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传统文化教学创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院校传统文化教学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院校传统文化教学创新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传统文化课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很多学校大都把它列为选修课程。有些院校传统文化课更是想开就开,没有时间则不开;教师想讲什么内容就讲什么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其选修的课程性质加上课程设置学时较少,导致教师最终讲出的东西使人觉得大而空,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大学生大都是只重视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课是无关紧要的,而把专业课程、英语、计算机的学习放在首位。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不是一两天或者通过上几节课就能够培养起来的,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获得的。要改变目前传统文化课的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就是学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适当增加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以此来促使他们能更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急需改进。现在传统文化课大都是因人而设课,这就造成教师对所讲内容的随意性,他们想讲什么内容就讲什么内容,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他们基本上也都是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既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传统文化课基本上都是由一位老师从头讲至尾。这种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方式急需进一步规范,提高讲课技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平台和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尽可能做到为我所用,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走出课堂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到就近的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场所,通过参观等形式使学生能更加直接、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其热爱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育发展战略方向和培养目标,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必须对古今中外的文化进行选择和整理,并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用最优化的方式组织教学。许多高校对教学对象没有认真分析,对教学对象搞“一刀切”。笔者认为,首先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知识结构的文科生和理科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应该讲什么内容,怎么去讲,许多教育者则表现为不作为。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传统文化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面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用急功近利的态度和方法来衡量其价值,但是为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继续弘扬下去,同时也为了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对于目前高校传统文化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它直接关系着传统文化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要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就要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然,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这就需要院校制定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方式进行建设。可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办法来扩充师资队伍,也可以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外出进修,把他们培养成拥有较强教学能力的专家、学者型教师。作为传统文化课教师,不仅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我们常说,教师要有一缸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身教”胜过“言传”,在言行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其次,可以开拓网络学习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脑、IPad,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课堂也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唯一渠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认识和教育引导。有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一部分人也可能对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我们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比如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途径在线和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即时教育,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些有特色的专门的传统文化网站。网站内容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发动学生来找题材,使他们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于其他媒介,比如校报、校电视台等,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加以引导,来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不仅拓宽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而且也为他们的传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要不定期举办专题文化讲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得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我们举办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以此来增加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优秀文化讲透彻。教师在讲授每一个专题时,都要贯彻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紧扣文化精神,重点把握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和文化观念。采用“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一下“群体式”教学。具体来说,也就是每位传统文化课教师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题和章节进行讲解,毕竟学有专长才能真正讲得透。高校也要为学生积极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比如邀请在传统文化方面有影响力的资深专家学者,开设有影响力的讲座,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今的大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已完全具备,并且可以接受很多复杂的信息。作为传统文化课的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这一能力,把传统文化的信息传递给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把这一信息运用到各种社会实践中去。也可以协助学生组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学校可以通过新生入学前教育、升旗仪式、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娱乐,以及科普宣传等活动,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坦诚相待、团结互助、关爱他人、遵纪守法的良好品格。自一些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节假日以来,其社会教育作用也渐渐凸显。我们应当借此良机,对大学生进行节日的宣传教育,使之成为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他们了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和当代大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发扬它,使人们认识到目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弱化的现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教学改革,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思路,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我们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作者:郝小芳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新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