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数字化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扩大读者群、为读者提供网上开放阅读
如现今流行的网络漫画电子版,以《三国演义》为例,改编成漫画版后,其精髓也不减少,依然能见当年英雄本色,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观赏。漫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画种,既给读者一种形象直观、快畅淋漓的审美感受,同样可以使读者在轻松阅读间,能领略到这部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果拒绝网络这一日益强大的媒体,无疑是自绝于读者。因此,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来争取消费者以拓宽自己的空间是文学当然的选择,从而打开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新局面。
二、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优质的服务
网络环境的出现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虽然只是当今社会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部分,却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肯定的说,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必将成为学习与教学中的必要途径和手段。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在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必须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目前,全国所有大学及大部分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使广大师生能够共享网上资源和学习资料,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网络技术可以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而言,中国许多高等院校利用网络技术为辅助手段,建设了跟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相关的网站或者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中国古代文学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古籍资料和文献作为教学与研究的参考。在建设的过程中,将不同版本中收录的中国古代文学尽数录入,并且予以有序和系统的分类。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了这样的数据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论者曾指出,在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上,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的“直观演示法”是采用数字技术为辅助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适合于演示比较复杂的事件或介绍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晋楚城濮之战》叙述晋楚双方的作战态势、作战过程,叙述颇为复杂,但运用电脑课件将其绘制成图表,则一目了然,避免了烦琐的叙述,有效地节约了教学时间。在介绍曹雪芹时,通过曹雪芹画像、曹雪芹故居、《红楼梦》手稿的演示,使学生对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现今,很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完成数字化转换,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信息资源。古典书籍的数字化使读者可以快速方便地检索到所需内容,甚至是在传统古籍中很难查找到的内容。只要了解相关的网络资料,计算机网络可以在几秒钟内提供出所有上网相关文章,并且有的还能够全文复制下来。对于查找资料者来说,这些数字资源更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黄灵庆在《信息时代的古文献研究感言》一文中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阐述了古籍数字化为学术研究带来的影响。他经历了从手工抄书———电脑抄书制作电子数据———购买古籍数据库的过程。黄先生原有手工抄书的习惯,仅古今注释《楚辞》的书,抄了四十多种。翻阅材料时,得一迭一迭搬出来,很费功夫。他在电脑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在电子稿中查找某个词语的便利。于是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将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在电脑上又抄写了一通。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查找,任何一个字、词、次数等,都快速而准确地显示出来。黄先生后来购买了《国学宝典》,运用电子数据库的技术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服务。可见,古代文学研究者只要懂得应用这些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这样就不用在研究工作花费漫长的时间。大多数数字化的古籍都可以速快准确地为研究员及学者提供古典文献资料,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有很大的作用。
三、使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范围更加广阔
利用信息技术,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数字化,最主要的推动力就是便于文学作品的传播、普及和弘扬。文学作品进行数字化将打破了传统文学传播方式。以前的传统文学传播,无论是口头传播还是印刷传播,都要符合“物质、时间、空间”这三个条件,而这三个条件往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对外传播的最大障碍。可是现在的数字技术解决了时空的制约、消除了距离上的局限。现今所谓的“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就是最佳的例子。数字图书馆是通过多媒体方式,将图像、事件与背景材料展现于世界每一个角落。
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用户从数字图书馆中不仅可以查找文献,还可以得到文献全文以及多媒体信息。在服务方式上,读者只要有互联网,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各国的研究者不再需要出国去查找资料,文献资料共享的范围大大扩展。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图书馆2002年建立了开放馆藏计划(OCP),由WilliamandFloraHewlett基金会赞助。后来又推出在线阅读计划,这一计划是开放馆藏计划的延伸,由阿卡迪亚基金(ArcadiaFunds)提供赞助,全球用户可通过网站在线阅读由25万个网页构成的1200本图书和手稿。至于中国的数字图书馆,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是目前最大的公益性图书馆之一。由中美两国计算机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合作计划。其总体目标是构建拥有多学科、多类型、多语种海量数字资源的,由国内外图书馆、学术组织、学科专业人员广泛参与建设与服务,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学术数字图书馆。在项目一期建设面向教育和科研的百万册图书。在二期建设中(2010年起),CADAL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将与美国哈佛大学、伊州大学香槟分校(UIUC)图书馆、德国柏林中央图书馆、瑞典皇家工学院图书馆等等展开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促使中国在大规模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信息服务领域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这种数字图书馆为全球各地的学者提供了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全球性虚拟图书馆服务将打破地域限制,将全人类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赢得前所未有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不过,文学的数字化也有其负面的影响。一个影响可能是文学书籍的大量消失。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文学的基本载体就是书籍,而在数字技术产生以后,书籍的印刷与出版将被改变。作品可以直接置于网络服务器,所有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去阅读,而不必买传统的文本。一张小小的光盘就可以容纳几十本书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有声、像的配合。这一点是目前最直观的变化。此外,我们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古典文学的整理和研究,如果从事古典文学研究者对计算机了解不深,会制约了计算机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比如说,中国文字存在着多样式、多种类型的复杂情况,在古典文学数字化过程中怎么处理与规范语言文字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研究者在整理古典文学上不够专业,仍有很多冷僻字不能输入,会使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出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古典文学数字化过程中的字库问题,包括简繁字处理、异体字处理、字量不足等等,仍然是IT业者和文学研究者需要共同面对的事项。
中国古代文学的数字化虽然还处于初步的阶段,但却为中国文学的传播、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促进中国古代文学数字化健康稳步发展,大家应该更加关注相关的工作方面,比如国家与政府对古代文学数字化项目投入的资金;古代文学专家和电脑专家必须进一步紧密结合;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古籍数据库;加强中外、两岸的三地的学者交流互动,有利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学数字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作者:许玉敏 单位:江苏南京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