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润物细无声
1.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这几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异常迅猛,他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之大,远超过传统媒介,如果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无疑互联网可以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使命,它必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渗透的途径之一,这也告诉我们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在德育的途径、形式、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贴近学生的未来,也更加的有效。要想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来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选一批对学生具有影响力的网站,网络上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富有民族特色的、生动活泼的、图文并茂的甚至具有游戏趣味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学生;第二,善于利用自媒体,自媒体给所有的人提供了一种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沟通,在对话中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能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在引导和纠错中让传统文化经典在学生身上进行有机传承。
2.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学校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沐浴在浓郁的传统文化的“雨露”中,学生的人格自然会受到熏陶,灵魂自然会得到净化。新课程标准把学校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正能量的方式来“滋润”学生的人文良知,“营养”他们的现代人格。
二、心有灵犀一点通
2011版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继承、弘扬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有机渗透到教学中,以此当作培养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宽厚待人、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被认定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安排进教材,并纳入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目标中。当然,由于年代的久远,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内容和民族精神易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来体验,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思维决定行为,只有心灵感悟了,才能在行动中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环节来实现的:
(1)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2)参与社会实践,对自己进行检验。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
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美德事迹和模范人物传递的是道德认知,要把这种认知转化为内在的人格力量,必须要有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自己的“躬行”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教育教育活动要具有思想性、文化性、趣味性等内涵,通过这些内涵的叠加,就有必要为他们搭建一个有利于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与舞台,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健康而自由的成长。这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可见、可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直接感受,再通过自己的反思和感悟,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自觉,这比苍白无力的空头说教好上一百倍。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实地参观。实时实地实景式的直观游览,让学生直面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生动形象,能触景生情,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化,人格得到升华。
2.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地点的选择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时间的选择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如:主题班会活动、升旗仪式、团队活动;再如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母亲节进行感恩活动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效教育的时空载体,把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生的道德和人格修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通过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使其形成一张无形的网,并确保这张网的磁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长此以往,教育的效果应该是可期待的。
3.读书活动。读书,尤其是读好书,那就是与高尚的人在对话,是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内心交流,在由高超的艺术构建的场景中追寻人生的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拓展人生的智慧,从而获得灵魂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这一读书活动与古人传统的诵读古诗文应区别下来,古人的诵读是墨守成规的死记硬背,属于读死书、死读书,而这一读书活动则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从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总之,这些方法只要根据生成的教育场景灵活的加以运用,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德军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