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的五维空间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儿童文学教学具备五维空间。其一,儿童文学文体,应讲授不同的文体及特征,授课侧重有所不同。其二,儿童文学史,应提纲挈领地抓住文学史脉络,在文体的架构中穿插讲授。其三,儿童文学文本,应选择经典文本进行细读,与儿童文学有关的介绍、研究材料亦必不可少。其四,儿童文学写作,应包括各类文体的作品创作与评论。其五,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提炼能力,并进行陈述式教学演练以及微课堂展示。
关键词:儿童文学;高校教学;五维空间
儿童文学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具备理论意义,更具备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义。儿童文学看似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同属于一类学科,但其教学向度与目标更为复杂:学生不仅要了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发展脉络,更要掌握多重文体的定义及特征,同时还要学会写作及教学实践方法。可以说,这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文学史与文学概论、文学评论与文学写作于一身的学科。整体而言,儿童文学课程具备五种维度空间:儿童文学文体、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文本、儿童文学写作、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儿童文学将实现从文学理论到文本再到实践的授课层次。下文即逐一论述五个维度的教学内涵。
一、儿童文学文体
学习儿童文学,首要的教学目标是悉知不同的文体及其特征。儿童文学的文体分类十分多样,很多儿童文学教材以基本文体作为重要的章节划分形式。如方卫平、王昆建主编《儿童文学教程》(第3版)[1]、蒋风《新编儿童文学教程》[2]、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教程》[3]、浦漫汀主编《儿童文学教程》[4]。儿童文学文体大致可以划分为纯文学类与非纯文学类。纯文学类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这是了解儿童文学的最基础文体。非纯文学类包括儿童科学文艺、图画书、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是文学与科学、绘画、舞台、荧屏的结合。不同文体的授课侧重不同。纯文学类文体包含韵文类、非韵文类、虚构类、非虚构类等多样。儿歌、儿童诗属于韵文类,儿歌应重点把握押韵、节拍、结构特点,儿童诗则需把握陈述性特质。虚构类中,童话应把握拟人体、超人体、常人体形象,寓言则偏重于寓于言的表达方式。把握儿童故事的方法是请学生讲故事,儿童小说则显然是最为成熟的儿童文学创作,讲述方法上,要偏重作家创作动机与文学创作背景等问题。非纯文学类文体则需要更多的多媒形式支持。讲述儿童科学文艺,可以请学生分析文本的科学与文艺元素。图画书可由教师朗读图画书文字部分,由学生摹状绘图,然后再与原图对比。至于儿童戏剧影视文学,排演相应的剧目,以直观形式进入该种文体,则为必须。
二、儿童文学史
在文体学习的过程中,文学史的介绍成为穿插其中的重要内容。显然,这是一种以文体为架构以文学史为补充的讲述体例。儿童文学区别于国别文学史,实际包含了中国儿童文学和全部的外国儿童文学,提纲挈领地传播儿童文学史,成为儿童文学课堂的第二个维度。讲述文学史,应注意儿童文学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路径。需要向学生强调两点,一是自发成为儿童文学的古代文学作品,二是民间文学创作。儿童文学是现代以降建构而出的学科体系,授课中,应重点强调,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流变过程。在具体操作层面,儿童文学史的讲述以文体为轴心,每讲一种文体,则引入相关的文学史介绍。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儿童诗将介绍得较为全面,其他文体则相对弱化。在国别上,应以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为中心。这不仅源于对中国文学本身的重视,更源于中国儿童文学是母语写作的文学。一些儿童文学教程设有专章讨论文学史,如黄云生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3],如浦漫汀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4],一些儿童文学教程则仅做必要的引述,如方卫平、王昆建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1]。这就要求儿童文学教师参考更多儿童文学史著述,并推荐给学生。如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概论》[5]及其所属的世界儿童文学研究丛书,如刘绪源《中国儿童文学史略(一九一六——一九七七)》[6],如吴其南《中国童话发展史》[7]及其所属的风信子儿童文学理论文丛。如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四十年》[8]、王泉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9],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史著述。
三、儿童文学文本
文体架构起儿童文学课程的框架,文学史成为其中的知识补充点。此时需要衔接的第三个维度即为文本。“教学中教师授课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儿童文学实践性、特殊性的特点,重文学史轻作品”,[10]这就要求儿童文学的课堂必须重新审视“文本”这一重维度。这里的文本,首先指儿童文学的作品。其次,文本也包括所有与儿童文学相关的材料。再次,文本的涵义更可拓展为多媒体泛文本,如一段儿童讲故事的音频,一段儿童戏剧的视频,一部儿童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的文本涉入可相对广泛,但应抓取重要文本进行细读,进入文本肌理的分析,如用词用句、文本架构、叙述视角等等。在这里仍需强调,儿童文学作品文本的涉入,应包括国内外所有的作家作品范畴,但在必须取舍的情况下,仍应以中国儿童文学为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向学生介绍与作家作品相关的材料,如作家访谈,如研究者对作品的评论等等。实物材料可以是孩童的玩具、用品或书籍展示等,这将以较为具象的形式将实际缺位的“小朋友”请到课堂上。最后一种文本则成为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期待的文本,即大文本类型——音频与视频的展示。音频可以选择儿童歌曲、儿童讲故事、儿童对话录音等等。视频的范畴则更为广泛,可以有儿童访谈、小学教师访谈、作家亮相、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儿童戏剧,教师在参加儿童文学相关会议时,也可注意拍摄相关视频,如微课堂、研究者发言、作家发言等。在课堂上播放这些音视频,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可以广泛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儿童文学写作
“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双重的教学任务:既要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综合素质,又要培养学生对文学学习的转化运用能力。”[11]以上谈到的三个维度属于知识输入层面,旨在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综合素质。实际上,知识输出也十分重要,即写作、实践维度,旨在培养学生的转化运用能力。在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之后,首先应使学生练习儿童文学的写作。儿童文学的写作首先应是各类文体的作品创作。如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图画书等,这些文体相对短小,可尝试在课堂上进行个人创作以及小组创作。个人创作时,教师可以命题,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命题。自主命题方法上,除去自己为自己命题,也可采取他人命题方式:班内每位同学各自写一个题目,统一交到讲台,再由每位同学上台抽取题目。小组创作的形式有多种,首先可以就近自主结成小组,共同探讨创作一篇作品。其次,可以采取开火车的创作形式,即以一竖排同学为一组,依次创作一部作品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彼此之间不可商量,最后形成一部完整作品,并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这样的创作形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以短幅作品创作为宜。再次,还可以采取半开放式对照创作,即为学生提供原著作品的基本要素,请学生先行创作,再与原作文本进行对照。比较长的篇目,可采取只创作部分章节的方式,如只创作开头,只创作某个情节,只创作结尾,然后再与相应的原文本进行对照。儿童文学的写作还应包括相应的文学文本鉴赏与文学评论,甚至系统性论文,这本身即符合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学习目标。限于授课时间,很难较为从容地在课堂上展开练习。解决办法有二:其一,作为平时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并点评,给出成绩;其二,文学评论并非一定形成完整的文章,班内展开一句话评论、即兴互评、临场写短评,都可以锻炼学生鉴赏品评文本的能力。
五、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在知识输出层面,写作可使学生以直观形式感悟到儿童文学,而实践则直接进入到教学预演环节,是知识输出层面最重要的环节。践行这一环节,首先需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提炼能力。每次上课,可专为学生设置五分钟才艺展示环节,可以进行儿童剧表演、儿童歌曲演唱、儿童诗诵读,也可以介绍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推荐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展示环节一般放在课程开始之时,每次展示同学以1~4人为宜,一个学期为一个轮回。在展示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即兴点评,不仅做到互动,更锻炼了表达能力。其次,可尝试陈述式教学演练。所谓陈述式,即请学生思考,如果给小学生讲该文本,应该如何讲,如何建构课堂,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等。这种练习方式较为接近“说课”,但形式上则相对自由,可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这部分实践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最后再总结发言的形式。第三,进行微课堂的展示。可随机选取4~6位同学进行主讲。为增加课堂的活跃程度,主讲人可以用游戏法来决定,如击鼓传花等。确定了主讲人,其他同学也不能仅为观众,可由主讲人自行分配班内同学进入自己的小组。小组与主讲人都确定后,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授课准备,组内同学即模拟小学生身份,成为授课对象并进行授课配合,如回答问题、提问题、读课文等。每组的授课时间应被严格控制,一般时长6~8分钟,每组展示完毕,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
六、结语
以上即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的五维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每重空间的授课比重不一定均衡,不同文体的授课侧重也会有所调整,但整体而言,这五部分内容构成了儿童文学课堂的主体。本文所列举的方法,皆来自于笔者于所在院系授课过程中的尝试与总结,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并得到学生较好的反馈评价。周作人曾在《儿童的文学》中说:“我以为顺应自然的生活各期,——生长,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12]希望我们的儿童文学教学也可以顺应学生自然的生活,让他们真正有所收获。有关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还有很多,亟待教学工作者及研究者逐一展开。
作者:高博涵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