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中的传统文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好莱坞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好莱坞电影中的传统文化

一、好莱坞导演对于中国元素的把握

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行为并非是走马观花的,相反,好莱坞导演对于中国文化的探究十分细腻。拿《功夫熊猫1》这部电影来举例,电影处处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思想。来看一下,“乌龟大仙”的几句台词,“你的心就像湖水,如果波澜起伏,就会模糊不清,但如果平静下来,解决之道必然自现。”;“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可知,我们可以把握的,是当下。”乌龟代表了中国道家思想,反身而诚,静心观物。“乌龟大仙”也成为这部电影中的最高权威,挑战这一权威思想的“太郎”恶有恶报,悟到这一思想的“阿宝”最终从一个小人物变为武林大侠,这里又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格物致知。同时,“孟娇虎”、“猴哥”、“螳螂”等人物,分别代表了中国武术的各个门类。再看电影中出现的中国饮食、服饰、楼台亭阁,做工都十分考究,如果不是对中国文化非常精通,很难达到这种令人信服的效果。借用中国符号,让电影充满异域特色,但电影终究没有传递中国传统思想和中国人固有的价值观念,取而代之的仍然是弘扬西方价值观。当然,好莱坞电影并非将西方价值观提拔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基于好莱坞电影的娱乐性特征,它正是将自己的本土观念植根于平民视角的故事当中,潜移默化,最终唤醒人们带有浓郁西方观念的思考。像塔伦蒂诺的电影《杀死比尔2》中,女主角碧翠丝到中国学习“白眉道长”的功夫,到冲绳取得服部半藏的刀,影片中还涉及到了中国的阴阳之道,讲究善恶转换,因果报应。但随着碧翠丝用中国功夫击杀了昔日爱人比尔,留给观众思考的并非阴阳之道,服部半藏刀或白眉的武功,这些就像塔伦蒂诺手中的玩偶零件,而将这些零件穿连在一起的,是塔伦蒂诺想传达的女权主义思想,西方电影研究者将其归类为女权主义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在中国,父权社会拥有绝对的权威,法家与儒家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电影中关注的道家思想,却为解决女权危机提供了依据,道家的阴阳互补,阴极则阳,阳极则阴,此消彼长,对立统一,无性别差异成为女权主义电影创作的手段,因为“道”可以使女性的部分特质超脱于某些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规律,因而,碧翠丝杀死了代表父权社会最高权威的比尔,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塔伦蒂诺运用中国元素,也让审视东方文化的西方观众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二、好莱坞电影对中国观念的消解

1、好莱坞电影拥有一定的文化市场

过去的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灵感的独有来源是欧洲电影。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因为一段时间内欧洲电影影响着美国电影,而欧洲思想是“美国化”后再输入到欧洲电影中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文化产业就是对世界文化的吸收与再出口———从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吸收不同成分融合到自己文化中然后再把它们出口到世界各地。当美国制造的大众文化产品行销世界时,人们很少注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也正大量涌入美国。以商业、市场环节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好莱坞,在对他者文化经典文本进行转述时并无刻意的主观文化入侵意图,只是为取悦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从而最大限度赢得市场,这种文化现象只是其带来的客观效果之一。好莱坞电影运用中国元素却无意或有意产生“文化入侵”的原因之一是好莱坞文化立场的“坚定”。从好莱坞电影来看,带有西方人文思想,并非就是隐含政治手段。文化立场直接关涉电影所传播的文化价值观念、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所展现的审美价值。从每一部好莱坞电影中都能找到“自由”、“博爱”、“平等”等观念,这是西方的宗教信仰对电影创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反观,好莱坞电影并未像《赤壁》、《无极》那样为了开拓海外市场,而简单地通过模仿来迎合国外受众。虽然《花木兰》、《功夫熊猫》运用了大量中国元素,但其文化立场并未改变,故事中的道德前提始终作为电影精神主线的中心,这也是电影创作者手段和目的不同的体现。因此,好莱坞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异域传统的民族题材,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

2、好莱坞面向国际市场,缩小受众审美距离

因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本土受众对异域文化会产生审美距离。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异域受众与本土文化的审美距离。从之前提到的几部电影中,可以看出,好莱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材都十分统一,即选择当地受众熟知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取景地等。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国导演,在讲述本民族历史电影时,都不乏败笔。那么,好莱坞导演又是如何取得异域的成功的呢?究其原因,还是两地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导演强调事物的整体统一性,而好莱坞导演善于具体分析个例;中国导演喜欢用形象的思维,强调画面的美感,好莱坞导演善于用抽象思维,注重“讲故事”的逻辑关系;中国导演喜欢将电影理念复杂化,把电影中涉及的文化观念提高到一个高度,俯视受众或“居高临下地灌输”,好莱坞导演则追求影片的戏剧性,娱乐性。具体来讲,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之旅能取得成功,在于他们善于利用当地受众熟知的传统题材,造就出一个“熟悉的新奇故事”。反观,好莱坞电影涉及到的中国元素无不为我们所熟知,但他们却能够在简单,通俗的题材中,造就新的亮点,很大程度地消除了受众的审美差异,却很容易地表明了自己的文化立场。结语洛杉矶资深影评人帕特里克•古德斯坦对新华社记者说:“好莱坞电影题材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随着海外票房收入在好莱坞总体票房收入所占比重的日益提高,各大电影公司制作非美国题材影片的兴趣与日俱增,备受关注的中国元素则是这种全球化浪潮的一个缩影。”好莱坞电影将中国元素加入到电影的客观现实故事之中,但电影本身仍然以西方典范的价值观念为中心,并能够在观众潜意识里留下有效的印象,而面对中国元素的内容,观众也开始尝试一种认同感,最终达到精神主观与客观现实匹配的结果。在好莱坞电影中,如何保持“好莱坞电影模式”的新鲜感,那就是吸收其它电影或文化的影响力,并合并到它自己的系统中,把人们常见的变成不熟悉的或是替代成相反的。另一方面,好莱坞对题材的选择十分严谨,这使得它在保持新鲜的同时,又不被异域文化侵蚀,因为电影所传达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最终没有改变。《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小人物的英雄主义,个体化,娱乐性,对立感等特征消解了异域文化思想的传播能量,正所谓“中国材料,外国制造”正是此理,这也使得它们与中国电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相比之下,中国电影模仿西方电影却缺少对本土文化意识的“坚守”,像《无极》、《英雄》等影视作品是在讲述中国历史故事,但却在类型化的讨论中加入了大量导演个人的个性化体验,使得电影本身的精神主线变得模糊,而片面地追求西方价值观念的融入,造成电影格调东西杂糅。总的来说,异域文化为好莱坞影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美国利用“他国文化”的价值性、故事或元素的美学效果,通过艺术的再把握、再创造,获得市场青睐,传递美国价值观念。

作者:高家慧 单位: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