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自我革命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自我革命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

[摘要]自我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课题,既是中国现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推动自我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既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需要找准自我革命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和根本任务,还要立足新时代社会变迁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自我革命;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给出的“第二个答案”[1]。当前,自我革命已经成为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我革命生成和延续的文化本源,提供了诸多精神给养。科学阐发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对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一、自我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时代价值

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传统文化的角色、形式、地位虽有不同,但对社会发展都一脉相承地发挥着积极作用。新时代推动自我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自我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中国的现实需要

自我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的现实需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王朝的更替和兴衰,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中蕴含了大量的执政经验,诸多经典著作中体现了深刻的政治哲学思想和为政之道、为官之要,历朝历代形成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对今天的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许多新任务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去分析和面对,而社会的稳定发展,也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2]自我革命是在萃取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基础上形成的重要概念,如果丢弃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资源,也就意味着丢弃了研究自我革命的理论视角,丢弃了全方位汲取中西方先进思想理论中的积极要素,从而难以建立起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实现自我革命和传统文化相互促进。

(二)自我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同志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3](P533-534)“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3](P534)无论是“承继珍贵遗产”,还是“通过民族形式实现”,老一辈革命家十分注重将革命理论置于传统文化之中,挖掘文化财富中的思想理念,汲取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彰显的价值和精神力量,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站在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大地上,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保持对中国国情的清醒认识,秉持对文化自信的自觉追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历史文化实际相结合作为我们党不断深化、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新的历史条件下,自我革命作为马克思中国化内在生命延续发展的必由选择,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补给。同时,二者如何相融合也提升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境界和新的需求,成为时代发展的热切呼唤。

(三)自我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

传统文化是国家精神的灵魂支柱,既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又因时因地而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始终将民族特色融于时代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体系、人格规范以及审美取向。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其现代化程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状况,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其有现代性的特征,不断吐故纳新,既在传承中创新,又在创新中发展。自我革命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传承的实践过程,而关于自我革命的理论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历代党的领导集体对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体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基本轨迹。新民主主义时期,尽管同志没有直接提出“自我革命”这一概念,但其思想体系中却蕴藏着丰富的自我革命因子和理论资源。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深含自我革命之意。之后,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强调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4],对新时代党推进自我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的问题,明确提出:“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5]由此可见,自我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时代进步及传统文化发展的要求。

二、自我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可行性

自我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是当代中国语境下民族复兴伟业对释放传统文化能量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一)自我革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一致性

首先,自我革命与“慎独自省”的传统文化脉脉相通。古代先贤一向提倡“以克己为本”的修身文化,本质上要求通过自我心性的净化和内在欲望的修炼对主体形成内在的反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都强调自律和自我反省、多从自身找问题。党在实践中继承文化传统,将“慎独自省”的核心实质提炼升华到“自我革命”的高度,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勇于自我调节、敢于自我修正,逐渐形成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其次,自我革命与“居安思危”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得宠思辱,居安思危”“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都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新时代党面临了诸多考验,肩负着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但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因而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如履薄冰、保持清醒,增强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后,自我革命与“革故鼎新”的传统文化彼此相连。传统文化认为,治国理政要有革除旧弊、创立新制的决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不日新者必日退”,只有不断革新才能活水流长。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以自我超越的精神推动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革新[6]。

(二)自我革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互补性

1.坚持用传统文化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中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言之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本身就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道德理想、自我修养,这些流传至今的有益格言为自我革命提供了文化滋养,更通过早期革命实践证明了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相结合的可行性,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着力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党的建设理论之所以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其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注重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把吸收文化经典作为密切党与群众关系的大事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自我革命作为党的建设话语体系中最具时代鲜明特色的政治术语,从历史传承中探寻总结自身建设规律,不断运用传统文化的经典来诠释、解读自我革命,达到既解决思想问题又增强党自身建设的目的,使自我革命在理论上更加充实,在实践上更易取得实效,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自我革命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蕴,有利于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获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从哲学的理论视域来看,发展是在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过程中的自我批判与否定,既是对旧事物合乎规律性、时代性因素的发扬和继承,也是对旧事物中与规律性、时代性背离因素的抛弃和克服。当代中国要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要使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创造性继承了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发展革命理论,实现自我突破。传统文化幽静深邃而寓意丰富,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发掘经典、继承精髓、发扬精神,唤醒和活化了传统文化中固有的语境语义和使用场景,激活和赋予了其现代社会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革命精神的重视上升到新的高度,他吸收继承了党的革命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自我革命精神”这一概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造。

三、自我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主要路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自我革命同传统文化相融合,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厘清推进思路,把握结合路径。

(一)坚持在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政治立场上不动摇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确保朝着正确的道路方向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中国特色,没有中国特色就没有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无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坚定政治立场不动摇,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首先,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在去伪存真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需求进行改造、提升、创新和发展,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次,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古为今用,在传统文化精髓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通过举一反三、点石成金拓展传统文化的外延,从而为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有益借鉴。最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围绕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研究,从自我革命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提出新见解、创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构筑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体系。

(二)坚持在运用科学方法、找准结合点、把握根本任务上不动摇

大力推进自我革命同传统文化相融合,要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找准方法,必须要搞清楚融合什么、在哪些方面融合、最佳融合点在哪里、实践路径是什么;要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寻找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和思想理论资源,在内容上联结、方法上契合、价值上会通。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看,主要是从自我革命中得到主题引领,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博古通今,“润其内、固其源”。从自我革命的发展来看,主要是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理念补充,以传统文化的原典支撑为基础,发挥长远而深刻的思想文化影响力,从而深化自我革命理论,推动理论实践化。立足当下,将自我革命和传统文化联通起来进行比照,可以发现二者在各自范畴领域具备共通之处,也存在差异和侧重,若能明晰互补空间,发挥各自所长,便可有针对性地推进融合实践向纵深发展。第一,具有同一范畴的认知对象。二者共同致力于推崇思想理念的经世致用与务实品格,推动中国社会良性发展,具备积极的价值引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第二,存在差异侧重。传统文化偏于群体秩序与人为修行,对于价值观的培养、人格和美德的树立、个人心性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氛围和熏陶,逐渐培养个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心智。自我革命关注历史变迁及其发展规律,在整个革命发展过程中,关注整体格局,探讨纵向特征,更加侧重于国家和社会层面发展方向的确立,对于中国发展尤其是党的发展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差异为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可以看到二者互为融通、继续走深走实的可能区域[7]。第三,明晰互补空间。自我革命的价值前提、目标指向、基本方法、制度支撑等方面的理论建树,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观念、道德精神、民族气节等方面的阐述同根同脉,可互为借鉴,构筑全方位多维立体的党内文化空间。

(三)坚持在立足中国实际、回答时代问题、推进伟大实践上不动摇

一是要立足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度挖掘阐发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回答时代所问,积极展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联通世界,远观未来,为传统文化赋予崭新的思想内容,开辟新的思想境界。二是要按照“相融合”的时代任务和现实要求,从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抽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历史流变、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加以鉴别区分并创新发展。三是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和当前正在做及未来准备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推进深度融合。要坚持实事求是,把借鉴吸收与创新发展有机统一,把弘扬精神与转化形式有机统一,把基本内容与经典升华有机统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源流与本质、多元与主流、自主与互鉴等基本关系,使自我革命创新发展和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主动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潮之中。

作者:常越 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