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探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探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探究(3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摘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如何渗透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应尽的义务,语文作为传承的载体,更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传统文化进行完美的诠释。尤其在小学的教育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

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对文化学习的具体方式。在小学教学中,语文不但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悠久的历史。语文教学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传统和文化底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必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开阔教学视野,还可以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升华传统的语文教育,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载体,发扬民族精神。

1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知道环境对于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同以及小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小学生在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可以良好的发散学生思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制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局限于静态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而要发挥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使用音乐、动画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营造出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代领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生切身体验传统文化进行自我主体的认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交流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通力合作来形成一个整体,将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作为载体帮助小学生认识了解传统文化,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学习不再是千篇一律。古代的私塾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诵读。因为古人认为诵读会通过眼睛将文化知识录入到大脑,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之后,再通过嘴巴表达读出来,最后再由耳朵听取再次传递到大脑,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可以将一个知识点很牢固的记忆。经典的著作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民族精神的思想源泉,是一个民族风俗的创始者。因此,经典名著的主要学习方式应该就是诵读,通过有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读节奏,可以加深对文章的记忆,消化吸收成自己的知识积累,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包含了人类文明的各种哲理。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要想将其完全渗透显得有点困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合理渗透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到求同存异的学习方式。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中发散学生思维,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审评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正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真实想法,还能够对小学生们的独特见解进行比较来帮助小学生解决疑问,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综合教学手段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毋庸置疑也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从汉字的字义和字形结构两方面着手。首先,汉字是结构性文字,汉字以象形特征为人所知,并且在不断地发展,显示了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与创新精神。比如,“学习”两个字中,“学”取盖房之含义,“习”则是鸟日常联系飞翔能力。二者结合告诉我们居住的文化之久远,中国人对教育的研究、学习方法的探索之深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会发现,只要着重对字形结构、字义进行讲解分析,就能提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感。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化遗产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每一所小学都应该对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古诗的学习提起足够的重视,着重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经过日积月累,就能够熏陶小学生的心灵性情,让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诗词从《汉乐府》到清代的诗歌,全部都是被广泛传送的经典,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诗中含义丰富,又朗朗上口,被广大小学生接受。例如在《锄禾》这首诗的教学中,能够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游子吟》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亲情的理解;《赠汪伦》能够培养小学生对友情的体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传统中国节日即传统风俗习惯。现代小学语文教材对课文的选择具有典范性,文章集优美文笔、文化内涵和时代信息于一体,文章体裁多样,风格多彩,是帮助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好好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将传统文化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3结合艺术文化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观并且最有说服力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尤其是教师为人师表,在日常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小学生,对他们的思想和素质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尤其是一些小学生的判断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对一些行为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该从实际出发,用教师的实际行动和身体力行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传递给学生。文以载道,意思是让学生在写作中逐步认识理解事物的道理,也就是主题思想。通过写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理解,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指导小学生的动手动脑来渗透传统文化,收效会更好。例如,戏曲、相声、民族舞蹈和民族歌曲等传统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趣味性十足。编织、刺绣、剪纸和陶艺等传统工艺文化古老而珍贵,内容丰富。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民族节日和风俗活动更是种类繁多,例如端午节的赛龙舟,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勇敢前进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写作训练可以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原因在于教育过程中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力度,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陶冶下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作者:狄红波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城中小学

参考文献

[1]童一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5,(23):121.

[2]耿新玲.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研究[J].亚太教育,2016,(10):17.

[3]国君龙.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探究式渗透之思考[J].才智,2013,(12):68.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

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任务是整个中学教育任务的重要部分,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人文内涵的培养、意识形态的塑造都有赖于高中语文课堂及课外延伸的文化熏陶。在教学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因其厚重的人文内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中融入更多比重的传统古典名篇,无疑是众望所归的。本文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中的融入问题进行了较为浅显的探讨研究,权作抛砖引玉。

关键词:

文化;高中;传统;语文

0引言

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不同,它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凝聚了一个民族的精粹,作为前人的智慧结晶,它必然是厚重而不会流于媚俗的。尽管由于时代变迁,传统文化难免会带有时代的局限性,然而瑕不掩瑜,这无损于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辉。而高中生正处于心智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有意识地为其增添重视修身养性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无疑是极有必要的。

1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由于古代经典多为文言文,先秦典籍更是聱牙诘屈,时代的悬隔使得传统文化的学习不甚容易,而当今高中生的文言水平也着实令人摇头———过度依赖参考书和老师给出的所谓标准解释,且理解仅仅浮于表层。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然而这种教育现状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历史遗留问题及高中语文教师以及当前社会风气导向均有责任。在历史的发展中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太多次的极“左”的政治批判和意识形态的强力结构,被挤压,以致边缘化了。而从近代以来的西风东渐,更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冲击,国人百年累计的文化自卑导致了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漠视,这些因素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断层”,使得源自于先祖精粹的传统文化传到这一代竟产生了难以回避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于青年学生尤甚。而教师教授方式的僵化刻板又使本就薄弱的传统文化教学更为雪上加霜。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舍本逐末,过于注重琐碎的知识点式的教授,却漠视传统文化人文内涵熏陶,学生在课堂体会不到古人的风骨雅趣,仅仅记住了繁杂的应考知识点识记。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

现代教学体制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和健康人格作为根本目标。笔者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具体做法。

2.1重视人文内涵的熏陶: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文人气质和学者风范,言传身教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学生去感悟古人的那份风骨雅趣才是关系到其日后文化人格建构的头等大事,教师万万不可因所谓的“教学评估”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古诗文都是名篇,其中既囊括了学生应掌握的文言识词及语法,有全面展现了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风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伦理、民俗、审美、价值取向及优秀精神品质。教师必须学会引导学生透过那些或含蓄内敛或放浪形骸的文字去触摸、去感知古人的愁与乐,深度,挖掘其身后的文化底蕴,让语文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少一些功利心。

2.2加强课堂趣味性:

高中生仍旧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只会令学生厌烦,而说教气息浓厚的老式脚法会磨掉学生的求知欲。传统文化需要更有生命力、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培养。现在的多媒体等手段正好为当今的高中教师提供了理想的辅助手段。在课堂用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绘画、影视作品来导入教学内容,创造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一个对传统文化直观的感受,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师可以额外拓展一些历史趣闻,讲些名人趣事,激发学生探索感悟古人的兴趣,让学生结交古人,真正体味伟大人格的魅力,而不是只关注教材上冷冰冰的、一本正经的人物介绍。另外,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历史遗迹、古典建筑、书法碑帖、戏曲说唱等,让学生直面传统,深刻体会其魅力。

2.3拓展名著阅读:

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多看多背,这一点古今皆同,无论是古代的私塾还是当今的现代化教育,都不能否认博览群书是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重要任务。所以仅凭高中语文那一点点的文学选读是远远不够的,而大多数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量也是差强人意,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知之甚少,甚至连最起码的文化常识都不达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拓展课外阅读了。教师应当在普及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之美和契合当下、照顾学生心智水平注意度的把控,让学生既能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熏陶,又不至于脱离实际,与时代脱节,得得到健康全面的文化滋养,从而健全人格,奠定素养基础。

3融入传统时应注意的事项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注入不应当是嵌入式的,而应是融入教学任务,这需要各学科教学任务的互相配合,使之成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构建一个“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而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担任社会风气矫正者的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其间有诸多注意事项。

3.1强化汉语在教学任务中的地位:

作为母语,汉语是中华传统传承的根基,其教学质量影响着国民的文化素质。然而社会并未给予汉语足够的尊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做出矫正,适当地强化母语的学习,抑制外来文化对传统造成的冲击,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丧失独立的文化人格。强化母语的学习,是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重要保障。

3.2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者,教师首先就应当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传统文化的修养与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我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4结束语

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借助科学的辅助手段,在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传统文化。作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即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仍旧具有不可掩盖的价值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承担其传承的责任。

作者:曹娟 单位:山东省泰安新泰市新汶中学

参考文献

[1]陈黎明,王明建.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14-119.

[2]童志斌.关于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课文编排与教学的思考———7种版本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7:17-19.

[3]陈玉茜.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改革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158-159+161.

第三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摘要

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在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就是古诗文教学,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里学习并传承文化,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国古诗文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要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自由翱翔,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与继承。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表现

(一)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在初中的古诗文中,对爱国主义情怀进行抒发的篇章数不胜数,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古诗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情怀,继承并发扬这种传统的精神品质。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就表达了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的思想,暗示了诗人不被重视的现状,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另外南宋词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就表达了自己愿意为祖国奉献生命的爱国主义情怀;再如“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通过对自己的茅屋的描写,表现了现实社会的现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初中的教材中,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文非常多,可见爱国主义思想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对人间真、善之情的呼唤

初中语文教材中歌颂亲情、爱情、友情以及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非常多,而思乡情怀是最能表现传统文化的,“落叶归根”的思想也是当代人最根本的情怀表达。例如,唐代词人白居易的《阴雨》,诗人通过对天气的描写,勾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无以慰藉的心通过琴声得以抒发,思乡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对沿途之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家”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思家、思国、尊敬父母的崇高情怀。

(三)对理想抱负的表达

我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君主统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统治下,皇权掌握人的生死,许多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也因此得不到重用,而皇权统治下的许多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也使许多人只有通过诗文才得以表现。例如,《论语》中的《苛政猛于虎》就描写了一位妇人为了躲避君王的苛刻暴政,选择躲避在山林里,即使一家老小都被山中老虎所吃,也不愿意离开的故事。通过对故事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苛刻的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再如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就是借登山俯瞰景色之由表达了自己不畏强权、高瞻远瞩的决心。

二、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的目的。通过对传统古诗文的教学,增加学生的素质与美德,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动力。

(一)结合古诗文,加强情景解读

由于古诗文与现代白话文在文字表达上的差异,许多学生对古诗文要表达的思想是理解不了的。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是靠单方面的教学就可以完成的,只有作为主体的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义,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作为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要思想,然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当时的场景,使学生亲自体会其中要表达的意义,进而实现古诗文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白居易的《卖炭翁》教学时,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全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卖炭翁卖炭的艰辛与不易,诗歌描写了大雪天,一位卖炭老翁为了把炭卖一个好的价钱不辞辛苦地早早起床,最后炭却被被抢走的辛酸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贫民百姓的压榨及老百姓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这种环境下虽然有心救助却无力施展的心情。

(二)日常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古人对生活的表达,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教师为了更好地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画展等,通过画上的诗词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弘扬。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通过对屈原的了解可以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通过对端午节的了解,学生可以感受中国的传统节日风情,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三、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为了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文的内容;要从古诗文中找到传统文化的渗透点,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以新时代的使命。

作者:许殊红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

参考文献

[1]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2]张金红.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