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探索(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探索(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探索(3篇)

第一篇:高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研究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理想与现实、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不免会出现迷茫和困惑。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积极采取行动,对学生正确引导,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将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带进学生的生命中。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被引入中国,导致许多学生对外来文化无比热衷,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但在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如今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忽略了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及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单单以教授语文课程为主,以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道德修养及对文化的传承。同时,还存在许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对语文学习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毫无兴趣。课堂上会沉迷于对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阅读,甚至终日以网络游戏为伴。要改变这种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高职语文教学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承担起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保留下来,继承好、传承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逐渐深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尊老爱幼、艰苦奋斗、敬业奉献、集体精神等在高职学生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讲授传统文化,让高职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崛起而奋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如讲授“吴文化”起源及特点,使学生在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基础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古人的事迹和精神,使学生产生崇拜感,对学生性格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高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刻不容缓。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信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对保护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弘扬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有些学校甚至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往往自行将语文课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部分给删掉了,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自学。这就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性不高。对高职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对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包括对自身文化底蕴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改变原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通过语文教学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美妙与博大精深,让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在自己身边。学生也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不要让像“吴文化”那样宝贵的文化遗产消失在我们手里。只有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把提高传统文化底蕴放到首要位置,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

想要使高职学生学好传统文化,想要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切记不能够只单纯利用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授课。应注意推陈出新,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选用案例教学法来或讨论教学法来与学生共同学习“吴文化”的魅力。此外,还有情境教学法和表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构建一种平等的、愉悦的氛围,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和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师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对高职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好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营造“文化”氛围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文化氛围”的课堂。但是,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都很落后,除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活力。所以,为使高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我们必须要努力在语文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文化气息,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加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外,在语文课堂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被传统文化氛围所包围,随时可以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举办古诗文知识竞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加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热爱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

四、总结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何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把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联合起来,相互融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使学生能够承担起承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作者:杨萌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一、组织各样的学习活动,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

1.传统节日的运用。

我们自己特色的传统节日已经快无人问津了,相反,那些与我们自己历史没有关系的洋节越来越成为青年人的主要活动日。像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七夕节”、“中元节”越来越被忽略,人们越来越赶潮流,过上了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并重视我国的特色文化节日,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意义,同时教学中可以添加有关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比如春节到来我们要做什么,学生们的家庭有哪些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发言来向大家描述自己过年的情景,并且让大家来模拟过年时家里的热闹情景。通过大家的细节描述去感受文化气氛,从而喜欢学习语文。大家发言时还可以穿插一些课本中有关节日的古诗词,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诗词进行背诵,又让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足够的了解。

2.历史典故的运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的词语背后都有一个历史典故,在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多利用成语、俗语来修饰点缀学生作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数上有所提高,更能让学生的文章读起来有营养和内涵。那么在上课时,施教者适当选取有典故的成语来帮助学习者学习词语,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到文章中。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与中学语文教育在一起讲授,学生们在玩乐中学会了课本知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其他知识面,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帮助。

二、开展歌唱、作画等活动进行学习

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最具感情色彩,借助这些有感情的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语文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情趣。

1.唱歌记词法。

有些古诗词已经被编成了歌曲,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像这些诗词,教师可以通过歌唱的方法来让大家熟记,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传统诗词的美好,培养审美情操。

2.感受诗意作画法。

我国的古代诗词中大都有很美画面感,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古诗词后,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画出心中的画面,作画过程中学生熟记了古诗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情感。由于唱歌、画图等手段的运用,传统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这样从不同的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喜爱语文,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心底喜欢。

三、“教师”是一本教科书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习得,是中学语文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教学渗入到学科教学中。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当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语文教育中,使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得以体现;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是他们的老师,老师对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和道德有着模范作用,从这点来看,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把学生教好,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应当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和提升自己,只有自己本身知识富有,才可以给学生带来足够精彩的文化大餐,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文化。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更多的国家对中国的本土文化愈发感兴趣。在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作为本国人更加应该学好自己民族的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将教材中的知识放到现实生活中来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处,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由心感到喜欢,愿意去探究,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消失在世界文化当中。同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习得过程中,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刘丽群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六中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汉字是唯一从古展演变至今没间断过的文字,汉字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历史的轨迹,因而了解汉字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管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字就是认识民族文化,让学生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其服务于对汉字的音、形、义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王字旁的字时,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玉文化来进行教学。玉,是象形字,本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在甲骨文中,它的书写像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石子。在小篆写作“王”,后来,隶书、楷书为了区别,才在“王”字旁边加上一点而成“玉”。由此,“玉”作为偏旁时写成“王”字,其他情况都写成“玉”字。像“琼、璐、琳、瑜、璇、琪、璞、瑾”等都具有“美玉”之意。再如,教学贝字旁的字可以联系中国古代的货币文化进行教学,如“财、贵、贴、赎、赁、贮、贿、赃、货、赔、质、赈”等字的意思都与货币相关。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理解汉字,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1.在古诗词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虽然历经千年,却依旧广为传颂。“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些都在诗词中得到了彰显,无论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歌颂,还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个人处世原则的独白,抑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忧国情怀……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文学经典中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光辉的历史长河中,文学经典巨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推荐经典名著,如阅读中国“四大名著”,学习《三字经》,品读《论语》,涵泳《离骚》……让学生通过对古典名著的阅读,牢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先贤教诲,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之法……对于优秀传统文学经典的推荐阅读,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无疑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生活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来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比如,在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端午节的由来、纪念活动、习俗等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关于爱国诗人屈原及《离骚》资料;调查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打糍粑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寒暑假开展当地“乡风民俗及文化生活”的调研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家乡的民俗、民谚、民风、民歌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体验了过程,陶冶了情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自觉地担负起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创新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

作者:刘荣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