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管理的启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对管理的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对管理的启示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智慧对当代的价值

我们有至少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智慧,有五千年的效果。如果是一个企业家要去学企业管理,在一个有两百年历史,还有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企业之间,相信很多开明的企业家,都会向有五千年历史的企业去学管理。因为一个有两百年历史的企业,虽然有他的成功之处,但是他毕竟没有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企业,更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更经得起风吹雨打。在对中国企业的观察中发现,凡是经营得好的企业,都是将现代管理方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得好的企业,对传统文化把握得越到位,企业的经营就越游刃有余,因为管理本质上是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是“爱与和谐”的文化,是以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为核心的人性本善的文化。被称为经营圣人的稻盛和夫作为一个日本二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见证者和泡沫破灭的经历者,一生白手起家创办了京瓷集团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并在退出商界十三载后,以耄耋之年,重新出山,仅用一年时间就拯救了同样是世界五百强的日本航空。什么金融风暴,什么危机他都经历过,对他毫不影响。他告诉大家经营成功的思想和方法:“我学的是孔子孟子,我学了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圣人贤人所写的《论语》,我不禁感叹这些优秀的人物,有着了不起的思想。或许有人认为在现今这个科学发达的文明社会这些古老的道理已不再通用,赶快去赚钱才重要,这是不对的。我认为越是艰难越是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去圣人们所教导的,正确的为人之道才是最重要的,我年轻时学习了中国圣人们的教导,这才造就了今天的我。”中国圣人自古以来强调,领导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孟子》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稻盛和夫经营的企业,公司赚的利益第一个给员工,第二个给顾客,企业是为员工顾客服务的,自己公司利益放在最后。公司年年赚钱,他非常满意。稻盛和夫是从中国古圣先贤那里学到的管理智慧,应用在企业管理,企业屹立不败。我们中国几百年的一些老字号例如同仁堂,能屹立几百年不衰,也都是这个道理,不把自己利益摆在第一,起心动念想别人的。所以,中华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智慧对当代管理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可以化解种种困境或危机,使企业能永续经营。

二、中华传统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要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获得智慧,并在企业中的运用,帮助中国企业解决管理问题,要有正确态度和方法。不可自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后代人一定站在历史的至高点,站得比古人高,也看得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我们不能说后人绝对无法逾越的,那确实也是很难超越的。圣贤的智慧圆满,原因在哪里?在《论语》上说: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我们这个工匠,要想把这个桌子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起来。同样的道理,人要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认识得如实客观彻底清楚,必须首先使我们认识的工具,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心,清净下来。这个心,并不是现代人所讲的肉团心脏,很难用西方一个相对应的概念来说明。东西方人做学问的方法是不同的,西方人做学问是用理性的思惟,而中国古人是一种悟性的思惟。用理性的思惟,他是从一个逻辑概念出发,经过严密的推理,最后给了你一个结论。但是无论他的语言多么的清楚,他的逻辑多么的有层次,可能总有一些细节会被他遗漏掉,总有一些因素他没有考虑到。中国古人用悟性的思惟,所谓的悟性,就是古代的圣贤他所亲证的境界,他所亲眼看到的真实,这个是不需要语言逻辑来证明的。就像我们每一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一样,自古至今没有一天是例外的。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说这个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这个是不需要科学来证明的,它依然是真理。所以中华古圣先贤的智慧,就是千百年来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承传,它是不言自明的规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深入传统文化不是去进行逻辑的推理,而是用心去体悟。这个心,怎么样才能够体悟外界客观事物如实彻底?就是要让心清净下来。为什么现代人没有古人有智慧了,就是因为心没有古人清净了。可以用心浮气躁四个字来概括现前社会大众心态的状况,不能安住在当下。所以,要获得智慧,学习的关键,在诚敬,在修身。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也难获实益。

(二)要想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获得智慧,并在企业中运用,帮助中国企业解决管理问题,还要选好学习的经典并运用介绍中华先贤智慧精粹《群书治要》给大家。《群书治要》中浓缩了的中华传统经典智慧。《群书治要》是唐朝魏征、褚遂良、虞世南等大臣编纂而成,汇集了从上古五帝时期到晋代几千年历史中所保留下来的六经、四史、诸子百家的经典内容(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诸子百家则是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总共50余万字,等于是把经、史、子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一部书里面。“群书”就是指前面说的从一万四千多本,八万九千多卷经典中,挑出来最后成为五十卷,五十万字。“治”也就是管理的意思,管理社会、国家,管理团体、企业乃至家庭,最精要的智慧,所以叫“治要”。编成这本书之后,唐朝皇帝唐太宗手不释卷,每天都看,学习古圣先贤智慧,成为他管理思想源泉和执政参考,最后创了被全世界称为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化解当前的经济社会种种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群书治要》这部书对于当代社会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传统文化越来越被忽视,根源就在于我们本身不明理,没有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而《群书治要》就是要让我们真正明理很好的工具。古圣先贤的管理国家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都是历经千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这部宝典能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大唐三百年盛世的基础,也必能成为各级领导者、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管理者的智能源泉,提供珍贵借鉴。《群书治要》如果能深入理解落实,那么社会和谐、国家兴盛、企业永续发展和身心安乐、家庭幸福,自然可得。

(三)《群书治要》中蕴涵的管理根本《群书治要》中记载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盛衰兴亡,揭示了一个根本的规律:推行道德教化,落实德治、繁荣中华文化,社会就兴盛。从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极盛”到东汉的“光武中兴”,从唐朝的“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明朝的“永乐盛世”到清代的“康乾盛世”,全都是如此。所以每一个盛世的崛起,其背后都是国家担负起了教化人民的责任。教育主要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人人都知道做好人,人人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人人懂得爱,不但爱自己,还爱别的国家,爱天下人。管理的根本在于教育。《群书治要》集中了古圣先贤教化的核心内容,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得非常之多,有理论,有方法,有效果,有经验,告诉了我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企业,原理原则是完全相通的。治国平天下对国家而言就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幸福,对企业而言,就是领导者带领整个团队去照顾好所要服务人群。修身为本,德为本,管理者首先得修身,得修养好自己道德;修身下手处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教育者应先受教育,管理者必须从自己起心动念处、言语造作,做好榜样,上行下效,以身作则,领导好团体。中国古人治学,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做到这四样后,最重要还有笃行,把所学的落到实际生活,落在工作,落在处事待人接物。如果没有行,那就属于知识,解决不了问题。能够真正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是真实智能。我们落实一分,对圣贤之道的理解就会加深一分。最重要是要向内求,“行由不得反求诸己”,管理当中遇到问题,要先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深入经典,才会有智慧解决。学习这一部书的心态,要用大心量,像圣贤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是把他简单地当成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是存心与圣贤存心相应,真正完全落实。例如,管理者发愿经营好企业,带领员工走向幸福,并透过企业落实传统文化,让天下人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那么,这种存心就是利天下之心,就跟古圣先贤完全相应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智慧圆满,本文仅是作者学习的一些汇报,认识粗浅,有不足错漏之处,希望能够得到众多专家企业家指教。

作者:陈洁玲 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