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亚审美环境下的古代文学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亚审美的特征
在审美活动中,事物形象性是其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审美体验中诱发的重要因素。我们也知道,形象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从而形成的一种感性形态。伴随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读图时代,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审美方式,促成了“亚审美”的形成。这种审美活动,就是在视觉上以追求事物的形象性为主,注重视觉冲击,进而形成短暂的审美体验。与传统审美相比,“亚审美”活动更注重与倾向于感性和形象,而忽视理性和品质。“亚审美”的这种特征在当前社会中业已普遍,尤其在年轻群体中。其次,在语言上追求事物的调侃性。在“亚审美”活动中,人们一改原有传统审美的庄重与深度等原则与标准,采取了调侃性的方式去解构与感觉事物。语言上呈现出戏谑性,“亚审美”将传统中的经典艺术形象可以肆意的夸张与扭曲,无典型性可言,只注重瞬间的体验与当下的感受。在这种以感官刺激与内容空洞的“审美”活动中,众多的艺术文化经典,都被冠以“戏说”的头衔,从而满足人们生理与潜意识上的欲求,然而具有正能量的深层次的艺术内涵往往得不到充分展现。再次,在思维上追求事物的平面化。“文化工业”出现,导致文化工业产品都表现出标准化、程式化,雷同取代个性,平庸顶替高雅,低俗替代崇高。在这种社会潮流的冲击下,人们感受社会生活的思维意识就不断被钝化与削弱,更是乐于接受浅显直白的物象,形象简单,直观的图片、影像等形象成为大众审美的“新宠”,这也是“亚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体验途径。
二、亚审美冲击下的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伴随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亚审美正以一种强劲的趋势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在日益广泛的亚审美的社会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在高校,一些老师的敬业精神缺乏,进取意识淡薄,创新思维落后,致使在教学内容上古今断线,忽略了学生当前的关切点,同时教法陈旧,一味教授、灌输,不关注学生的接受与反馈,以致学生听课的兴趣与质量下降。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上,也过于简略,不能足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以经典为特征,形成时间久远,远离当前社会,且经典文本背诵较多,此种情形与亚审美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与关注点相去甚远,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因此,在亚审美冲击下的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与挑战。作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当前的重要使命就是提高古代文学的学科魅力,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古代文学,以当代人的目光来审视古代文学教学,使古代文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激情。
1.转变教学理念,跳出唯古思维。面对当前亚审美强烈的冲击给古代文学教学带来的严峻挑战,教师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应该认识到原有的陈旧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足以适应当前的古代文学教学,越来越成为知识传送途径上的“瓶颈”。虽然,当前高校经常提倡教学改革,但在理念、教法方面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状况差强人意。《系辞传》中说得好:“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出现了落后,就必须转换思维,寻找对策,高效落实。总理说得好:“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据此,高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亚审美潮流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冲击,身体力行,应该及时调整自我,跳出唯“古”的思维,改革陈旧的方法,与时俱进,转变与更新教学理念,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讲授与灌输,要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增强其亲身体验感,调动自主学习热情,同时,教师的语言也应增加幽默的因素,使学生在轻松与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2.运用现代媒体,加深文本领会。经典文本需要深刻领会与剖析,方能掌握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体会出非凡的艺术价值。但是,当前的亚审美潮流拒绝“经典”的倾向十分严重,注重表面化、平面化,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恰恰能够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教学提供有效的途径。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避免教师因单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腻烦感,可尽量从学生的视觉、听觉上满足学生亚审美的要求,使文字与图片、动画、音频与视频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进而教师就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渠道,把学生的思路带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瑰丽绚烂的艺术殿堂,让学生敞开心扉地感受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例如,在讲解诗词的课件制作中,可以利用文字、图片与音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的同时,更能通过声音的诵读,把学生送入诗词的韵味无穷的意境之中;在讲解小说的课件制作上,更可以用插入影视视频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使其身临其境,进而准确把握人物、体味情节与领会主题。所以,多媒体的运用是亚审美环境下古代文学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当然,教师的多媒体制作与运用不必苛求花哨,尤其是音频与视频的时间,要恰到好处,过于追求听觉与视觉感,势必适得其反,影响深邃思想与价值的把握与感受。
3.结合古代价值,关照当代精神。教书育人,这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育人也是每个古代文学教学工作者的应有职责。我们知道,当代社会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十分优越,以致他们吃苦耐劳、自强自立品质缺乏,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进取性不足,社会压力承受力较弱等等。由于亚审美思潮影响,当代学生接受事物更注重表象化、浅显化,不愿触及事物的深层次的内涵,这就致使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经典作品与“快餐文化”的冲突与较量中处于劣势,经典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得不到充分展现与发挥,所以古代文学教师在解读经典作品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他们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联系起来。像儒家先师孔子语录中的“温故而知新”、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语句,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怀疑,敢于推陈出新,这既能使大学生在充分吸收经典作品中的养料后,又能与时代联系,达到育人、塑人的目的。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才能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
4.研读经典作品,增强文化底蕴。伴随亚审美的流行,“快餐文化”也逐渐兴盛。这些“快餐文化”的肆意横行,恰恰是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各种感官的结果。这些“快餐文化”诱导着人们的审美方式,尤其是对古代文学经典的解读,随心所欲,大胆离奇,像网络语言的“戏说”、经典作品的“重拍”等。人们在满足“口感与眼感”后,能够留下的所剩无几。众所周知,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思想、军事、文学、语言等等,它就像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优秀的华夏儿女。无论是朝代更替,还是古今巨变,这一笔笔宝贵的民族财富决不允许抛弃。因此,古代文学教学一定要立足经典作品,变肤浅为深刻,化平面为立体,挖掘内在艺术价值,把一笔笔宝贵的财富交到学生手中,让大学生在文学经典的感受与感悟中增强文化底蕴,沐浴民族文化的光芒。
5.调整审美策略,培养人文品格。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是在具有一定的突破性的同时伴随一定的继承性。时下的“亚审美”潮流具有广泛的影响性,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所以,我们对待“亚审美”必须加以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它在生活中积极的影响,也要避免它在实际中的弊端。古代文学教学关联古今,任重道远。在教学中,教师对待亚审美就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不但要教授相关的古代文学知识,更要深入到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层面上,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民族精神来影响、熏陶和感化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解读经典中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言必信,行必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美德思想,塑造大学生的人文品格,在大学生们“成才”之前首先能够确保“成人”,成为真正的时代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亚审美,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运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既看到它的积极影响,又看到它的消极方面;既不能回避退缩,也不能全盘吸收。
三、结语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与智慧结晶。它是高校课程中重要的一门人文学科类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承载着传授知识与培育人格的重任。对于古代文学教师来说,在面对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种种挑战与冲击,必须不断夯实专业基础,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此外,更应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注重挖掘与运用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使他们形成“披文以入情”的审美思维习惯及健全的审美心理,进而培养他们与时代相适应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人文素质,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宋国庆 韩再峰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