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传统文化养成教育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生传统文化养成教育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生传统文化养成教育作用

一、潜移默化育人,润物无声立德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息息相通,新课标对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中职学校基础文化学科的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渗透与传统德育课中的教育大不相同。因此,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文化素材,把知识教学与文化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传统文化渗透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挖掘出深藏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新颖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才能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同时,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和糅合,能让学生对英语课产生浓厚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力量,有效激活英语教学过程。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弟子规》各篇章分别以家庭规范、处事准则、修身目标及发展基础作为社会做人的基本教导,是立人之本,英语课堂中可以从这几层面入手将人文教育渗透。

1.修身齐家的人生信念

《弟子规》中以孝悌开篇,足以可见“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孝”字造字结构,是一个“老”字为上意为父母长辈,“子”字为下意为子女,表示子女要侍奉父老。《弟子规》中教导我们要效法、照顾、孝顺、孝敬父母,才能秉承父母的志节、志向,落实父母的期望。在《新模式英语1》教材中的Describefamilyrelationship章节,课文目标是向友人介绍自己的亲属,在讲授完英语中的介绍用语之后,可以穿插中国的传统礼节讲解,如何有礼貌、正确地称呼长辈,对中西方描述家庭人物的词汇进行对比及文化差异剖析,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的家族观念。同时,让学生独立完成描绘自己家庭的familytree,引起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家庭成员、对父母的关注度,将家庭关系与英语词汇相关联,不少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思考并向老师请教家庭人物关系。老师在总结环节顺势引出《弟子规》中关于孝悌的经句共同诵读,这便是传统文化的无形渗透。

2.恬淡物外的人生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层面的锻造,《弟子规》中“谨信、泛爱”篇章传递做人的基本准则,教导学生为人处事的规范,要求我们待人平和、创设身心和谐向善的环境。文化导入是语言与思想习得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利用环境背景的创设可以使得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跨文化交往,从中感知外来文化背景,获得文化知识,形成不同的文化意识。同时,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传统文化产生谨慎、平等的文化态度。节日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巧借话题之力,充分将节日背景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例如感恩节来临之时,老师除了介绍丰富的节日文化外,还可引入《弟子规》中的“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让学生感知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让学生知道感恩生活,倡导尊重人格、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责任意识。

3.向善进取的人生规范

《弟子规》中“亲仁、余力学文”篇章展示了传统文化中的亲善去粕及学习延续性,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求学与如何有效学习,学习内容不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向仁才者、品德者学习。大部分中职学生对学习英语抱有消极的态度,不认真对待英语课堂上的学习与操练。通过对《弟子规》中经句的了解,如“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等,引导学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敏感性,教会学生正确教授习得方法,并鼓励学生要在实践中运用,继而达到接受和掌握英语,且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积极的仿效对象、实践和锻炼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自己的所学内容,激发兴趣和动力,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学习的意义。

二、以身立教,立德树人

《弟子规》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前提,需要教师首先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的学习,正己才能化人,树己才能树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人格素养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近几年,笔者学院成功举办了大大小小、多种有关传统文化传播的活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进行学习弘扬。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次新进教师培训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专题,有位传播者提出了“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的议题,让教师们共同探讨挖掘深意,传播者用了一天时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并转幸于他人,让我们茅塞顿开。作为教师应具有的良好德行虽谓可以利益学生一生,但何尝不是对自身的教化。“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但一流的技工不仅是技术一流,而应同时具备社会能力及良好的道德品行。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企业是好员工、在社会是好公民”的德才兼备之人,作为范之者,我们是否得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先成为一名好子女、好夫妻、好父母、好公民,其次才是好教师、好的工作伙伴呢?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我们肩上所担负的重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应是以国学典范、传统文化精髓进行“长善、救失”,做到修身为本、以身作则,对学生做出更多的良好德行示范,正可谓“上所施、下所效”。日后,我们可以从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感悟和正能量,且能让我们自己修德正身,才是学习传统文化并于学生心中开花结果的真正意义所在,道“教学相长”即亦为此吧。在课堂上,从踏入教室到走下讲台的九十分钟,抑或是走在校园校道上与学生的擦身而过,都有太多细微时刻可以做到言传身教:捡拾纸屑、整理讲台、鞠躬相礼、善言善语、含笑问候、待物以礼、言出必行、有礼有节、相尊互爱……以身作则即为无声的教员,强师德、建师风,才能真正做到正人、树人。

三、寓教于乐,施爱于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为文化的写照。”目前中职课堂倡导任务型、行为导向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行为感知、亲身体验、动手实践、主动参与及合作互助等方式,实现教学任务目标。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课堂的特色,设计合理有趣的英语互动活动,让学生实现有效交流、学习,感受成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此语言活动训练基础上,引入传统文化的德育行为准则,使学生做到思行合一。在现如今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对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的依赖性逐年上升,不管是课前课后,甚至是课中,学生对手机眼手不离,因而造成了诸多行为弊端,如对活动冷漠化、交流鲜少,言行粗暴、迟到早退等现象屡有发生。而中职学校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的年纪偏早,如不能在校园期间对其进行心灵改造和德育教化,使其成为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那么踏上社会他们将处于被动之势。中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以优质文化改变学生思维、提高文化素养、淡化学生物欲追求、抑制恶性发展、美化心灵、引导向善健康。笔者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立下规矩,如课上迟到须用英语说出歉语,并引出经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进入教室时着装不得体,须用英语说出身上所着衣物的词汇,并告之“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课上玩手机游戏、看课外不良书籍,必以“非圣书、屏勿视,弊聪明,坏心智”来教导学生,纠正其不良行为。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复习了所学的英语知识,又能让学生以此反思其过错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控气氛,态度应真诚、理解、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注意针对性并从实际出发;讲求幽默、客观性;把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过程;应正确体会好“度、时、效”;淡化德育痕迹,随时调整教学形式和方法。反之,会产生反效果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消极心理。

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了时代的新主题,我们应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共同成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乘着教育改革之风,笔者所在学院自2012年推行《弟子规》入校园活动以来,努力培养全院师生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核心价值观和《弟子规》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开展以传承汉文化中“成人礼”等系列活动,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载体,校园上下、师生一体学习力行“弟子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皆因这场革命性的方向引导受益匪浅;推行“全人教育、全面育人”的教育举措,以“全人教育”理念结合传统文化渗透引领基础教育改革,英语课堂作为基础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之精髓,能用英语向世人正确介绍我们的文化瑰宝、智慧结晶,并与具有时代特征、促进发展的西方文化相汇通,让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大智、大真、大美,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正是需要全体国民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以德正身、修身养性,继而传承文化瑰宝、精神之根。“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我们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采用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课堂形式进行教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认同感,实现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这些文化财富尽管历经世代更迭,却仍始终根植在每一位国人的心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加强,且须坚持不懈,方能培养出人格更加完善、德育更加夯实的人才,方能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都能走得更加坚实、稳健。

作者:杨晓桦 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