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尔夫领域的传统文化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核心概念的解读
现代高尔夫运动从1860年举办首届英国公开赛算起,140多年的历史发展表明它是现代体育运动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这不仅表现在高尔夫运动人数的增加,球场数量的膨胀,也表现在高尔夫文化与高尔夫经济形成等方面。目前,高尔夫已成为国际政要,经济魁首,社会名流喜爱的高尚运动,每逢国际峰会或重要商业谈判,高尔夫都被列为活动内容之一,以作为非正式场合交往沟通的平台。高尔夫运动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21世纪的中国是世界高尔夫运动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也必将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高尔夫领域的现代化应用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高尔夫运动境界的提升
我们认为将高尔夫技术中最基本的理论以及它们的关系搞清楚,即将飞行原理,击球原理和挥杆原理这三者的关系了然于心,加之在球场上反复实践,勤于动脑,善于总结,就完全可以精于这项运动。然而,要想“从优秀到卓越”将高尔夫由“技术”提升到“艺术”的层次,却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借”一个宝贝,就叫做“道”。老子云:道法自然。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先生曾明确指出:人生就是体道,悟道,得道的过程。“小小白球”岂能无道?在我们的经典《道德经》中便蕴藏着一个能够提高打球水准的制胜妙法,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在“无”与“有”中拿捏体会进而上升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这样的人被称为高人,这样的选手便可以无往不利了。试想如果一个选手可以真正的定下来,静下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他就可以从一个“当局者”转换成为一个“旁观者”,在虚静之中以一种十分客观的态度去审视天时,地利以及自己的挥杆,并且及时调整合理应用。正所谓“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当一个人在赛场上真正可以达到致虚守静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他所表现出来的便是我们常说的“无得失心”。而这种境界所产生的效用便是“无为而不为”。同时,在竞技精神方面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使原来的“竞争”上升到“以让代静”的局面。西方人的竞技注重看得见的部分击败对手,而中国的智慧重视看得见的部分的同时兼顾看不见的部分,即为对方的心,“点到为止”让人心服口服,在和谐圆满中分胜负。耿玉东老师在《高尔夫经典技法100篇》中曾明确指出:“在一场比赛中,你的短打越厉害,给对手的压力就越大,一记漂亮的开球只能让对手警觉,而一记又一记精彩的切球能彻底瓦解对手的士气,使他溃不成军,弃杆投降。”鉴于此,我们大胆地提出打高尔夫球的最高境界便是《大学》中所讲的“止于致善”。“止于致善”是对高尔夫的整体把握,有两个层次的意义。第一,就是“指哪打哪”这一点来源于平时的刻苦练习,是基础。第二,就是“当止则止”赢到恰到好处,顾及到对手的感受,使其心服口服,这一点是出于诚意基础之上修来的一种素养。如此,便可以充分展现打球者的王者风范,难到不值得大家共同去追求吗?常常看到在大型的高尔夫比赛上,选手在关键时刻,因心理调适出现偏差,发挥失常,与胜利擦肩而过;还有很多人本着放松休闲的心情去打高尔夫结果却争得面红耳赤,岂不事与愿违?我们认为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高尔夫人的思想当中去,“以道御术”必然会给高尔夫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在和谐圆满中尽显高尔夫运动精神!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高尔夫经营管理方面的改善
如果被问及高尔夫球场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大多数人会普遍认为是草坪,因为没有草坪,球场就无从谈起。然而,若是站在中华文化的角度来讲,重中之重应该是人。因为我们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易经》所讲天,地,人三才,人处于天地之间,负有赞天地之化育的责任。我们从古自今始终认为人为万物之灵,是运用各种资源的组织主体。韩烈保老师曾经说过:只有一流的球场设计,一流的球场建造和一流的球场管理才能打造出一流的球场。设计、建造、养护、管理的效果和关键统统取决于人,因此,我们认为高尔夫经营管理方面改善的根本关键点即在于贯彻中华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华传统文化中管理大道的依据是儒家经典《大学》,认为管理即为修已安人的过程。西方社会以事为中心,将人视为资源去管理,忽视了人的情感与尊严,视人尤物,必然留不住人心。我们是有情的文化,充分尊重人的自主性。我们管的是事,理的是人。我们相信的是“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时,我们深知管理单凭理人是不够的,必须从理人上升到安人的境界。当人安顾好的时候,他的心也就安了,这样管理者才能带动他的心。我们常说:得人心者昌。而要想得人心促同心,有必要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安人大道。当前,我国高尔夫球场经营管理方面所呈现的状况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认为管理靠得是实际经验的积累,置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于不顾,因此犯错在所难免,幸有“知错能改者”在缓缓地行进。然而“改完再犯者”则严重的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第二种,完全“迷信”管理科学,视人为资源,纳入管理。将工作分得过细缺乏弹性,某一人只能从事某一项工作,对整体完全不知,阻碍了组织成员的成长与发展,使得人心不安。有些管理者能对这些“水土不服”的迹象及时反省修正,而有些却全然不顾依旧我行我素。第三种,明白管理要以哲学为中心。用中国哲学来调整自己的理念,同时兼顾经验和科学,施行人性化管理,因此道路越来越宽。这种人被称为高明之士,而他所运用的即为“虚拟控实”的中国智慧。中国人“修己安人”的管理大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且历久弥新,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时候,人人得安天下即安。因此,将以诚相待、合理待遇、关怀导向。 工作分配合理化、安全保障、尊重员工等这些理念运用于高尔夫管理也必将是功德无量。
(三)中华传统文化对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方面的启示
高尔夫的乐趣关键在于远离都市的喧嚣,人为地创造一种自然乡村氛围,球员在打球的同时,可以尽情饱览大自然的风光。由此可见,人都有一种渴望沉醉于大自然之中,追求一种精神安宁的需求。也许就是在追求《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吧。而能否将这一需求落实的关键即在于我们的球场设计与建造的水平或者可以说在于设计师的哲学素养和建造师的生态环保意识。《高尔夫球场建造与草坪护养》一书中同时也写道:高尔夫球场是利用天然地形和自然风光,通过各种相关因素,用哲学作为设计原理建造而成的。我们认为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运用到高尔夫球场的设计与建造,是高尔夫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应当是未来高尔夫球场建造的最佳写照。高尔夫球场设计师若能参透了“天人合一”的道,那么他所设计出的球场便是“得一”的球场。《道德经》上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贞。天清,地宁,谷盈,万物生的高尔夫球场,有谁不向往呢?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道德经》上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民众,事奉苍天,没有什么比吝惜更重要了),大自然只有一个,若是从事高尔夫设计与建造的人有生态环保的意识,那建造出的球场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球场。高尔夫球场的设计与建造,可以体现设计师与建造师的美学标准,甚至是人生哲学和道德修养。若是能以“天人合一”的总原则去发展高尔夫远动,中国人民才是有福气的,世界人民才是有福气的!
三、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高尔夫领域的意义
自从高尔夫运动从西方泊来之后,中国的高尔夫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从来就没放弃过对该领域的深入探索。因此,2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大家也渐渐的意识到,西方高尔夫运动方面的技术我们可以放心使用。然而,落实到人,落实到理念层面,就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了,有些理论也常常被弄的有名无实,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要想使高尔夫运动在中国获得长久的健康的发展必须使之根植于我们的本土文化。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人民都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向我们的古代先贤借智慧,真可谓全球“国学”热。我们认为将中华文化应用于高尔夫领域,可以全面提升该领域的层次和境界。首先,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可以应用于高尔夫球场的设计与建造;其次,人与人和谐的思想可以应用于高尔夫企业文化的建设;最后,人与道和谐的思想可以调适打球者的心境进而提升“战果”。所以我们在经营上奉行“义利合一”、在管理上注重“以人为本”、在运动上体验“道法自然”、在球场的设计与建造上追求“天人合一”。我们认为拥有这样特质的高尔夫企业,不但可以基业长青而且有意义有价值。由此可见,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高尔夫领域既可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又可以全面提升高尔夫的境界,二者相得益彰。若是运用得当必然会给该领域带来新的亮点,而这有赖于中国高尔夫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魏忠发 聂远鹤 单位:辽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