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统文化中提倡大道至简、大智若愚、有容乃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大爱无疆、天道酬勤。弘扬传统文化应当从娃娃抓起,让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好的传承下去,滋润当下,文明社会,浸润心灵,造福世界。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渗透。如文字:汉字沉积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古诗词等文学作品:小学语文中的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学生的文化韵味,陶冶其情操,提升其精神境界。艺术:《赵州桥》《藏戏》等文章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及文艺艺术的多样性。民俗节日:课本中的《北京的春节》《十二生肖》等涉及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文章可让学生铭记这些来自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避免了传统文化的流失。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一直在进行着,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学形式单一,例如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背诵理解之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渗透较少,不能很好的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二是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更多的时候是教师的教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的体现。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有调查显示,随着年纪增大,人的记忆力不断下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逐渐降低。而传统文化学习需要熟记背诵,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所以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不但能较快的认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汉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学习汉语文就是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活、思想和精神,是民族文化主要的传播及学习途经。儿童从义务教育开始就应该学习传统文化,在学习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情操的必要途经。古人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善若水”,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宝贵的文化对人性的陶冶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对于祖国的下一代,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知礼仪、知廉耻、知善恶、知是非,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成为德才兼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下一代。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个汉字都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对于纯粹的教学而言,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利用图片的形式展示,鼓励学生仿写,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非常明显。古人的智慧及学习、生活、处事思想在古诗词中都有体现,这些古诗词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模拟古人的氛围,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教学,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将古诗词作为故事来讲解,让学生身心放松,感受古人创作时的意境。在剧情化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除课堂讲授模式之外,教师还可将古诗文中的故事排练成节目,在排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及故事的精髓,在表演后引导学生学习及思考,不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四、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汉语文学习与未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断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作者:高国华 单位: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