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传统文化课课时与质量难以保证、教育形式有待创新
虽然不少地区和学校已经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并将传统文化课列入地方课程教学中,但传统文化课质量仍难以保证且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从课时数量来说,如山东省将传统文化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合在一起同属于“地校课程”。对于一名小学的学生来说,大约每两周才能上一节传统文化课,而担任传统文化课授课工作的老师一般都兼任语文教学,且经常由于复习、考试发生占用传统文化课或将传统等现象致使课时时间难以保证。此外,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考核标准。很多学校和老师在贯彻落实传统文化课教学工作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局限于经典诵读,要求小学生将指定的经典篇目诵读得朗朗上口,仅此而已,在口头背诵的同时却更凸显出理解和身体力行的缺失。
2、缺少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
小学大部分任教传统文化的老师都兼任其他学科,部分老师还是班主任。平日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繁忙,无法抽出时间细致钻研传统文化课的教学,致使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小学名义上开设传统文化课已经有几年时间,但不少家长仍然不断提出希望学校能开设“国学课”等建议,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并未深入人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序言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为了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使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起到塑造学生文化人格、提升学生素养境界的作用,必须将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为一个体认、感悟、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过程。在小学教育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传统文化
在诵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要求学生对所选文章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还可以辅以生动易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传统文化是凝练而厚重的。而小学生年纪尚幼,心智不成熟,人生阅历很浅,仅靠诵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蕴有一定困难。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探究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比如,讲解作品时教师可先用通俗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年代和人生经历,把学生思绪拉到作品创作的年代及作者所处的境遇,体会此情此境,领悟其思想。再比如,讲授成语可以配以生动故事,诵读诗歌时可以配以插图,也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结合身边事例来理解经典,再结合其它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
(2)将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传统文化教育并不仅局限于课内,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的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此外,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学校可以利用班队会和课间集会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下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民间风俗;在野外郊游和联欢活动中,学校和班级可以开展对对联、猜灯谜、抖空竹、放风筝等传统游戏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书法、民族舞蹈、围棋、戏曲欣赏等学生社团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提高传统文化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及传统文化素养
俗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传统的经典诗词文章,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而身为小学传统文化课教师更要做到“博古通今”。随着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开展的不断深入,各地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课程,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研讨并制定相关的考评依据可以有效帮助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培养,应该把这项学习活动变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学习机制,而不仅限于几场作秀似的表演。作为教师,更应多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用于日常工作实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天性而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点拨,真正使传统文化教学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只有重视文化传承,才能更好的推动民族文化的建设、民族精神的培养、传统优秀思想与文化的弘扬,使中华文化成为多元文化强劲中的一元。
作者:王和勋 单位:山东青岛基隆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