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应用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中职传统文化教育
1、中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文化的缺少会使学生学习功利化,阅读片面化,民族精神淡化,分辨能力差,社会责任感不强,传统文化中的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没有很好的被学生学习和领悟,很多同学在面对生活、学习和情感上的一些困难和挫折时心理脆弱,不能很好的调节和面对,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困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但是社会适应能力不够,合作精神不强,人文素质不高。长此以往不仅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下降,也会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丧失,最终失去了自己和民族的个性。
2、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德育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各种文化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同时还包括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哲学、艺术、文化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以崇尚道德为基本特征的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因此,传统文化对于国人的影响也更多体现在道德领域。应该在道德教育领域向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汲取有益的营养,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它把人格修养看作是经世治国的精神基础和先决条件,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这些观点对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人而言,对于如何防止人性的异化、扭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中国当代的中职院校学生,应该在了解人类人文精神共性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民族归属感,体现本民族的人文精神。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讲,只有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获得心灵的归属,找到“心灵的家园”。
3、中职院校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3.1重视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
学校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课程的安排,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并且在课程设置的课时安排和时间安排上给予高度重视,在中职课堂教学中,除了安排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以外,要大力开设各种传统文化选修课,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在教学中,学校不能把学习传统文化当做娱乐消遣,而应该切实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每周多加上一节传统文化课的学习,选派最优秀的教师,选择多样的传统文化教材,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把握。
3.2课内外的文化学习相结合。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为课堂上教师会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掌握成为一个体系,并让学生从中找到一些登堂入室的门径,进而通过教师幽默风趣的讲解,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求知的欲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就会自觉地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有选择地阅读优秀的中国文化精神的文史哲典籍作品。这样一来,通过不断地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学生自觉不自觉就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感染,进而提高中职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3.3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适应时代需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是伴随着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们不可能要求古人有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很多方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不合时宜或者是迂腐落后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加以整理和优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化传统理念,利用古典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服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流行、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中职教育的悲哀,从长远来看更无益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更全面地看待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积极主动地去摸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出职教人应有的努力。
作者;柴立山 单位:辽北技师学院
第二篇:室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1、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室内设计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也日益成熟与完善,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习惯于照抄和模仿西方设计。无论是确立的教学体系,还是选用的设计案例,都具有浓厚的西式风格,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与应用,也忽略了其在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作用。这样一来,虽然学生们的设计风格显得十分前卫和时尚,但设计出来的作品不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标准,缺少民族文化底蕴,难以获得人们的认可,也偏离了室内设计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提高室内设计教育质量,推动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型室内设计人才。
2、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国古典文学的应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流传于世,其中与室内设计相关的不在少数,在一定程度上给室内设计教学带来了启发。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及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作品对于室内设计构思和室内空间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室内设计的空间来源。有很多格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文学作品描绘了众多的空间画面,这些都可以作为室内设计的创作素材;另外,通过学习古典文学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以往在室内设计构思中,学生们仅仅是将文字转化为图像和画面,这种构思难以脱离文字的桎梏,也不能体现出文字的独特韵味,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缺乏生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古典文学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转变“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养”的教学观念,适当改革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报告、演讲、讨论等多种形式去感受古典文化,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古典文学艺术的熏陶。鼓励学生在探讨古典文学艺术的过程中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其创造才能。
2.2民族文化内涵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室内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活动,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设计中体现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要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明白室内空间设计的要点,认识到室内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创作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我国传统的剪纸为例,剪纸是一种很有趣味性的活动,剪纸文化也源远流长,是最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可通过设计民间剪纸展示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剪纸文化,可选取几种典型的剪纸形象让学生去体会民间美术和空间造型的特点,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设计灵感。一般来说,能体现出文化内涵的室内设计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韵味,也充分融合了我国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点,这样的设计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也更具生命力。
2.3传统空间设计的理念对于现代室内设计教学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讲究不同空间的“渗透”和室内外空间的通达,对于室内空间的多元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空间分隔的界面,鼓励学生去思考,创造出灵活的空间界面。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通过空间扩展来实现空间与大自然的交流。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借景”空间设计。在现代室内设计教学中可以作为借鉴,使学生具备积极的民族文化心态,转变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培养其审美情趣。
3、总结
综上所述,室内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活动,还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理念。因此,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室内设计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师为己任,积极寻找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努力提高我国室内设计教育的质量,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室内设计人才。
作者:黎璐 单位:株洲职工大学工业学校
第三篇:传统文化与游戏的结合
一、传统文学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1)传统文学体现在智力游戏中
在创设智力游戏时注重幼儿的操作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设置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能力范围,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仅得到了乐趣还在已有的知识上有所加强。在语言游戏中,开展姓氏文化教育时,通过玩“送字宝宝回家”的游戏,使幼儿认识单姓、复姓,学会按单姓与复姓的区别将姓氏汉字进行分类。我们在语言区域里创设“中国经典故事”这一板块,让幼儿在倾听、阅读和讲述中,使孩子在思想上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礼仪观念,发扬我国爱国、奋进、尊老敬贤、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在操作游戏中创设了一些成语接龙、看图找成语等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不仅理解传统文学内容,还增加了传统文学的底蕴。
(2)传统文学体现在娱乐游戏中
我们利用闲暇的时间创设一些互动强、趣味性的娱乐游戏,例如,击鼓传花说古诗,开展一系列情景表演古诗文吟诵活动,组织古诗吟诵比赛。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使每位幼儿都获得奖励,在学习背诵经典文章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良好的熏陶,并让孩子找到成功的自信。
二、传统节日与游戏有机结合
中国有着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因中国传统佳节是传统文化的驿站,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他具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所以,我们组织了关于中国传统佳节方面的主题活动,从不同节日习俗入手,以幼儿的特点与眼光展现各活动的意蕴。“中秋佳节”的寓意是团圆,可以组织幼儿的亲子游戏,共同制作月饼拼盘等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快乐。
三、传统游戏在幼儿活动中创新运用
1.传统游戏渗透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内容十分丰富,如能合理利用还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户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更具特色。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进行各种有效的身体练习,并直接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这对幼儿骨骼的发展,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体质的增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传统游戏渗透在室内游戏活动中
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开设了室内儿童游戏区,选用了吹蚕豆、挑棒棒等一些适合在室内开展的民间游戏,使得幼儿各得其所,愉快地游戏,并以此相互交流和影响,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场所和机会,并培养他们合作游戏的习惯。
四、传统艺术与游戏有机结合
1.传统艺术渗透在区域游戏中
幼儿十分喜爱自主性游戏,他们能无拘无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和合作伙伴。刺绣、做灯笼、剪纸、泥塑、编中国结、写毛笔字等是一系列的传统艺术活动。幼儿虽然喜欢,但是有的传统艺术对幼儿来说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我们经过尝试,改变了一些材料,简化了一些制作过程,开设了深受幼儿喜爱的民族自主性区域活动。在与幼儿共同准备这些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幼儿的能力范围,同时又要便于幼儿使用和反复使用。因此,需要对一些材料进行改变、调整。这为幼儿的成功提供了保障,是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传统艺术渗透表演游戏中
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艺术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初步的能力和情趣。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开启右脑,有助于培养儿童把握全局的能力。大部分幼儿喜欢表演,家长们也愿意对给予孩子表演的平台,表演可以不仅培养孩子的胆量,还可以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表演传统艺术的机会,幼儿学习的京剧、民族乐器、简单的茶文化、传统的服饰等传统艺术以表演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把传统文化带入到幼儿中间,使幼儿初步萌发审美情趣,促进美育情感,为培养健康人格做学前准备、提高幼儿人文艺术修养。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
五、把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到幼儿游戏中
在游戏活动中,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例如,我们设计了室内音乐游戏《我来帮帮你》,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你争我赶的尽情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深化了幼儿对同伴的情感,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尊重别人的情感。让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悄悄美丽地绽放了。开展传统文学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对幼儿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孩子今后做人、做胸怀壮志的现代中国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游戏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引导幼儿体验传统文化为重要理念,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学习,不以会背诵多少诗歌,会说多少成语作为衡量幼儿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其纵向的成长,这应成为教师的基本理念。我将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培养幼儿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作者:刘建颖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幼儿园
第四篇:传统文化教学思路
一、在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和谐师生观
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知识、科技空前发展的新时期,为进一步培养高校的各类人才,教师要制定适应教育发展的新举措。首先,提倡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观念。教育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助推器,只有全民族整体素质提高,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人才。要打破有限的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狭隘眼光,把教育的未来扩展到生命的始终,让学生不仅在大学受教育,毕业走向社会也能接受各种学习与培训。提倡终生教育,扩大受教育的权利范围,使中国受教育的权利均等,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其次,注重教学理论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利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创造性、灵活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教学理论的循环性、递进性等特点,启发、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热情地探索未知的领域,避免盲目、片面地接受知识。经过具体事件、观察分析、反复概括、情感升华四个阶段,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促使教学有循环上升的过程。同时,要注重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师生融洽的合作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提倡理论实践与创造思维相结合的创新观
1.注重知识研究,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孔子说过学习知识要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只有牢固、熟练地掌握基础专业知识,才能具有鉴别能力、学会“扬弃”并理解其中的合理内核。只有掌握牢固的知识基础体系,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其才能,培养各类人才,真正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实践与创造思维相结合的主渠道。教学活动应立足于传授知识和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两个方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大学生的思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而人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从“解惑”的角度出发,善于提出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身为解惑答疑的引路者,也是与学生共同探索未知世界的引领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使他们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不同方位去研究探索,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另外,要用专题性思路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首先,培养学生具有广泛阅读经典的知识能力,教师选取名篇佳作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采取以学生写读书报告和专题论文的形式。教师指定固定的有关传统文化的题目,促使学生在阅读原著中发现问题,从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绘画制成的课件来宣传讲解,还可以组织演讲赛、辩论赛等,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启发学生在观看后,提出自己的感受及想法以及怎样完善自己、未来怎样打算。只有不断学习,反复实践,才能完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提高知识能力,达到创新的目的。
2.从“灌输式教育”向“研讨式教育”的转变。“灌输式教育”是重点全盘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们被动接受,是单方面流动的方式。灌输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企图控制思考和行动,让人们去适应世界,并抑制他们的创造性。“研讨式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双方讨论,将知识理解—消化—升华。国外高等院校经过实践找到了这种模式,认为这种模式适于培养发明创造型人才。由于我国长期注重“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了大学生的生命本能、智力开发、道德情操的陶冶活动等方面。所以,我国高校课程的设置要从鼓励大学生课程回归到以研讨式为主。从学习方法的改变和策略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不断提高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我国的教学理论才能实现理论到实践的创新。
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种知识纵横交错的探索。目前,个别高校在对待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上,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强调更多地停留在口头和片面的理论上。例如,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课时量少,究其原因是高等教育重科学轻人文的结果。我们反对大学教育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的倾向。为改变目前的现状,各高校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知识体系是有机相连的,知识是多种知识互相联系的整体。只有学生深入钻研,反复实践,才能达到对各门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学生掌握知识,才能活学活用;只有知识广博,才能开辟就业的市场。现在的用人单位不再迷信高学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必须实现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变,全面实施能力发展战略,包括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不同于学业,工作不同于学习。工作不仅要求有学习的能力,不仅考查智商,更考查实践能力与情商;目前有的高校已将情商纳入考试中,目的是我国需要全面型的人才。因此,加强学生多门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量底蕴,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等,而传统文化教育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握整体性思维方式,把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相结合。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从理论和道理层面讲的。但明白了道理,并不一定在行为上做得到。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学会全面看问题,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把这种整体性思维建立起来,大学生在毕业后才能适应国家权力、市场、院校自治三种力量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分散与整合,才能在不同的质量保证模式下,面对多元化、变化的社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去面对各种挫折和艰难。
三、传统文化精髓体系与时代历史继承相统一的发展观
1.从大学的教育理论出发,寻求从“学术前沿”走向“发展空间”的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其中优秀的精华部分会随着历史的进步不断得到巩固、加强和更新。例如,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义”“礼”部分,各有不同的含义。“仁”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相亲、和谐、友好;二是对待他人要怀有仁慈之心,二者同样适用于现实社会,只是形式相同,内容不同,对于人与人之间处理好这种关系我们大力提倡,如尊老爱幼、人与人之间相互融洽等。但对于“不仁”的人所犯的错误,要以法律为准绳,对其进行教育,给予改正的机会。古代的“义”指君臣关系,做君主的要求在德行方面具有君主的品质,做臣子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才华,不得无故冒犯君主。今天,我们把这种关系引申为上下级关系,对上级有礼貌,持尊敬态度,对下级态度和蔼可亲。这样,大家一起工作才能顺利。“礼”是古代规定的君主与臣子之间的礼节和规范。在现代生活中,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与限制。我们办事时,要处处讲究礼节,注重自己的言行规范。它不仅约束着我们的行为规范,也制约着人们的道德规范。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是用礼来维护的,现实社会则是以“法律”和“行为准则”来贯彻的。
2.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外来文化要区别对待。外来文化是有其民族特色的,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一定的意识文化。它是有其国情基础背景的,不能不加以鉴别地用“好“”坏”两个字来全部概括。外来文化是适应外国发展需要的,也是为其本民族服务的。相反,我国传统文化也有其深厚的根基与沉淀,要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吸收外国文化中适应我们的、积极的、肯定的部分为我所用,还要有鉴别地去吸收,并对之理解、消化,最后完全吸收转化为我们的需要,以此来适应我国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内容。我们要进步,就不能闭关自守、封闭自我,传统文化有精华与不足,外来文化同样也存在精华与糟粕。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外国文化,要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盲目排外,而是要吸纳一切有用的外来文化来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利用鉴别的眼光去吸收、利用,化为对我们有益的养分,从而升华我们特色的传统文化。用发展、战略的眼光去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和丰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等教育改革。传统文化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挑战,因为没有挑战就没有断裂、愈合,更谈不上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现代化高科技时代,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新思路:首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以传统文化推动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抛弃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观念,提倡诚信、精诚合作,反对唯利是图、坑人利己的行为。祖先留下的宝贵传统经验,我们要继承,进一步发扬光大。其次要善于总结,挖掘出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价值的新概念、新经验,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发扬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大学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升华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完善、不断探索。
作者:孙丽华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历史学院
第五篇:传统文化教育
一、诵读中华经典,夯实人文根基
诵读经典,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同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也可以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增添激情、注入活力、丰富内涵,从而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一)编写晨读教材
依托强大的教研能力和治学水平,我校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共读美好时光》,这部教材精选古今中外精品文章100余篇,尤其是选择了中国传统《经》、《史》、《子》、《集》的部分精选章节,作为校本课程,纲入教学及考核的范畴。每天的晨读是精神的体操。我们依托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学科教材及《共读美好时光》读本,每天早晨由课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晨读内容,学生到校后入室即读。我们倡导大声读书,读出精神,读出气势。在读的基础上,我们要求老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经典内涵,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中华经典的核心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落实学生的行为上来。
(二)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学校每学期都设有读书教育月。在活动中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大型诗文朗诵比赛。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报送节目,或独诵,或集体朗诵,或分角色朗诵,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经典,诵读经典,对经典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再创造。
(三)成效喜人
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参加语委主办的“中华颂”诵读比赛。在涿州市级比赛中,每年都有我校的师生获得佳绩。在2014年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保定市选拔赛中,我校组成的代表队获得保定市决赛第二名。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我校师生还尝试开展创作。李宏伟老师参加“中国好歌曲”的选拔活动,获得保定市第七名;代立然老师创作的《团圆中国》参加“中华颂”征文活动,入围全国比赛,并入选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天人家国》一书。
二、办好文学社团,丰富办学特色
扬帆文学社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出刊20期,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先生为社刊《青春风铃》题写刊名。2010年,刊物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刊物”。同年,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百佳文学社团”。
(一)扎实培训
文学社特别重视对社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大量的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信海林老师连续十期主讲《论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周蕊利老师主讲“青春作伴好读书”等。文学社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新年新诗会”、“端阳诗会”“、中秋诵团圆”等原创诗文朗诵活动。
(二)定期采风
“走出去”也是社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去年我们组织文学社的小社员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学习。今年我们又组织学生到中国木偶剧院观看大型史诗话剧《少年孔子》。通过外出学习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系统深入地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荣誉感。
(三)打造精品刊物
出刊工作是文学社的重要工作内容。社刊《青春风铃》已连续出刊20期,每期刊物大约都在10万字左右,刊载了大量的师生优秀作品。宣传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涿州历史文化是《青春风铃》刊物的重要内容。以上是我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点滴做法和粗浅思考。我们会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传统文化教学的实施途径,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暖去光大人性的美好,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师生享受教育幸福的乐土。
作者:王国辉 单位: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校长
第六篇: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两种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体系与源泉的关系,同时在深层次中是互相交融的有机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的思想内容有: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等四方面,这四方面内容都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主要是意识形态基础,在传统文化中也有较为重要的体现,传统思想“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仁则荣,不仁则辱”等都反映了荣辱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利国家,死生以之”等反映了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的传统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是中国传统的海纳百川、批判继承的最好诠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从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2、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吸取精华,坚持继承,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前进。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孕育而来的,是中国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优秀特性,在发展新体系时,要不断的综合及创新,通过与传统文化的全面比较、分析及传承,延续优秀思想、文化的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最新形势及社会状况,进行创新,从而建立崭新文化及思想。
2.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立需要认清中国传统文化,鉴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才能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精华部分继续传承。对于一些糟粕观念需要谨慎应用及吸收,例如,“三纲五常”、“官本位”以及封建等级观念等传统不良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不良思想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消极的意义。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借鉴、吸收,例如,豁达大度、诚信笃敬、敬业乐群等优良思想。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进步、人员素质提高及国家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及核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不断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应用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不能形式的简单结合,要延续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和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的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
作者:孙贵平 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一、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实际,让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热点之一。网络这一“百科全书”使我们在网络上感受并学习成为可能。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和学校学生实际,利用“校园网”和“电子图书馆”,让学生们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第一章第二节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时(本文涉及的教材是《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下同),信息技术的第三次变革——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我国印刷术的相关信息。“我国隋唐时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比毕升晚了400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这些信息,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还有提供的数据和图片资料,强化了同学们的知识贮存,感受了我们祖先的优秀技术和文化,提高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方法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我们经常采用的“任务驱动法”、“分组学习法”在具体运用时候最适宜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说,将传统文化作为信息技术的“任务”尤其合适。教材选材上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比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一节(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制作任务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在一边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感受多媒体信息的强大感染力的同时,一边教育学生认识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一代伟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激励后人,值得怀念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再者,分组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有利于学生们互相比较、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更加重要的团体协作精神。这些实际上学生的“一举二得”,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又能学习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还能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计算机的兴趣。并不是“牛不喝水强按头”,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就我们学校实际情况来说,我在学生机器上安装“满意办公”中的唐诗宋词精品、字典等有益的软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我们必须明白:无论后人在经济上取得如何重大的成绩,如果文化底蕴上严重缺失,那绝对是一种充满忧患的遗憾,因为这种“欠缺”的延续和递增,将使华夏五千年文化最终难觅踪影,留给子孙的是一场文化危机。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张海艳 陈士诚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五中学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
第八篇:广告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
1、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代表和财富,以其极富民族魅力的艺术内涵和简单朴素的艺术表现力而广受人们的推崇,而且剪纸极富创造力,很适合现代广告设计的需要。从现代广告设计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广告作品没有特色,那就无法引起观众的注意,无法达到宣传的效果,更不能起到广而告知的作用。因此,在民间剪纸艺术应用到广告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增加广告设计时代感的重要手段,这样既可以让广告设计更加有特色,同时也能够将日趋边缘的兼职艺术重新进行传承和发扬。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主要是运用红色,来体现生命最初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色彩冲击力,能够非常准确的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本质进行体现,非常醒目。此外,剪纸艺术不只是从视觉上传递美感,也是我国哲学理念的一种体现,主要代表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期待。
2、书法
在现代广告设计的构成元素中,色彩、图案、文字是最常使用。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现代广告设计中,对于书法的创新很有限,当前在广告市场上,大多数广告仍然更多的关注美术字体的变幻,对于书法理念的研究却非常少。应该来讲,尽管美术字非常规范严谨,但是在组合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千变万化的形象。因此,具有很多设计方面的优势,但是目前很多的广告都太规整,缺乏人情味,无法实现更好的表达效果。从我国书法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书法竞相发展,多样化一直是书法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艺术上的多样化更是为我国的书法设计元素增加了利用价值,这让很多的设计者都得到了非常有价值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因此,在广告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书法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力强的特点,将书法艺术与商品的本质属性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广告达到一种艺术上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比如在珠宝商品和艺术商品的广告设计中,可以大胆地运用书法元素,让商品具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复古感,增强商品的价值和宣传效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通过对于不同书法作品的巧妙运用,能够让广告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给商品增添一份艺术美感,给观众带来很强的感染力。
3、国画
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与书法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和艺术表现力。通时,在不用流派和风格的国画中,也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对于世界和外部社会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哲学体系和思想内涵。因此,在广告作品中,有选择行地使用国画元素,能够凸显商品的内在情趣和审美价值,让广告设计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比如在制作家具产品的广告时,恰当的选择一定风格的国画图案,可以使家居产品增添艺术的美感,使商品突破了使用价值的局限,转而产生重要的审美价值,为家居产品平添了很多附加值,也就是商品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宣传。
4、传统纹饰
所谓传统纹饰是指出现在我国古代器皿和建筑上的纹饰图案,这种纹饰图案显示了我国古代人们对于审美的取舍和认识,包含着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纹饰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饕餮纹。饕餮纹是我国古代主要运用在古代的青铜器皿上,造型独特,具有很强的神秘感,庄重威严,很大程度上提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对饕餮纹的使用,可以将其作为符号也可以作为装饰,通过有选择的取舍和扬弃,可以充分表达饕餮纹元素带给人们的肃穆和威严感。此外,将饕餮纹用于公益性广告的设计中也是非常合适的,通过饕餮纹来展现社会道德体系中的某些价值取向就非常适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饕餮纹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关注,引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同时强烈的民族气息也提升了广告在融合道德、民族、公益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告的艺术属性,使广告效果的不断提高。
作者:胡晓敏 单位: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第九篇:传统文化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1.传统文化是现代广告设计无法割舍的情怀。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潜藏在中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意识之中,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里,是一种文化基因的遗传。她表现在人们的思维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现代广告设计也时时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也正是中国广告设计的独特性和魅力所在。可以说,传统文化是现代广告设计无法割舍的情怀。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也正在蓬勃发展,而在现代广告设计方面,传统文化元素也展现了她那卓越的影响力,得到现代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可以说它在消费市场、现代生活与精神思想上铺设了一条道路,通过其内在的艺术魅力,传递出美好的时代信息。就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剪纸、篆刻、水墨这几种元素来说,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外在图形,而且蕴含着一种鲜明的中华民族特征。这些图形元素看起来简单,实则包含着一种强烈的东方民族情调,能够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观、审美观。也可以说,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图形元素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外在展现,因此说,它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就可以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让人只看一眼就可以铭记心中,永不忘怀。这对现代广告设计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设计元素。现代广告设计通过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必然会释放出鲜明、醒目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这一特征正是现代广告设计所苦苦寻求的。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正在被更多地发现和利用,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2.中国书法艺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书法艺术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古至今包括了篆体、宋体、隶书、楷书、草书等等,其各种字体都散发着独特的东方意韵和艺术魅力。可以说,仅仅书法艺术这一项,就在中华民族艺术园地中绽放出绚烂多姿的风采,它所散发出的形体之美和意境之美,一直被广大设计者所关注和采用,书法艺术赋予了现代广告设计特有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现代广告设计需要有精湛的艺术构思,书法艺术在广告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使人过目难忘,令人回味无穷。现代广告设计可以说离不开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使用率最高,因为,有广告就基本上有汉字,有汉字就必然讲求书法艺术。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发现书法艺术在广告中的应用。例如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恩济堂秋梨膏、果冻布丁喜之郎等。
3.中国水墨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水墨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包括写实水墨和写意水墨,其绘画形象简洁而不简单,寓意丰富,意境深远。水墨艺术在近代经历过一段低潮时期,即清末民初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失去信心,认为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中国的传统是封建落后的。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水墨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又呈现出新的生机,很多艺术家在传承和改进这种艺术形式,不断探索水墨艺术今后的新的发展方向。例如中央电视台运用电视画面语言结合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将中国发展的进程浓缩在一幅幅画卷之中,其制作手法将水墨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人感觉自然、亲切、舒畅、和谐而美好,体现出中国社会的一种独特文化情怀,而人们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精诚谦和、刚柔并济的精神。其淡墨与浓墨有机组合,画面纯粹、简洁、流畅而又丰富,展现出一种磅礴大气而又飘逸非凡的悠远意境,既有现代感,又有一种民族古韵。它的泼墨或浓或淡、层次丰富、脱俗灵动,将中国的水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说,这个电视广告在宣传中国的同时,也向广大观众传达了蕴含在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体会到广告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4.中国传统美德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观念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温馨和谐”等等观念都可以通过人情味来表现。如果能在广告设计中恰如其分地加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元素,就可以在商业宣传中融入浓浓的人情味,让人倍感亲切,从而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例如银鹭桂圆莲子八宝粥——爱的味道、孝敬爸妈——脑白金等。还有很多广告以带着礼物回家过年为题材,在进行产品宣传的同时,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人的亲切关怀。这些广告以“爱”、“家庭”、“孝顺父母”等为题材,在宣传商品时更容易让人接受。另一个体现传统美德的广告是娃哈哈营养快线的慈善营销宣传,在广告创意策略上,生产厂家承诺,每销售一瓶营养快线,就捐出一分钱作为慈善资金用出,这种广告策略传达出能让每一个人都认同的爱心与美德。娃哈哈的这一广告创意用慈善的口号来号召大家购买产品,将商业目的和慈善活动有机结合,让消费者在购买了饮料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爱心。
二、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来不断地积淀和发展过程中,早已深入人心,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将传统文化与广告设计融合在一起,是广告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样才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使商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容易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从而达到既销售了产品,又展示了企业形象、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的多赢效果。
作者:胡晓敏 单位: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第十篇:中职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1、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其社会竞争力。中职毕业生往往有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比较吃苦耐劳,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如今的企业非常重视自身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取决于员工素质。因此,员工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在中职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其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具竞争力。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职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毫无疑问,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得以提高,人文修养得到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自然也能够更好地开展。同时,借助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职生的道德品质,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和劳动者,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也十分有益。
2、中职语文教学要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语文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其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但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教育”的现象,以语文为代表的没有直接实用价值的学科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境地。对此,教育主管部门也有着清醒的认识。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从新大纲的要求中不难看出语文在中职教育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基于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发挥相应的作用,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中职语文的教学策略
3.1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依托的是我国丰富灿烂的文学资源,而中国文学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所表达的感情总是依托于具体的情境。传统文学作品中有各式各样的情感表达,有斜阳晚树也有小桥流水,有抚今追昔也有壮志未酬,有人生苦短也有悲欢离合,有忧国忧民也有对酒当歌。然而,这些情感和情境与今天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距离,对于文学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生而言,理解难度更是不言而喻。所以,语文教师如果想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就必须还原和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来说,本首诗只有4句,其表面意思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对其背后隐藏的内涵和意义,却需要通过还原当时的情境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先介绍作者李白和诗的主角孟浩然的情况,让学生知道: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了,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从《李太白集》里可以看出,李白最崇拜和喜欢的诗人就是孟浩然———李白在《赠孟浩然》中曾经写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人的友谊,他们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在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李白与孟浩然经历了一场长时间的同游,把孟浩然既当作老师又当作朋友,感情甚笃,所以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因此,诗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充满了与偶像依依惜别的味道,显得颇为伤感。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则别有深意,因为扬州在当时是京杭大运河上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对于扬州的繁华,李白一直非常向往,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前去,所以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依依惜别之外又多了一分羡慕和无奈。继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位于山顶的黄鹤楼是当时最高的楼之一,登高远眺整个长江漫漫无际,接地连天,十分壮阔。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眼看着帆船一点点消失在远方,可想而知他注视的时间有多长。让学生用感情去诵读,引导学生想象、领会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体验古人深情厚谊带来的感动和温暖。从审美角度来看,后两句诗又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空阔感,用唐诗研究专家康震的话来说就是,读这样的诗歌,能让你感到整个人生的境界都是开阔的。
3.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在目前的语境下,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对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多元文化所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强势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入侵,使得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降低。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价值,并对其产生认同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指出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例如目前十分流行的日韩剧所依托的日韩文化,其根源则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如果我们由此入手,就不难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其次,引用实例说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例如在世界各地普遍兴起的孔子学院和汉语热;法国总理希拉克十分热爱中国历史,对于青铜文化的研究近乎专家水平;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能说十分流利的中文,这都体现出各国政要对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重视。中国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智慧是一种生存智慧,在1988年的一次集会上,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其共同发表的宣言中表示,如果人类要避免世界性混乱,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当学生了解到这些之后,定然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3联系古今,拉近距离
中国传统文化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延绵传承,从未断绝,许多文化现象在今天仍有遗存。所以,语文教师要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今天所说的“名字”在古代其实包含名和字两个概念,名与字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这里的太白实际上指的是太白星,而李白名中的“白”字就是太白的简称。再如苏轼,字子瞻,名中的“轼”字是乘马车时的扶手,用以眺望,所以用“瞻”作字。除此之外,在古代称字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例如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当时的许攸,原来称曹操为孟德兄,后来对曹操有意见了干脆称他为曹阿瞒,由此引来杀身之祸;又如当年三十多岁的康有为见到二十多岁的梁启超时称其为“卓如兄”而不是“启超”,就是为表示对梁启超的尊重。在这里“,兄”并不一定表示年龄的差异,而是对于对方地位的认可及人格的尊重,所以在古代年逾古稀的老人称呼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兄的事情并不少见,由此也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和温润是十分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3.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一门课程若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依赖师生的良好配合,语文也不例外。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而不能由教师一味灌输。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呢?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认真备课、联系现实,充分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张驰有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古代场景和古代人文气氛。例如在讲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诗时,先让学生理解诗意,然后重点解释“折柳”。“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常常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之意。折柳既是当时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客旅他乡的亲人早早归来的意思。学生从对古代风俗的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及时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此外,学生也要事先了解课程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自然就很容易理解文学作品,在轻松愉快的诗情画意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不经意的诵读中接受了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学的了解。例如在讲解抒情性作品时放应景的音乐辅助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赏析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病起》这首诗时,可以配乐朗诵,把诗人“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悲壮沉郁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欣赏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走进当时的情境,感受作者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此外,在讲解描写性作品时可以展示相应的图片,讲解故事性作品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影视或戏剧片段。总而言之,就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和学习。
4、结语
叶圣陶先生认为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是教育的重要项目。然而,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依托,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关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现实以及学生、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深入浅出,联系古今,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岑爱音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