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下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自信下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自信下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文化自信的理念,自召开以来更是深入人心。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民族文化精神的优越性,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本文通过分析高专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为解决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与发挥古代文学教学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打下基础,以期有效推进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文化自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

古代文学的教学,理应肩负起这种阐释和推广的重任,在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走向创新发展上大有作为,在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理想信念上肩负起时代使命。作为一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审美现状,在介绍分析和省思民族文学价值,文学传统继承和挖掘发扬其内在的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2]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主干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专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小学教师的摇篮之一,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可以说,高专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化自信上的教学改革势必直接影响小学语文在文化自信上的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因此,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时,课程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创建和优化高专院校古代文学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高专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为解决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与发挥古代文学教学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打下基础,以期为有效推进高专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一、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高专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向本校2018级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学生了解了古代文学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情况,发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高专学生文化自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教师、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

(一)高专学生文化认知不够深入

高专学生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高专学生本身入学成绩较低,文化素质不高,整体学习氛围差,学习上自信心低,对阅读缺乏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由于古代文学的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的高专生阅读和学习起来相当困难。有的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都知之甚少,文化知识极度贫乏。由于认识层面上的不足和认识的不深刻,从而导致心理层面对本民族文化缺少深度的认同感。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知的不足,导致他们在传承和创新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时候就缺乏创新思维。

(二)部分古代文学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沃勒提出了“学校文化”的概念,他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的存在使学校成员特别是学生受到规范和影响;学校文化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青年一代的文化;另一个是成人有意安排的文化。学校存在着文化上的冲突,教师代表的是成人的文化,学生代表的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二者之间既有相协同的部分,同时也有相对立的部分。”[3]因此,校园的文化传承,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教师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自信培育的效果。虽然,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下,古代文学课程也在推进课程改革,但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性,缺乏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效果甚微。

(三)文本解读脱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高专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解读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以文本解读文本,忽略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阐释,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从文化的内涵、缘由进行深入了解,更不能深刻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智慧,就不会产生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也就成了无根之木。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古代文学课程在阐释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没有贴近学生的心理和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一些古代文学的授课教师教学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流程:作家和写作背景介绍,作品内容介绍,解读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文学课程呈现出的还是以教师满堂灌的单向输出为主的课堂模式,不能很好得启发诱导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没有文化体验,也很难实现学生的文化认同。

二、高专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确保中华大地长治久安,充分认识古代文学对全人类文化的贡献。在高专古代文学课程中,如何施教学生才能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一)夯实文化理论知识教育,提高高专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个体内在态度的形成源于认知。因此,只有在文化认知上着力,才能提升高专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高专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论认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形成理性的思维。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课程的魅力,挖掘中华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正如学者康震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精神传统就是家国情怀与美善理想。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家身上张扬着一种人格魅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他们的主流价值追求。在国难当头时,家国情怀便升华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主义气节。如,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的屈原爱国捐躯的故事,廉颇和蔺相如为保赵国齐肩并战的故事,荆轲谋刺秦王的故事,这些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杜甫的《春望》、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作家们心忧天下、勇赴国难的情怀。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始终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彰显着浓郁的人情之美,如,《论语》中体现的仁爱思想,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悼念亡妻的《江城子》(苏轼)、《鹧鸪天》(贺铸),有母子情深的《游子吟》(孟郊)、《陈情表》(李密),有友谊情深的《赠汪伦》(李白)等等,这些作品感情深沉而美好,执着人间,尽显人性光辉。总之,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当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与文化资源,高专生要深入认知,准确把握,从中汲取知识与智慧,秉承中国文学理想,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学创新发展。其次,要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古代文学的精华与糟粕。任何文化形态都是集糟粕与精华于一体的混合体,古代文学也是如此。中国古代文学在文明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引导高专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笃实高专学生的古代文学认知。总之,教师要利用好古代文学的文化职能,加强对高专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入一种文化自觉,进而建立文化自信。

(二)教师要自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古代文学教师是培育高专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主体之一,课堂上要重视并自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原则,有家国情怀,有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自觉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在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一名古代文学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古代文学是一门涵盖文学、政治、历史、思想等各种知识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师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量、完备的知识体系,辩证的思维方式等。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够为学生呈现出更精彩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知识后,也会乐学、善学,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充分挖掘古代文学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古代文学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挖掘作品中蕴含的当代意义和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是超越时代的,把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当下生活联系起来,阐释其超越古今的精神,可以唤醒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譬如,在讲解曹雪芹的《红楼梦》时,宝黛钗的爱情是讲解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今天的观点对宝黛爱情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他们从小耳鬓厮磨,两人都坚决反对封建科举的“经济仕途”的道路,极力摆脱封建思想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们都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者,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两人相互引为唯一知己,在共同的斗争中,达到了心灵默契的境界,产生了高尚纯真的爱情。因此,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传统的才子佳人式或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更加进步和高尚。借此对高专学生的爱情观进行教育。

(四)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调动高专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讲授过程要有启发性,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问题讨论前,教师要设置讨论的具体要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的内容作出总结,并概括提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其次,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文学经典研读,任务式教学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堂诵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亲身体验文本的文化内涵。如,在讲授李白的诗歌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观看百家讲坛中关于李白的生平讲解,布置下节课探讨的问题,这样既节省课程时间,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第三,拓展教学实践活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实践教学也是古代文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古代文学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同时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中,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之外拓展第二、第三课堂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指导文学社,红学社,诗社等社团工作,举办校园诗词大会、经典诵读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既受到了文化熏陶,享受了精神的愉悦,同时又自信满满。总之,高专《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高专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树立起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

作者:高艳霞 谭乐园 邓如清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