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由于受到全球化、现代化及某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近现代人的传统意识淡薄,传统文化缺失。学校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在物理教学中值得我们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物理;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于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由于受到全球化、现代化及某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近现代人的传统意识淡薄,传统文化缺失,这些有碍于形成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近年来这一问题逐渐引起重视,学校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之一,也更加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将之视为己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局限于某些学科,不同学科由于其特征不同,在文化传承上有着不同取向,但肩负着同样的职责,应充分挖掘素材,在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而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古代物理科学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只是到了明、清,由于欧洲近代物理学的兴起,它才显得落后了。然而从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来讲,物理教学有责任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辉煌成就。下面是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中,总结得出的几点心得体会。
1关注教学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中,绝大多数物理概念、规律、方法都以西方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活动呈现。而我们的学生有自身的文化背景,有熟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习惯,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缺乏文化共鸣。这也是学生感到物理抽象难懂的原因之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科学,但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艺术。中学物理教师要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用心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物理文化氛围的“文化场”。帮助学生从自身文化底蕴出发,经历合作、探究、感悟、归纳、交流等活动,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熏陶,逐渐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求实价值观及对传统文化敬仰之情。
2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中国古代在天文、数学、建筑、纺织等多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成就。特别是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提供中国物理学史内容,不仅拉近所学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认知距离,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古代物理成就在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产生文化认同。
3改革教学方法,感悟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近现代物理大多数成就都明显带有西方物理学家和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而我们的高中学生,都是从小生活在中华文化底蕴的环境中,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会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这就使得教师在物理教学时,常常感觉费劲。物理学的很多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现象具有普遍意义。教师若能在教学方法上适时借鉴中国传统物理科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更易在文化习惯中理解并接受新知识。比如,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突破学习难点。教师亦可使用类比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衔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将磁场、电场、重力场类比,v-t图、F-t图、P-V图、U-I图类比,场强E=F/q和R=U/I类比等,培养学生对相似问题的敏感性,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类比的描述屡见不鲜。如“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见《论语•公冶长》)“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见《周易•系辞上》)又如朱熹《朱子全书》:“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刘徽《九章算术》:“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者,知发其一端而已。”所谓“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事类相推”等,指的就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直到许多事情,或者说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体现的就是类比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综合运用类比、归纳、推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感悟自身文化传统和思维特点的同时,借鉴近代西方科学研究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了解社会、追求真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根植于心中。让课堂氛围、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都从细微处浸润传统文化的精髓。用“文化育人”的理念,让中华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身躯获得新的传承。期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国文化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国内类比推理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2000,(5).
[2]孙仁生,任书来,林新年.普通逻辑原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许外芳.略论《易经》的类比思维及其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J].学术探究,2007
[4]徐丽丽.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1-4
作者:程斌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