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古代文学中宗教意识表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外古代文学中宗教意识表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外古代文学中宗教意识表现

内容摘要:文学与宗教之间的融合是俄罗斯古代文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俄罗斯文化、艺术发展进程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此,本文将针对俄罗斯古代文学中所蕴含的宗教意识表现进行研究与探讨,深入剖析俄罗斯古代文学中孕育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以及民族习惯。

关键词:俄罗斯;古代文学;宗教意识

从公元9世纪到17世纪末属于古俄罗斯的中古时期,该时期所产生的文学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与精神性,在俄罗斯文化发展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随着基督教以及东西方思想浪潮的流入,俄罗斯古代文学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俄罗斯的文学创作者在开展文学创作活动时,无论是创作思想,还是表现手法,均蕴含着双重文化意识以及宗教意识。

一.俄罗斯的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古代文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为俄罗斯民族艺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还蕴含着崇高的道德理想,充满着对人的信仰、对人拥有无限道德完善可能性的信仰、对词语力量的信仰以及对词语能够改变人内心世界的信仰,承载着为俄罗斯地区服务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善意的一方最终能够战胜邪恶的一方,呼吁全人类统一到一起,只有全人类统一起来才能够战胜万恶的根源。通过阅读俄罗斯古代文学,了解俄罗斯古代文学发展历程,深入剖析普希金文学创作的深度广度、探索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道德底蕴、挖掘果戈理文学创作的精神本质、寻觅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创作的哲理内涵,将俄罗斯象征主义的文学特色淋淋尽致的展现出来。俄罗斯古代文学一个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基辅罗斯时期、封建割据与蒙古鞑靼统治时期以及莫斯科中央集权时期。

1.基辅罗斯时期(公元9世纪-12世纪)

第一发展阶段,“基辅罗斯时期”位于公元9世纪到12世纪。俄罗斯国家形成于公元9世纪末期,俄罗斯古代文学自此开始发展。公元99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将基督教定为俄罗斯的国教,自此基督教对俄罗斯古代文化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公元10世纪末期到11世纪初期基普罗斯发展到鼎盛时期,俄罗斯文学正式步入初始发展阶段。基普罗斯时期所产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历史故事、英雄史诗、编年史、传记、旅行记的形式呈现出来,《俄罗斯编年序史》、《对子训诫》、《伊戈尔远征记》均是该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作品。

2.封建割据与蒙古鞑靼统治时期(13世纪-15世纪)

第二发展阶段,“封建割据与蒙古鞑靼统治时期”位于13世纪到15世纪。13世纪初期,基普罗斯解体;13世纪中期,由成吉思汗的子孙拔都所管辖的金帐汉国占领梁赞等地,随后又占领基辅,自此俄罗斯进入蒙古人的统治时期;14世纪末,莫斯科公国日益强大,在德米特里大公的带领下蒙古军队在顿河平原被击败;15世纪末期,在伊凡三世的带领下,俄罗斯地区长达二百四十余年的异族统治自此结束。封建割据与蒙古鞑靼统治时期俄罗斯文化严重受阻,所保留下的文学作品相对比较少,以记录著名战役的历史故事为主,例如,《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顿河彼岸之战》、《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等。

3.莫斯科中央集权时期(15世纪到末-17世纪)

第三发展极端,“莫斯科中央集权时期”位于15世纪到末到17世纪。16世纪初期,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统一的国家———俄罗斯。俄罗斯为强化中央集权,伊凡四世实施一系列镇压举措,对大贵族所享有的权利实施分权处理,集权统治与反对集权统治之间的斗争自此开启,集权与反对集权成为16世纪文化生活的重要反映。受当时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该时期所产生的文学著作主要以政论文为主,例如《伊凡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等。17世纪沙俄战略西伯利亚,在法律上确立农奴制度,自此俄罗斯文学逐步开始冲破中世纪的格局,产生一系列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世俗故事。

二.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宗教特点

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内容、形式、体裁。从内容视角来看,俄罗斯古代文学拥有宗教性质、浓重的政治色彩,纯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纪实性的内容;从形式视角来看,俄罗斯古代文学版本众多,且每种文学均蕴含个人思想,大量运用象征性比喻,没有出现任何作者的名字;从体裁视角来看,俄罗斯古代文学并没有形成具有当代意义的文学体裁。

1.浓重的宗教色彩

俄罗斯古代文学主要以历史故事、英雄史诗、编年史、传记、旅行记的形式呈现出来,其记录者与保管者主要由神职人员负责,他们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在记录历史故事、英雄事迹的过程,将上帝的大能以及独特的善恶观念、灵魂观念、怜爱观念彰显出来,使古代文学拥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2.没有作者的署名

俄罗斯古代社会并没有出现“作者”、“著作权”这一概念,人们缺乏著作权意识,在开展文学创作活动时并没有将自己的名字记录下来。然而,在极少数的手抄稿件中,出现“恶孽深重的某某”等形式的名字出现,这一现象是古代俄罗斯神职人员宗教态度的重要表性。

3.拥有极强纪实性

俄罗斯古代文学中,所产生的文学作品并不是虚拟构造的,而是具有一定真实性、客观性的事物,整个文学创作活动注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文学作品中所重选的主人公以国家统治者、著名圣徒等对社会具有突出奉献或者是拥有突出事迹的历史人物为主。因此,俄罗斯古代文学是一种具有极强纪实性的文学著作,能够将当时俄罗斯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直接的记录下来,并传达出一切事物的形成与发展均是上帝的旨意这一思想观念。

4.有一定文本差异

因古代俄罗斯并没有出现印刷术,古代文学作品的流传均依靠人工抄写,拥有抄写文学作品资格的人均是文学修养较高的神职人员。神职人员在开展文学作品抄写工作时,会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个人兴趣爱好,抄写文学作品时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个人的理解与认识,导致同一文学作品在后期流传过程产生一定的差异。

5.作品题材不明确

俄罗斯古代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对文学作品的体裁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仅拥有简单的编写原则与创造规范,但是宗教文学的等级被严格划分。俄罗斯宗教文学一共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圣经》文本;一种是《圣经》内涵或者是宗教节日的阐述;另一种是使徒行传。

三.俄罗斯古代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意识

宗教文化对俄罗斯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俄罗斯文学创作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宗教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意识形态,是现实的间接反映、特殊的历史现象,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宗教文化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同时,文学创作反作用于宗教文化。文学创作者借助文学创作活动,将宗教信仰所具备的思想意识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实现对宗教文化的宣扬与推广。俄罗斯古代文学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还是俄罗斯民族的道德规范,或者是俄罗斯民族的价值观念以及民族精神,均受到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在基督教的影响下,精神与灵魂成为俄罗斯古代文学创作者的重要话题,俄罗斯古代文学创作者不断探究生命与死亡的真谛。在俄罗斯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词汇均来源于《圣经》,借助《圣经》中的词汇、语言将俄罗斯古代文学价值提升到一个真理的高度,使《圣经》在俄罗斯古代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1.信仰上帝

《圣经》记录着上帝的话语,是上帝接着人的口所传达的真理,无论是上帝利用七天的时间创造万物,还是派遣他的独生子降生到人世间替世人受苦、顶罪,均表现出上帝对众民的“爱”,将上帝的大能彰显出来。信仰上帝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基本表现,是传递“爱”的最佳途径。俄罗斯民众在上帝话语的带领下,开展一系列以“爱”为主题的思想意识活动,他们坚信上帝的安排,将上帝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此,在俄罗斯古代文学创作活动中,每一位文学创作者在开展文学创作活动时,均表现出对上帝的敬仰之情。信仰上帝是俄罗斯古代文学中宗意识的重要表现

2.善恶观念

整本《圣经》无不贯穿着“善”与“恶”的思想意识观念,俄罗斯民众在《圣经》的引导下对“善”与“恶”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理解。亚当是人类的始祖,因夏娃听信毒蛇的话,偷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同时亚当听从妻子的话也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亚当与夏娃的眼睛顿时明亮起来,对“善”与“恶”有了新的认识,人成了亚当和夏娃罪恶的产物,人生来就带着罪,死后皆有审判,人想要洗去身上的罪,就需要被耶稣基督的宝血高摸。因此,在基督教教义的引导下,俄罗斯人民拥有明确的善恶观念,独特的怜悯观念,并将自己的善恶观、怜悯观渗透到文学创作活动中,借助文学作品彰显个人的善恶观念。

3.灵魂观念

在基督教的价值观念中,人的灵魂比人的肉体更为重要。俄罗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将精神价值放在首要位置,使精神价值能够远远高于物质价值,通过提升灵活境界,摆脱肉体的私欲,看重精神轻视物质,将贫穷称之为“义”。俄罗斯古代文学创作中,不少创作者均运用贫穷、困苦彰显个人的精神价值,借助文学语言阐述精神高于物质的重要性。

4.怜爱观念

“神爱世人”是基督教所传达的第一思想,在基督教的思想意识中着重强调上帝的爱人之心以及人对上帝的敬畏之情。上帝是慈爱的、是公益的,人需要敬畏上帝,每一位基督徒均应当像上帝那样拥有一颗怜悯、宽容之心,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在俄罗斯古代文学语言中,有不少来自《圣经》的词汇、语言,将俄罗斯人民所拥有的仁爱之心与悲悯之情展现出来。综上所述,随着基督教在俄罗斯地区的传播与推广,俄罗斯古代文学深受基督教文化的熏陶,每一部文学作品均表现出古代俄罗斯民众对上帝的敬畏之心,他们充分认识到人的罪性,注重精神轻视物质,在开展文学创作活动时将信仰上帝、善恶观念、灵魂观念以及怜爱观念借助文学语言传达出来,展现古代俄罗斯民族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以及民族习惯,凸显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宗教意识内涵。

参考文献

[1]杜国英.俄罗斯神话学派的神话理论及现代性思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93-98.

[2]魏彦莉.俄罗斯古代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表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20(03):81-85.

[3]陈婧.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与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郭小诗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