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美术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时展,勿忘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上去了,孩子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满足崭新的衣服而是外国的品牌、不再接受白开水的止渴而是享受可乐的美味、不再接纳传统礼仪的规范而是以放任不羁的“欧美范”为荣……孩子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充斥视野的是世界品牌、西洋风尚,民族传统文化则变成了保守和守旧的代名词,打瞌睡成了推广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零食”。在一次书法鉴赏课中,在指导学生欣赏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后,笔者让学生体验中国书法的书写法则,以此激励学生感受书法美感、培养良好书写习惯。这时有许多同学则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只要有电脑,什么样的文字都可以选择利用且效率高,再花费许多精力去练习书法实在是徒劳之举,笔者哑然,深深地为这代人离民族传统文化远去而倍感忧惧。
二、教育先行,重视民族传统文化
一堂美术课可以兼顾美学元素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在一次服装设计鉴赏课中,笔者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尝试,展示了两幅服装作品,一幅是中国汉代的服饰,另一幅是日本当今的和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欣赏感受,其中一个小组的发言是“日本和服的式样来源于中国却能保持上千年的传统,而中国早就摈弃了传统进入了西装和牛仔装的时代,实在令中国人汗颜”。笔者抓住这个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机会,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以及世界各国如何借鉴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特色的,这时课堂氛围大大活跃起来,学生在看图片听故事时调动了解传统文化中积极元素的积极性,在重新捡起了对民族传统的形象理解时,增强了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甚至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在这个大计中,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笔者认为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作为教师应该洗尽铅华,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学生引领到璀璨博大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来。笔者和学生们一起欣赏黄自元先生的书法作品《朱柏庐治家格言》,在分析了书法作品的形式美感之后,笔者突发奇想地请学生找出对作品中最感兴趣的话语并把它写出来,结果当全班同学的书法作业展示时,尽然几乎是一篇完整的《治家格言》。这说明了在这篇文章中每一句话都是积极的、有用的。此时笔者恰如其分地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讲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告诉了人们一个科学健康的生活起居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指导了一种纯朴的品质;“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更点明了终身教育的必要和人生观的至高境界。学生在美术欣赏的同时又接受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陶冶,一举两得,同时不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关系吗?那天的欣赏课上没有一个学生打瞌睡,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笔者非常欣慰了!
三、方式多样,发掘民族传统文化
“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瞬息多变的多元化时代,教育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倡民族传统文化不是拖时代的后腿而是旨在古为今用,使传统更好地服务现代。笔者长期致力于将民族传统文化融会于中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实践和努力探索,总结了些许行之有效的方法:“先进激励法”,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有进步的同学(思想和行为上),课堂上公开表扬,鼓励经验介绍,发挥榜样的力量;“中外文化对比结合法”,通过美术视觉信息,对中外美术形式进行横纵向对比,使同学树立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但不孤芳自赏,培养健全的审美观;“游戏探索法”,用快乐游戏的方法放松孩子们的身心,实现不同孩子的思想共鸣;“辩论法”,用讨论、辩论的方法使得真理越辩越明,让学生自己发现值得指导学习和生活的法则同时也享受着美术符号下的视觉冲击快乐……孩子们又活跃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美术课堂中享受着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假如教育是一棵焕发生命力的大树,历史文化传承是它的根、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它的干、发展创新则是它郁郁葱葱的枝叶。因此,成功的教育过程就是传承、积累、发展、创新并举的过程。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为了实现中国梦的理想而奋斗。
作者:张林 单位:海安县李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