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摘要:

中国革命传统文化在主导思想、价值目标、核心内容、精神形态上都有着独特之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弘扬和传承革命传统文化,对于引导人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革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形势,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如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但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华民族的苦难境遇。后,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吃苦,不畏困难,勇敢而又有担当地为了中国的辉煌明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了中国革命传统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中国革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观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革命传统文化不仅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1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革命传统文化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精神文化是革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者的强大精神支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者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革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它为革命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力,同时革命传统文化又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爱国仍然是检验公民行为得失的基本标尺。出生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无法体会前辈和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当代大学生中有少部分的大学生对于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不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也不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爱国的思想早已淡出了他们的主观意识。因此,在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将爱国主义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内容。要弘扬和继承革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继续丰富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诸如在纪念日组织大学生到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场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创建“红色班级”“红色团支部”等组织。在革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才会把爱国情感转化为实践,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与骄傲。

2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铸魂”工程,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大学生人格,坚定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也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2016年春节前夕,在井冈山调研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弘扬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文化,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薪火相传。近代以来,甘肃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大革命时期,甘肃是西北地区最早建立中共组织并为北伐做出积极贡献的省份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陇原大地发动十多起武装起义,创建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甘肃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关键之地、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地、国共军队由敌对走向合作抗日的出发之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革命战略重心由南方转移到西北,党中央在解决了党和红军生死存亡问题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政治基础。抗战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陇东分区,在培养干部、保证物资供应、发展新的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了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才、张清益,特等艺术英雄刘志仁,甲等文教英雄汪庭有等一大批模范人物。当下,许多“90后”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并不是很了解,许多大学生仅仅听过而已,对其内涵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利用革命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红色资源作为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引导大学生听红色歌曲、读红色书刊、看红色影视、讲红色故事。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实现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本质上是“塑德”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在甘肃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两当起义”“靖远起义”等十多起武装斗争,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创建了陕甘红军和南梁革命根据地,后发展成为包括陕甘两省二十余县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在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铸就了“坚定信念、求实创新、顾全大局、面向群众、艰苦奋斗”的南梁精神。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由此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红四方面军将士在甘肃靖远西渡黄河,深入河西走廊浴血奋战,有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在甘肃这块土地上洒下热血,仅牺牲的军级干部就有13名,西路军数万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西路军精神,即忠诚理想、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生命不息、战斗到底,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顽强不屈、忍辱负重。这些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要让革命理论、革命道路、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进课堂,还要将革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90后”大学生,无形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制作以革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网络作品,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担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文化的重任,我们应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王春玲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