情况一直存在,这一问题在学时被压缩后便日益凸显出来,任课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文学史梳理清晰已属不易,根本无法分配更多课时用以分析作品,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与学生失之交臂。

2.在教学主体方面:

对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生源质量逐年下滑的现实,相信所有高校教师都有切身体会,尤其在二本院校更是如此,一些学生带着“不想学”或“不会学”的心理或习惯步入大学校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古代文学这门对基础素质要求比较高的课程的教学难度。加之我校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源中有一定比例的蒙古族预科生,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是以蒙授教育为主,现代汉语基础薄弱,更不必谈古代汉语,这种语言困难势必会影响到对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必然会形成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局面,因此,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3.在教学方法方面:

古代文学课程时间跨度大,囊括了从先秦到近代的千年佳作,与教学内容繁钜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陈旧教学方法延续至今,老师上课讲教案,学生埋头记教案,期末考教案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令学生感到枯燥无聊的同时,也无法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与拓展,如此往复,只会将原本内涵丰富的古代文学硬生生简化成学生成绩单上的一个学分,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教学效果可言。在学分制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整单一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

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构想与实践

1.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在整体学时压缩、开设多门选修课的背景下,我校古代文学的课程分段进行了微调,将之前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段中的唐宋合并为一段,但这一结构体系并未有针对性地考虑到我校古代文学所开设的选修课的具体情况,从而造成有的分段学时充裕而有的则捉襟见肘,贫富不均。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依据所开设选修课的内容重新进行更为合理的分段。例如先秦、两汉开设的选修课有五门,包括“《诗经》品读”、“《论语》导读”、“老庄研究”、“《左传》研究”、“《史记》研究”,那么在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重复部分则简略概括,如此先秦、两汉这两段所用学时均会大大减少,就可以考虑将二者合并在一个学期。宋代文学所开设的选修课有五门之多,因此这段所需学时也会缩减。元明清这段教学内容最多,但开设的选修课却只有三门,而元代文学又是我校古代文学硕士点重点建设的内容,故此建议将元代与学时充裕的宋代合并,剩下的明清为一段,如此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不仅如此,在每一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文学史与作品的比例设置,适当增加对作品的赏析而减少对文学史的梳理,因为文学史发展脉络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即可掌握,但对作品的理解赏析却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一直以来的“重史轻文”的教学倾向必须加以调整,否则在课时大量压缩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现学生“知史而不懂文”的尴尬局面。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古代文学传统的板书讲授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传统授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减少板书内容和不必要的知识阐释,将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与教学内容巧妙配合,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古典文化的魅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增加有效知识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讲授方法,尤其在生源质量逐年下滑的现实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更显得势在必行。那些“不想学”与“不会学”的学生往往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独立思考的习惯未能形成,而那些蒙古族预科生则由于自身汉语基础薄弱而往往具有浓郁的自卑心理,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的学习氛围中,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可以将不同基础的学生组建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朗诵、表演等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分析及表达能力,又能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彼此互助共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孙红梅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