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探讨

也许这种只改其表面不动其根基的做法无异于旧衣新补,并不能真正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但却在客观上使得中国改良了“万马齐喑”、闭目塞听的社会风气,在中国近现代化的实践上迈进了一大步,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催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引起了中国文化、经济等一系列的反应。刚开始时大多数人们认为“,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的实施。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他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2]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上来讲,它却是西方文明的一扇橱窗,使得更多的中国人直观地认识到了西方文明,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严重不足,以其之长弥己之短。历史的车轮从记忆中碾过,我们回望这段得出结论,历史注定要让西学东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相伴而生。但是我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从历史层面上来讲,西学东渐是从何时并且为何逐渐畸变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缴械投降呢?西学东渐之路究竟去往何处?这将是一个国家的选择,一个民族的选择,之所以慎重之慎重,是因为,“选择的失范,意味着价值的迷失和价值坐标的消解。选择的危机,说到底就是价值的危机、人的文化存在本身的危机”[3]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在“西学东渐”下得悄然变化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以此为标志,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资产阶级经过革命、失败,再革命,再失败,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开始反思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与此同时,这时的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为此时西学东渐的主流,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名家,诸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开始时,他们主要以报纸杂志为阵地,通过小说、杂文、评述等形式批判陈旧的传统文化,并撰文对比中西文化之优劣,通过不断的宣传,便使得接受西学的社会阶层进一步的扩大,如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对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的介绍和对中西文化的对比;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与传播;鲁迅的白话小说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胡适对实用主义的宣扬等等。在这一阶段,西学东渐最大的贡献便是将马克思主义介绍进了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许多仁人志士看到了些许曙光,此后,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尽管封建纲常伦理观念还浓厚的存在着,但是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平等共和等思想文化越来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二、中国传统文化—去糟粕,取精华

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原本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化、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取其糟粕,取其精华,乃削己糟粕,取人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近代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西方的中国特有的完整文化体系,使得精华始终未能升华,但是凭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照搬照抄别国的道路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特色道路”,我们终会达到去己糟粕,取人精华,并将精华得到升华的结果,并可从中窥探“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脉络。

作者:王含含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