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实际,让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热点之一。网络这一“百科全书”使我们在网络上感受并学习成为可能。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和学校学生实际,利用“校园网”和“电子图书馆”,让学生们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第一章第二节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时(本文涉及的教材是《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下同),信息技术的第三次变革——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我国印刷术的相关信息。“我国隋唐时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比毕升晚了400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这些信息,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还有提供的数据和图片资料,强化了同学们的知识贮存,感受了我们祖先的优秀技术和文化,提高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方法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我们经常采用的“任务驱动法”、“分组学习法”在具体运用时候最适宜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说,将传统文化作为信息技术的“任务”尤其合适。教材选材上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比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一节(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制作任务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在一边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感受多媒体信息的强大感染力的同时,一边教育学生认识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一代伟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激励后人,值得怀念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再者,分组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有利于学生们互相比较、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更加重要的团体协作精神。这些实际上学生的“一举二得”,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又能学习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还能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计算机的兴趣。并不是“牛不喝水强按头”,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就我们学校实际情况来说,我在学生机器上安装“满意办公”中的唐诗宋词精品、字典等有益的软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我们必须明白:无论后人在经济上取得如何重大的成绩,如果文化底蕴上严重缺失,那绝对是一种充满忧患的遗憾,因为这种“欠缺”的延续和递增,将使华夏五千年文化最终难觅踪影,留给子孙的是一场文化危机。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张海艳 陈士诚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