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高校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基本上沿袭过去分阶段讲授的模式。这种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把握各个阶段文学所呈现的不同特点,但这种人为的分段也有其明显不足,比如说,先秦到隋唐、宋代到近代由不同的老师讲授,大家更注重对各个时期重点作家作品的分析,对于各种文学体裁的生成发展轨迹以及诗歌、赋、散文、小说、戏曲之间的互补共生关系等重点问题,则很少涉及,如此一来,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整体印象。另外,在教学上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则在课堂上以听讲记笔记为主,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成了老师自我表演的场所。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课堂时间被教师全部占用,学生思考、实践的机会很少,致使其学到的知识很难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且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严重不足。

二、教学改革策略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可以考虑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古代文学教学的第一个目的,是传授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文学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既有文本本身所包含的知识,还有与文本产生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生平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启发我们开拓未来,都是很有价值的。其第二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蔡元培先生提倡“美感之教育”。他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他认为,美的感觉一旦产生,便可以使人进入一无杂念的境界。美育可以使人暂时抛开功利得失,纯粹以美的眼光回归自然,看待世界,平衡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培养人的爱心、宽容心等。在提到进行“美感之教育”时,蔡元培先生提到了《西厢记》和《红楼梦》的“悲剧之美”,提到了“小雅之怨悱”与“屈子之离忧”。郭沫若也指出,可以不作诗,但心中不能没有诗的境界。由此可见,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是进行美感教育最好的文本之一。其第三个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古代曾诞生过一大批仁人志士,诸如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杜甫、白居易、韩愈、欧阳修、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其人其书,犹如灿烂的星光,辉映在民族天空。读他们的作品,就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品德,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血脉之所在,我们应珍视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引导学生在古圣先贤的感召下,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第二,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应该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属于文学史基础知识。在学生已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归纳各种文学样式产生的原因、时代背景与个体风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代间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上的继承与革新关系等,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文学史和作品选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文学史可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对文学流派、文学体裁演变等内容,教师则要作重点讲解,作品选则主要讲授中国古代一流作家的代表作品。第三,构建网状教学体系。作为基础课程,古代文学和其他选修课各自为政,在讲授过程中,难免出现简单知识重复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统筹安排基础课和选修课,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安排,真正构成网状教学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有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小说等选修课,重点可以放在其文体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上,以打通学生古代文学学习时的朝代壁垒,从而使其了解文学自身的规律及特点。如此,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深入地学习古代文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第四,改革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在授课前一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准备上课时的发言。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提示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思考等过程,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讲宋代文学时,针对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诸如宋诗和唐诗有何不同,词史上有关苏轼的评价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等等。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把握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和方式,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及时的点评。在点评中,教师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课后,教师要督促学生背诵经典作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学重在知识的积累,只有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作品,才能进一步研究。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推荐相关的研究书籍,比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等。第五,丰富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各专业教师的共识。古代文学课程信息量大,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板书上,多媒体教学则有效改变了这种状况。与此同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引证材料,介绍作家时,教师可以运用课件进行简单介绍,以节约教学时间,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讲到苏轼的成就时,可以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苏轼的书法、绘画等,引述后人对苏轼的评价,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文学贡献。

三、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生活画面,展示了士人的情感世界,揭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每一个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古代文学课程改革,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董素贞 单位:山西晋中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