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困境与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困境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困境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忽视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二是过于注重作品解读,忽视了文学史梳理;三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启发性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教学改革,一是应当还原古代文学的本貌,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去感受中国古代文学之美;二是应当改革课程,从课程编排、教材选择、课堂活动等方面,加强文学史教学;三是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启发性思维,并借助多媒体和课外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

古代文学是一门涵盖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人文学科。高职院校虽然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学生接受一定人文学科的培养,有利于其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学表现能力。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实体,其古代文学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然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受功利主义影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其课程价值并未充分发挥。以河南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语文教育专业为例,其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列为必修课,视其为“专业基本能力”的支撑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和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并以规范的语言和文字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教学课时来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约为45学时。这一安排虽然能够保障学生基本的学习需要,但是古代文学作为一个涵盖多个历史时期、多种文学流派、多种文化环境、海量作品内容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大容量的课程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一大挑战。我校语文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采用以课堂授课为主、课后阅读为辅的形式,即由教师按照课程大纲和课本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阅读分析作业。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障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覆盖面,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一定的概念性认知,但是过于聚焦书本和知识点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个人综合能力和文学素质难以获得有效提升。

一、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困境

(一)忽视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

在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过于重视文学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忽视其美学价值的问题。一方面,古代文学是经历历史沉淀而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记录和精神传承遗产。文学诞生于社会,其代表了社会整体的文化取向和历史背景,是洞悉社会的一扇窗户,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如果过于重视其社会价值,就容易陷入到世俗化的文学讨论之中,忽视了文学所体现的文化涵养与精神色彩。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成果也已经十分丰富,部分授课教师在课程中,习惯于将自身所研究的领域与学术前沿问题呈现在课堂之上。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理论前沿,但是过于学术化的教学倾向,与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差,同时也容易让学生无法感受文学自身的意蕴,反而可能由于学术上的观点与论断,先入为主地对相关作品或流派产生特定的印象。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其语言之美、题材之美,还是故事之美、情感之美,都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益材料。在“人本教育”理念下,高职教育的过程应当是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教学关键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也应当关注文学的审美价值,使学生能够感知文学之美,以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自身修养要求自我,成为兼具职业能力与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二)重作品解读,忽视了文学史梳理

目前,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十分注重文学作品解读,却缺乏对文学史的讲授与梳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生动体现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素材,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固然能够产生对古代文学的直观印象,但是由于缺乏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深刻理解古代文学,因而导致古代文学教学整体效能大打折扣。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例,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选取了从先秦到清代的众多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呈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内容,但是从学生的认知层面来看,仅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难以深入了解文学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缺乏历史的厚重感与系统性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对古代文学这一巨大宝藏浅尝辄止,难以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深刻地把握古代文学脉络。事实上,在信息化时代,以外来文化、网络文化为主的思想潮流不断涌现,古代文学史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材料,能够助力继承优良传统,从传承视角提升文化创新的内在动能。

(三)未树立启发式教学理念

古代文学不同于技巧性学科,其更强调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因此,树立启发式教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就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教师普遍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授,注重对于文学作品内容的分析。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往往过分关注教授重点,以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课程考试,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按照规范的大纲完成了课程的讲授,学生通过背诵和记忆通过了考试,但是对于古代文学的特色、历史和渊源缺乏理解,对作品的认知仅存在于内容分析层面,缺乏宏观的文学分析思维。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外在环境而言,学校就业导向和技能导向使得学生更加重视自身技能的提升,习惯性地将更多精力花费在实习、英语、教育专业理论等方面,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投入仅限于课堂和考试前的复习过程。就内在束缚而言,教师会在学校的指导性安排下适应外部环境,尽可能将课程内容以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再加上一些老师自身更偏向于学术研究,缺乏对教学理念的探索,对于启发式教学理念的理解不足,难以有效创新教学方式。此外,从学生自身来讲,高职生源相对本科院校而言是有差距的,大多数学生文学基础薄弱,这些学生本身就对古代文学具有排斥心理,因此,启发式教学更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

二、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还原文学的本貌

文学是人类最直接的表达和感受,而不是绝对的规范化修辞和韵律。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应当将文学还原为本真的面貌,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去感受文学所表达的意蕴,而不是单纯地接受语言理论和文学评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是一个与古代先贤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提升自身品德与涵养的过程。例如,在《孟子·尽心上》的教学中,应当将文学内容与学生的自身感知结合起来,通过诵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孟子对人生的感悟。“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这是孟子所阐述的人生之乐,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齐声朗读,并引导学生去感知乐在何处。高职院校学生仍处于青春期,其对于孟子所讲的“亲情之乐”可能缺乏直接的感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内容一带而过,而应当立足于学生自身的阅历和实践,开展课堂讨论——可以在课堂上调查学生在学校给父母打电话的频率,邀请学生讲述给父母过生日的故事等。将文学内容与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弘扬了中华孝道和传统美德,从而达到了文学育人的作用。语言和文字天然地承担着信息传播的责任,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不仅仅是输入的课堂,还应成为学生文学创作和输出的课堂。经过一段的时间古代文学学习,如果学生产生了写作的冲动,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就真正得到了激发,才可能真正产生与文学作品的共鸣。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仿写、创作等,使文学学习在体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创新。

(二)改革课程,重视文学史教学

课程结构是古代文学教学的核心,应当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倡导理论与作品并重的教学体系,即在文学作品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文学史的相关内容。第一,可以通过专题的方式进行课程编排,将文学与文学史整合,使古代文学课程更加立体。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两门独立的课程,但是两者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教学课程的适当编排,将内容进行整合,并适当增加教学课时,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第二,可以采用多教材的方式,以某一教材为主,并提供多种参考书目,由学生自主开展文学史方面的阅读。目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版本很多,有编年史版,也有通史系列,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推荐适合的古代文学史读物,并将阅读进展、阅读总结等纳入课程评价,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第三,可以将古代文学史作为课堂互动的环节,由学生进行展示和呈现,从而加深其对历史的印象。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课程设置中,古代文学史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展示的背景导入部分,由教师在课前提供素材方面的参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阅读与分析,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使学生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同时把握文学史脉络。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能够提升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树立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教师应当不断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内容,对文章主旨产生合理的分析,完成与作者对话。《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等作品均与司马迁相关,在《史记》相关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文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司马迁个人的主要经历,并探讨《史记》的文学价值。经过启发式的讨论,学生能够将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思维,从而建立起对于古代文学的思想认知。除此之外,在多媒体时代,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同样能够成为古代文学教学的好帮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多媒体系统呈现古代名画、铭文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的文化真迹,也能够将经过现代化改编的古代文学歌曲、朗诵、舞蹈等在课堂上呈现,使学生感受跨越历史的文化和多感官的艺术内容。课堂教学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形式,组织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也能够有效弥补教学局限性。教师可以组织“院系唐诗节”“古代文学经典朗诵大会”等活动,将古代文学的学习场所移动到更开放的公共空间场所,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并通过竞赛、小组展示、专家点评等环节,使古代文学在校园内得到推广,使传统文化在校园焕发新生机。

参考文献

[1]蔡杰.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9,(1):171-172.

[2]杨城.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研究[J].职业,2018,(19):56-57.

[3]陈光锐.论高职大学语文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文史结合”[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1):75-78.

[4]甄真.谈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8+118.

[5]杨素萍.实现高职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质培养目的策略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4):68-70.

[6]黄澄华.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困境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1,(3):151-152+175.

作者:马松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