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简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简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简析(3篇)

第一篇: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要将小学德育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新进行小学德育价值定位,从德育内容、德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加强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作用,同时也要避免小学德育与传统文化结合中的两个误区。

关键词

小学德育;传统文化;德育素材

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是我国历史上无数先贤的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小学德育理应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藏,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唤起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觉,从而起到滋养品德情操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素材

1.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懂礼、习礼、守礼、重礼是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古代,“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

2.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与忧患意识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表现了古人对国家的统一、安宁、稳定、发展的期待和向往。“天下为公”是《礼记》中的《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表现出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志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足见古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南宋的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是清代顾炎武的名句,这些名句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刻骨铭心,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河山和人民、关心祖国前途和命运的情怀。

3.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与天、与地、与逆境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逆境中奋进,在困境中崛起。

4.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团结和谐的人际交往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对“和”的思想进行了阐释,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在人际交往中,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和为贵”,要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在人与自然中主张“天人合一”。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则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新定位

1.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文化一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思想是我国德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学校德育应该不辱使命,从基础教育抓起,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既担当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又让传统文化惠泽天下,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小学德育中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科学定位,重视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不断加强文化的传承功能。

2.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动力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德”的内容,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同时,关于“德”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的研究和关注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正是有了“德”的滋养,才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小学德育提供了动力源。目前,很多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文化活动,让诵读经典成为师生修身、正心、养德的主要精神食粮,为小学德育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3.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的“三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是小学生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影响小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低年级小学生尽管对“三观”还不太明白,但其已经开始对金钱、物质、幸福,对“活着”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对自然的敬畏思想、对人生的积极乐观、对幸福广泛界定等思想,这必将成为小学生“三观”形成的主要依据。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多方位应用

1.宏观上,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

在小学,教科书是德育的物质文本,承载了德育知识和教育价值引导的双重任务。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小学德育必然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重视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渗透作用必须在教科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1)在内容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科书的全面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等思想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大有裨益。另外,从文化的角度,中华民族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保持一种“寻根意识”,从文化传统中找到发展之“根”。而且,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只有通过教育和引导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所以,要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合到小学德育的教科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自觉养成爱文化、讲文明的道德习惯,自觉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2)从形式上,优化传统文化在德育教科书中的综合设计。一方面从教材的编写理念上看,要将小学德育的编写理念引向对社会的关爱。爱好和平、乐于奉献、心存善念和崇德行善等社会关爱内容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教材编写要增强这种“宏观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社会对于个人的重要依托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关注社会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另一方面,从对内容的重视程度上看,当前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两大主题是人格修养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其中对人格修养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却淡化了家国情怀教育。今后的小学德育教材要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分量,加强弘扬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等传统道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

(3)在效用上,改进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外部构成。教科书的文本内容固然重要,但要采用适合的形式,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众所周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惯用形式,那么将文言文照搬到小学德育教科书中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晦涩的语言要先经过处理,变成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内容,比如可以采用图画、故事、动画等表现形式,避免成人化思维模式的呈现。另外,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要综合考量受众的接受能力。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有很大的不同,教科书要考量这种变化,顺应学生的现实需求,采用适当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

2.微观上,要多途径多措施加强具体实践

小学德育不是仅仅依靠说教就可以完成的,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先人的这些观点说明了人的思想道德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感染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据此,在小学德育中要注重开展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主管部门要制定常规性的经典诵读活动安排,挑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等经典作品,落实每日、每周、每月的诵读计划。据了解,有的小学的诵读活动从每天的晨读开始师生共诵,书声朗朗。每周开展诵读比赛,每个班级选代表参加学校的诵读比赛,欣赏美文,感受经典之美。根据每周的诵读比赛,每月开展一次“阅读之星”评选,表彰与激励更多的孩子走进经典阅读的世界。

(2)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在小学成立绘画社、舞蹈团、合唱团、武术社等社团组织,积极发动学生参与社团组织,并组织团员参与社团活动。比如开展“孝道”为主题的绘画比赛、以“爱国”为主题的合唱比赛等,让参加比赛的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社团活动有利于增强校园的文化气氛,给校园中的更多同学带来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发现美德,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开展节庆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相关主题的节庆活动。比如在每年的清明节开展扫墓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抗日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了解先烈事迹,学习广大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英雄主义气概。利用端午节祭奠爱国诗人屈原,学习屈原胸怀大志、宁死不屈、立志报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利用9月10日的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感念恩师,感念学校。利用校庆日开展校史学习活动,唤起学生爱校、爱家的情感。

(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包含着深厚的德育价值。古典文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小学德育中要定期给学生推送经典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可以给学生推荐有关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的读物,这些读物中包含了古人对神秘的天与地的探索,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歌颂先人征服自己、征服宇宙的探索精神。在小学高年级可以给学生推荐《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名著的部分篇章或者简易读本。多年来,关于小学德育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多有争议,有人认为要在量上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部分人却走向了极端,主张全盘复古;有的人认为要减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立足于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但部分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小学德育要走出这两个误区,促进二者的适度融合,兼容并蓄,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作者:许艳玲 单位:河北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2]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5).

[3]阮秀章.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

[4]韩艳红.我爱中国传统文化[J].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5(11).

[5]刘福廷.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J].考试与评价,2016(6).

[6]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2016(1).

第二篇: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研究

摘要:

当前国内传统文化热是一个新的现象,国内各个阶段教育教学中也极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中国五千年历史孕育出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下的一种使命与责任。小学阶段开展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教育十分必要,然而部分教师在传统文化开展上还存在着认识不足与能力不足的状况,本文将对于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方法选择。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引言:

小学阶段开展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得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对于后续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也有积极意义。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与现行素质教育,新课改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都有之间联系,可以说,在小学阶段开展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教育十分有必要。然而国内小学在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上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这一具体状况,传统文化教育水平相对低下更是摆在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性问题。鉴于此,探讨出在小学阶段更好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也十分必要。

1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变化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教学任务相对较少,加血压力也相对较低,然而新课改的提出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首先,新课改要求小学阶段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创新尝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往的小学课后作业数量大大减少,这一背景下小学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要求教师对于课堂时间进行更为充分的应用。最后,核心素养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使得小学阶段教育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校不单单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更是要将会学生怎样做事,怎样做人。简而言之,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呈现出的新变化是一种积极的正向变化,其本质方向依然是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

2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2.1传统文化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当前小学阶段文化教育开展相关事宜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上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孔子学院更成为了国内传统文化传播与展示的一个窗口。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在国内的传承问题。小学阶段实施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业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在教育环节上将传统文化引入进去更是成为了许多人的共识,这实际上也使得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传统文化受重视程度的增加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小学阶段各项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够悉数开展。

2.2传统文化教育整体质量偏低:

国内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业存在着整体教育质量偏低这一状况,尽管整个社会对于小学阶段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受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然而这种意识层面的重视程度增加却并未转化为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际传统文化教育投入上的增加也并未形成良好的教育成果转化更是使得很多小学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最终流于形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整体质量低下不仅造成了各种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可能会直接导致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形成错误认知。鉴于此,这一现状也需要通过系列方法与途径进行行之有效的转变。

3小学阶段更好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3.1以语文教学为基础开展传统教育:

小学阶段更好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以语文学科教育为“主阵地”,围绕语文教育这一实际学科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能够收获到更多的教育成果。语文教育本身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既能够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此外,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围绕语文教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一个正确选择。

3.2增强师生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

小学阶段更好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增强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小学生大多处于三观形成的阶段,其对于传统文化本身也并未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提升与相关教学活动开展需要教师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教师在提升自身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传统文化展示,使得学生也能对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例如,通过放映皮影戏影响资料就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其认同感。

3.3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带动传统文化教育:

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也是更好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选择,例如通过举办剪纸活动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所在,而诸如汉服,唐服集体表演等形式更是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系列活动的定期开展能够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本身的轻松感更为明显,寓教于乐这一形式也较之传统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更为效率。在传统文化活动设计上应当进行更多思考,保障学生安全,保障活动本身的教育较之才能使得活动本身成为更好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选择。

4结语

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极为必要,当前小学阶段在传统教育开展上取得的成绩需要继续保持,存在的系列问题也要进行及时调整。小学阶段教育对于学生日后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这一阶段传统教育开展的好坏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知。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地位给予认可的基础上更是需要小学教师对于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更多的思考,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殷焕焕 单位: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丁琳琳,刘振宇.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5:41-44.

[2]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01:22-25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

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当代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其本身涵盖了民族精神,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在新时期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更好地通过传播和挖掘,让学生更好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体会,接受更加全面的熏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弘扬

1引言

对于当前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来说,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固然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的过程,而同时也是对文化进行学习传承的过程,是对语言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看,语文学习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应该成为我们在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的内容和方向。针对于小学时期语文教学活动的特点,本文对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2为传统文化的弘扬渗透构建一个良好的情境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并且在备课阶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民族精神进行更好地弘扬。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讲解一些著名的故事:花木兰从军记、孔融让梨、曹冲称象、造纸术发明等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对于这些教学契机进行更好地把握,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地触动,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同时在内心中为传统文化精神的生根发芽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只有通过不同的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情境,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发展。

3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内容十分重要,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生命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对于教学的素材进行有效地收集和整理,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地挖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内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并且通过对文章的仔细阅读,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冲击。例如,《孔子拜师》等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引入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理念。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很多令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惊艳并震撼着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风俗以及工艺等都涵盖了深刻的文化传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以高度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进行探索应用。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探索,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才能更好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拓展,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再例如,对于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对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载体进行重视。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节日,对古诗词内容进行解读。例如,可以在重阳节期间,让学生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对于重阳节的习俗进行更好地了解。

4融入生活化的内容

对于文化来说,生活是其重要的载体。为了对文化的内涵进行更好地体会,我们就要对于生活化的内容进行更好地融合和渗透,利用我们生活中实际的内容过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解读文化内涵的机会。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提前对端午节的相关信息进行查阅,让学生讲一讲端午节的来历和相关历史故事,同时组织小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对于自己所查阅到的内容进行展示。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教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我们必须要重视通过对细节的不断渗透,水滴石穿,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体会。

5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渗透,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进行实现,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是一个良好的选择。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对于诗词的画面进行重新展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于诗词内容的意境进行体会,更加容易地获得艺术的熏陶和影响。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于所学的内容进行体会和理解,这也消除了一些由于诗词、古文内容意境与意向体会难度过高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利用形象的体验,对诗词的美感进行体会,同时联系我们实实在在生活中的内容,完成知识点的迁移。

6重视经典内容的诵读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经典内容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引领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例如,很多经典内容本身就十分适合诵读,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于其内容进行体会,同时也能对文化美感进行感悟经典内容本身较为丰富,在诵读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于诵读计划进行设置,同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对内容进行选择。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诵读的内容可以集中选择《三字经》、《唐诗三百首》以及《弟子规》等,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其本身具备一定的诵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难度更高的宋词、唐诗等不同的内容。在诵读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每周设置一次到两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7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向来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其本身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探索出更多的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扬,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一步地接受、认可。传统文化的弘扬,既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责任,同时更是其光荣使命,我们要敢于担当,勇敢探索,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作者:常进福 单位: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水泉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于林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31)

[2]林春玲.小学语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师.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