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有声语言艺术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有声语言艺术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有声语言艺术研究

摘要:

有声语言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以播讲人的情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声音塑造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将受众带入预设的艺术语境当中,使受众在心灵上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心灵上的精华。以有声语言为手段,以艺术化的表达为情感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音声化,对于人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助推作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语言艺术演出特点、演出形式等两大层面全面解读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语言艺术演出创新机制。

关键词:

传统文化;有声语言;演出特点;演出形式

就演出而言,从最早的古希腊戏剧到现代文艺演出,有声语言艺术都在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份量。根据维基百科的解读:“演出[perform],指演出单位或个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所举办的文艺表演活动,把戏曲、舞蹈、曲艺、杂技等在观众面前表演出来。”在演出过程中,有声语言艺术的准确表达,对于表现情感,准备表述文本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以有声语言艺术为主体的演出活动众多,央视的新年诗会、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中华诵、全国大学生朗诵盛会齐越朗诵艺术节,有声语言艺术演出活动都与诵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整体呈现样态都以诵读为主,此类演出中的中华经典篇目屡见不鲜,传诵经典,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有声语言艺术演出活动中的恒久不变的重要内容。有声语言艺术演出作为公共艺术表达的重要样态,其覆盖面及公众性,无形当中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道德已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层层面面,对于全民文化生活影响深远。具体来说,其形式主要被划分为如下几种:

一、以诵读形式为主的舞台演出

诵读是一种传情的艺术。《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学仙》等古代文丛中都有所记载。从南宋朱熹到清代曾国藩都对诵读有着一定的阐述。“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这些词句从读字、意蕴的层面上对于诵读有了很好的解读,诵读过程中的声音洪亮、疾徐有致,强调全情投入,我们以诵读的方式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以诵读形式为主的舞台演出,具备文学性、艺术性、表演性的特质。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知识修养之外,还应当具备相应的文学、艺术、表演能力。从文学性而言,诵读的内容一般都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带有明显的文学色彩。文学艺术也是一种语言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运用语言表现的。从艺术性而言,诵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艺术表达样态,要求有声语言创作者具备一定文学修养的同时要能分析欣赏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这是诵读表情达意的前提;创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要熟练掌握标准发音和发声技巧。从表演性而言,创作者必须具备一定舞台演出经验,在演出经验的基础上要具备相匹配的表演艺术功底。在舞台上诵读,动听的声音、庄重的举止、丰富的感情,适当附以灯光布景及配乐,从表演上而言,增强了诵读舞台演出的艺术效果。

二、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有声语言艺术公益演出沙龙

通常我们概念说的有声语言艺术演出往往联想到的是舞台性质的演出活动,但往往舞台演出是针对于广大观众的一种有声语言艺术艺术化展现的层面,广大观众通过观看演出达到一种艺术化的共鸣。处于一种“你说我听”的状态,舞台演出结束后,受众情绪得到感染及鼓舞。此种状态下,观众的主动参与度受到限制,完全由有声语言艺术创作者单方面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语言艺术公益沙龙强调有声语言艺术志愿者、受众、交流互动为核心,以有声语言艺术作品为切入点,以当今社会发展同传统文化的结合为落脚点,面对面,心贴心的进行交流。公益沙龙当中,含有演出作品、观众参与表达、志愿者引导表达、专家点评的环节,排除舞台的限制,真正使有声语言艺术演出深入到大众、社区、人民群众当中。

三、以文化论坛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语言艺术演出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广,从文学、戏曲、舞蹈、美术等各个层面都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圣先贤智慧结晶、圣贤教诲对现代公民的教育意义对于当代公民而言都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明的语境下下,文化名家的集体参与对于有声语言艺术演出有着非凡的启发。为此,以文化名家为主的文化论坛此时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期望,系统性的以文化论坛为主导,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价值、经典作品,启发有声语言艺术工作者创作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2008年至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名家,从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社科院、中国作协、诗刊、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多位文化艺术名流来到我院开展文化论坛活动,当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杜维明先生为我们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古琴名家李祥霆先生介绍了中国古典艺术中的瑰宝古琴艺术的传承流变;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为例详细解读了评书艺术的魅力;著名戏剧理论研究家傅谨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传统戏曲的当代境遇……。在文化论坛的带动下,广大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能力有了普遍提升,受益匪浅。自此,在文化名家论坛的带动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语言艺术演出作品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态势。

四、结论

体验缘自创作者的生活体悟,缘自创作者的知识内涵,体验作为创作者的灵感来源,赋予技巧及想象,作品才能完美的展现在受众面前。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语言艺术演出概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广大有声语言创作者以体验为出发点,为广大受众展现出了精彩纷呈的文艺作品,使广大受众体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到的艺术魅力。

作者:陈卓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美)齐亚乌丁•萨达尔《文化研究》,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

[2](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曲春景、耿占春《叙事与价值》,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5]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