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在中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校须进行顶层设计,并由校领导组织实施,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并层层推进。如学校可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分管教学和政教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可由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及团委书记等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教育计划,并组织、监督实施。同时,团委应负起舆论宣传的主力军作用,可以利用广播台、黑板报、讲座、演讲比赛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宣传在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政教部门应该把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抓,利用集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利用学校资源建设“书香校园”
在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浓厚氛围的基础上,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书香校园”,让校园里“书声满屋,书影满园”,形成人人爱读书、处处可读书的良好局面。
1.学校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定期开放,组织学生阅读。
同时,可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对爱读书、读好书的学生、班级实行奖励。
2.可建立小型开放式书架,实行图书漂流制度。
为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可在校园公共场所,如楼道转弯、寝室大厅、食堂等地设立开放式书架。图书来源主要是教师、学生、社会捐赠等,书架由指定班级负责管理,全校学生随阅自取,阅后放回。这样,既可方便学生阅读,又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3.可建立传统文化墙,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块砖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学校可利用空白的墙壁,制成传统文化墙,上面画上名人贤达画像,写上名言警句、励志故事等。如“勤”字墙: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因为“业精于勤”,又有多少人事业败落,也是因为“荒于嬉”。又如“积”字墙(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志”字墙(志当存高远,真诚写春秋……)等。
三、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选择教育内容应秉持“就近、合适、足用”三原则,尽量考虑中学生特点,切合学生实际。
1.可以从乡土文化教育入手,培育学生的良好德性
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笔者所在的三门为例,三门人杰地灵,物产丰茂,乡俗众多,其中就有很多民风民俗积极向上,很适合培育学生良好的德性。比如三门传统小吃“糟羹”,就跟戚继光抗倭有关,很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三门农历正月十四有“迎龙”习俗,亭旁的“杨家板龙”为三门一大文化名片,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中华龙文化传统。
2.可组织学生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从中寻找传统文化元素,变冷冰冰的条例为温馨的文化熏陶。如“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姿势端正”这一条,我们可以联系电影《少林寺》里一句话: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讲“尊敬老人”,我们可以引用三门的俗语:敬重田地自有谷,敬重老人自有福;讲“不迟到不早退”问题,我们可以用“宋庆龄冒雨赴小学生之约”的故事;讲“守信”,我们可以用曾参杀猪的故事;讲“爱惜粮食”,我们可引用《悯农二首》。这样的教育使得硬冷的条条框框变得活泼、有趣,学生也更愿意接受。
3.可向学生推荐经典美文作为课外必读书
如《三字经》《弟子规》《诫子书》《孔雀东南飞》《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与古圣先贤成莫逆。
四、以校为主,放眼社会
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学生也不可能永远圈在学校里,成为象牙塔里的幼苗。学校可利用周边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给学生提前打预防针,尽早培养免疫力。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观
摒弃一上网即玩游戏的坏习惯。网络是工具,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分辨网络上良莠并存的现象,学会选择,让网络为己所用,绝不能沉迷网游而成为网络的俘虏。
2.可成立各种志愿队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义工组织、青年志愿队,定期到社区、敬老院等地开展服务,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3.应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把学生在家庭、社区、村庄的表现列入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孝子孝女”评选活动的依据,避免出现学生在校表现良好而在家庭表现恶劣的现象。
4.可鼓励学生品尝、参与制作传统美食
了解中华美食文化,熟悉美食背后的故事,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洋快餐,养成健康、科学、传统的饮食习惯。
5.须教育学生理性对待洋节日,不盲目跟从
不随大流,要学会洋为中用,借西方节日的外壳,过中国节日的传统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形势所迫,更是教育的理性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应该冷静看待洋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自觉站在中华文化传承的第一线,把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作学校教育内容的常态。
作者:蒋际军 单位:三门县沙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