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英语课堂中的传统文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医院校英语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医院校英语课堂中的传统文化

1、国内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在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他发现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际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本土文化.这一现象引起了外语界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关注,一些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刘润清(1999)教授在《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藏文化》指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文秋芳(2012)曾指出,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本族语文化,更为准确地说,学习的只是英美国家的文化,非本族语文化被边缘化,中国本土文化更是被排斥在外.于是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英语释义了解不足,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失败或低效,从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黄辉,2009).束定芳、庄智象(1996)指出,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至少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二是对学习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学生对于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据初步走访调查,目前国内很少有高校专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课程,而我们目前的教材等书籍的编写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极少专门为学生提供本土文化的英语学习材料,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编写的中医药文化学习书籍则更少.

2、在中医院校英语课堂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1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不容忽视

汉英文化的可比性特征要求英语文化教学应以母语文化教学为基础.A.Arnauld和C.Lancelot在《普遍唯理语法》中提出语言是思想的表现,所以语言和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内在联系.语言与思想之间内在的联系说明语法与逻辑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张静,2005).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其普遍语法理论中提出一切人类语言都有共同的规则.人之所以能学会语言,是因为人脑生来就存在人类一切语言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普遍语法.这些理论指出人类的思想存在着相似性,人类的语言也存在着相似性.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因此,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缺失会阻碍学生去理解两种文化的相似处.例如,中西方都有亲属称谓语.西方人的亲属称谓不分男女且辈分淡化,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却非常注重男女,辈分,以及血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形成的原因,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

2.2中医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填补了西医的许多缺陷,因此,国外对于中医学的态度也由最初的轻视逐渐转变为尊重、重视,再到有专人进行研究.但是,中医学中的专业名词以及独特治法的英文翻译一直是困扰英语国家研究者的难题.如何能在保留中医独特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同时使外国人了解中医学一直是中国英语研究者致力解决的问题.当代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国这样一门饱含劳动人民无限劳动智慧的科学发扬光大.因此,对于中医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医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以英美国家文化导入为主,大多数学生能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侃侃而谈,能够熟练地讲解万圣节、复活节这些西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却对清明节、七夕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糊其辞.因此,肩负着将中医学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下去重任的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3、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院校英语课堂上缺失的原因

3.1中医院校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

作为一门公共课,大学英语一直未得到中医院校学生的足够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部分地区的高考英语中不考听力,导致学校不重视甚至没有听力和口语教学,从而使得这些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佳,进入大学后感到英语学习压力大,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不少中医院校学生信奉“英语无用论”,狭隘地认为学习中医不需要走出国门,未来职业必然跟英语无关,不会出国发展,因此不需要学习英文,只要能够通过英语四六级拿到毕业证即可,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急功近利.再加上中医院校繁重的专业课学习压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兼顾英语的课外学习.以上几点,导致中医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述就更加没有兴趣.

3.2师生对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育错误理解

很多学生和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教育的内涵.跨文化交际绝不是单纯地用目的语进行口语交际,而是指用目的语进行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交际.这才是跨文化交际的真正意义.由于师生错误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涵义,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只谈目的语文化,避而不谈母语文化”的现象.学生失去了接触如何用目的语表达母语文化的主要途径———课堂,致使在与外国人谈论中国文化时苦于表达.

3.3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有待提高

语言是工具,内容是载体.要想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功底,还要有较好的文化修养.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阅读和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做好在英语课堂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目前,多数英语教师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具备了扎实的语言能力,但由于大多学习的是英美文化,因此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还有待提高.

4、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既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播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教师应认识并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付诸于实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培养弘扬中华文化的人才做出贡献.对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研究应从教学理念、教师培养、教材编写以及评估方式等多方面展开,侧重于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作者:王珊珊 李怡然 叶若舟 都立澜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