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与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是传授文化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大学生承担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浅之又浅,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上还有待提高。在培养大学生时,应专为大学生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改变教学策略,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使大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文化技术快速发展,教育界又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什么方法来培养,成为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导致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近来“核心素养”教育政策中的文化基础又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上日程。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
针对本校本科生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非常薄弱,问卷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大多是常识性或者是曾在课堂上学习过的,但在答题的过程中仍存在失分的情况,尤其是关于我国传统过节日、传统礼仪的问题,他们更为熟悉的反而是国外的节日、礼仪。其中一个同学谈到“想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现代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学习传统文化显得枯燥无味,反而国外一些文化更容易被我们所接受[1]。可知,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传统文化的未来堪忧。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传统性
大学生肯定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但由于传统文化晦涩难懂,没有更好的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使得大学生将传统文化视为“守旧”和“复古”的代名词。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的道德观念,但是由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导致大学生已将传承传统文化抛掷脑后。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单一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目前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高校在安排课程时,传统文化的课程占的比例小,内容多是专家提炼出来的精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内容的范围,使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只停留表面。
(三)大学生自身文化底蕴薄弱
大学生们了增加自己以后在社会上竞争的资本,努力的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不断地参与各种培训,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以此来提高自己竞争的资本。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的热情,但是由于现代经济的推动,他们学习的内容更多的追求实用性。生活中大学生虽然依旧很崇尚传统文化,但身边处处充斥着西方的新鲜事物,只有尽快的接受这些新的事物,才能融入良好的同学和社会关系中[2]。
三、实现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观念
首先,确定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对大学生来说,大学是帮助学生形成并完善“三观’的关键时期,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将会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水平和精神世界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要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才据学生的需要及时更新教育信息、教育观念,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
(二)扩宽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
建设传统文化为主题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加入校园的建设中,使之都富有文化的气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提炼校园文化,比如校训、校歌。如北京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3]。该校训充分体现和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内涵与精神,通过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可达到春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以生动的活动的表现出来,以便于大学生接受。鼓励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举办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相结合,更加深入的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提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时也是构建大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根”与“魂”。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4]。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校园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不良的影响,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校大学生,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独有的民族标识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素养,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抵御社会的不良诱惑和负面信息,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才、成长,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素养,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的现代化人才,也可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在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翔雁,李大维.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6,32(2):32-33.
[2]瑞忠.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J].宿州学院
作者:吕芳芳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