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在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构建中发挥着存储与激活的效应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偏重于怎样做人的文化,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有重大的现代价值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是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自然的基础。而一个人的人格高下,又是通过如何处理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那么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怎样在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中构建中存储与激活,发挥极大的效用?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注重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引领
“国家兴亡,我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借用这个口号,明确“天下兴亡,我有责任”,一切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切实实地为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幸福、国家富强,尽到每个人自己的责任。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在《自赞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
2.存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法则,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剔除其阶级思想因素外,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信条。儒家思想可以教会我们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地面对社会,积极地修身养性;可以培养我们坚忍的意志,树立崇高的理想。“士不可以不弘毅”,“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中庸,和谐之道,要求我们凡事要讲求一个度的问题,不能过于计较一些事情,为人要大度。等等。除了儒家思想以外,道家思想给我们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禅宗让我们走进自然,走进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宁静之地。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道德修养,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本体,文学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儒家的“三纲八目”,道家的“修道积德”,都是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由此形成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对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完善了人们的节操品行,纯洁了人们的精神灵魂,造就了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出现了不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正义捐躯的豪杰英烈,也出现了不少“一诺千金”的诚信之士。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活当代大学生在人生态度上的坚毅精神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起始和前提,是中国人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也是人类在认识自我之后首先要建立的立命之说。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表示了人一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坚持孜孜以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以贯之的精神风貌。孔子十分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种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即是刚毅的生动表现。在他看来,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孔子的弟子曾参提倡知识分子要“弘毅”。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即强调知识分子要有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逆境奋发的精神,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都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存储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智慧中输入正能量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当代大学生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所蕴含的讲“执中”、求“致和”的人生智慧是十分深刻的,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的基本原则。它作为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深刻哲理,为我们保持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精神资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遵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其中,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等方面的目标汇总起来,就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所在,即人与人的和谐。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就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的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为此,必须把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尺,把诚信友爱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把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作为奋斗目标,让全社会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福刚 张传洲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