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

一、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什么

21世纪的媒体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什么?这是媒体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知识和精神泛文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上谈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遵道守德,持中和谐。我们的节目内容的根,应该立足于此。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引起百姓共鸣,并收到良好的收视效果。

(二)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继承

媒体环境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其宗旨是:古为今用。其形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深入式如书法专访,节目当深入到中国传统书法历史背景,书法渊源,书法传承,美学欣赏等;

2)穿越式如历史文化古迹,还原历史场景,政治风貌,经济分析,文化内涵等;

3)嵌入式如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既能诵读经典著作,欣赏其思想内涵和韵味,又能结合当今,汲取营养,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4)开放式形式多样,事件本身内含传统因素,或事件中可挖掘出传统因子,或事件可用传统元素加以分析等等。在节目中,可用其一或几种方式糅合到一起。实践证明,媒体环境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增加节目的厚重感。

(三)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发展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否则,便没有生命力。在继承中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传统文化与当下结合媒体下的传统文化宣传,重在宣传,切入点在当下。这种结合应该是有机、自然和有效的。忌空话连篇,泛泛而论。

2)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任何宣传都会有时代烙印。作为媒体人,应该在时代洪流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3)传统文化须汲取新的营养一个民族的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不断汲取外来营养。同样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汲取其它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4)引领传统文化向前发展媒体人有责任和义务引领传统文化向前发展。所以媒体人须具有:一定高度、广阔的视野和超前意识,通过节目引导传统文化向前发展。

二、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透视和辐射

(一)案例透视

目前,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有喜亦有忧。喜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互助友爱,传递正能量;忧主要表现在:吸引眼球而忘记深层次分析和引导。以下是几则报道分析:

案例一:盐城广播电视台爱心传递系列活动:最美孝心家庭评选活动;公益圆梦行动;“广电温暖教室”;暖冬微公益活动等。深度分析:

1)孝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百善孝为先。子女赡养老人,是责任,是义务,是美德。弘扬孝心美德,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仁在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中,仁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道德目标。仁是指怜悯之心、仁慈博爱之心。盐城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来到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中间,帮助他们圆梦,传播爱意和温暖,让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奔向幸福。

3)爱“广电温暖教室”是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送温暖。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在他们幼小稚嫩的心间撒播爱的种子,在不远的将来必定可以收获一片广阔无垠的善良之林。

案例二:2014年2月10日,两位准备到盐城农业银行汇款的老人,由于在银行门接不慎,导致两万元纸币瞬间散落并飞舞在大风中,众人纷纷伸出援手拣拾。深度分析:

1)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治国的根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普世准则。通过此案例宣传,倡导不贪不占、诚实守信、崇尚道义的美好品德。

2)修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如果人人行好心、做善事,互助友爱、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气很快就会形成。

3)道义在成语里,有舍生取义,义薄云天。当义与利矛盾时,当取义舍利。我们的社会,应弘扬正气。得利不损人,是道义的最低要求。以上案例说明,节目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进行深度分析,则增加节目的厚重感,引发人们思考和共鸣。

(二)能量辐射

上述案例,如果深度分析做到此,可以说节目已经有一定内涵和深度。作为媒体人,我认为仅此还不够,还应进一步提升。把汇聚的正能量辐射出去,影响到更大范围。以上述案例为例。盐城台邀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来盐联合采访了此次盐城市民拾金不昧的事迹。2月10日18:35盐城电视台《盐城新闻》2月12日18:00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2月12日22:00央视《晚间新闻》2月15日央视19:00《新闻联播》(江苏盐城《众人“追风”2万元失而复得》)2月18日央视19:40《焦点访谈》(“文明天下”系列报道以《面对散落的钞票》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其它媒体:《凤凰网天下》进行了报道。本省省台报道,其它省台报道,其它报刊媒体报道等等。真可谓:小小一则报道,能量辐射全国。

三、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

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是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媒体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提升,变中华传统文化为媒体宣传资源

博学众采,自我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庞杂,博大精深,媒体人应该夯实基础,自我提高———古文化的提高、修为的提高、认识水平的提高。只有做到肚中有货,用时才会有神来之笔。只有资源库中的东西多了,媒体宣传的资源才丰富。自然嫁接,为我所用。媒体中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自然地嫁接到媒体中,融合到媒体中。过程中应做到顺其自然,恰到好处,千万别牵强附会。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理念,如“天人合一”宇宙观,它所包含的价值因素应当为现代人重视、继承和运用,它的内含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普遍规律,既是总体的观念,统一的观念,也是发展的观念,人本的观念,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提高境界,引导受众遵守中华传统文化准则

推崇高尚价值观。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和建立。中央在1月4日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提出,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提高价值判断力。着力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要坚持从小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华文化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价值判断力。增强道德责任感。世界在发展,道德却在退步甚至沦丧,这是当今全世界都该关心并警醒的问题。作为媒体人,更应有这样的责任和意识,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走向和发展,引导及干预人们的道德倾向和走向。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实践,来解答人们的忧虑和困惑,安抚心灵,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教育后代,重拾民族文化的精髓,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体系。

(三)结合时代,光大中华传统文化

在当今时代,媒体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应做到六个字:继承、发展、光大。首先是继承,就是要走进传统文化。当我们真正走近、了解、学习并践行了传统文化之后,真正会从心底里发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感叹。其次是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当下孕育出新的活力和生机。最后是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拥有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今中国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真正优势,作为媒体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利用好媒体平台,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扬光大。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就没有中国梦。媒体人任重而道远。

作者:姜玲 单位: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