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闽都建筑文化在高层建筑中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传统与现代是建筑学中一个永恒不灭的话题。通过分析传统闽都建筑文化的特色,结合梅园上街广场项目设计,浅析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如何保存传统闽都建筑文化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对传承闽都传统建筑文化与发展现代建筑设计起到一些实际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现代高层建筑;传统闽都建筑;地域性表达
0引言
在城市现代化不断前进的今天,高层建筑如同推土机般碾压着现代城市,同时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又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需要保护,如何在两者中有一个平衡是现代设计没办法逃避的问题。贝聿铭先生曾说:“就像一棵树必须源于他们的土壤中,现代建筑树必须源于他们的历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满足建筑功能,同时必须彰显人性,富含历史文化内涵;既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多元化的需求,又需要对建筑的地域性进行表达。
1建筑地域性表达
1.1现代高层建筑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集约用地的前提下,高层建筑由于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等特点,更加有效地解决了现代日益紧张的用地问题。同时高层建筑隐射的技术与科技力量毫无争议地展示着城市的实力,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已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1]。
1.2传统闽都建筑
闽都传统建筑作为地域性的典型代表,完美的呈现了闽地的社会历史。白墙灰瓦,特别是马鞍墙通过高低错落、形式多变的设计,显示出一种典雅、婉约、淡雅与精致的美感。而其各个时期的建筑风貌更是历经百年沉浮积淀而形成的闽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荟萃之所。
2传统闽都建筑文化特色
2.1建筑布局
经过了千万年的历史沉淀,闽都建筑群中颇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坊七巷以及上下杭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特别是前者号称“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岁月的洗礼没有改变其街、坊、巷的基本布局结构,虽各个时期的建筑琳琅满目,但都沿用传统的脉络,整个建筑群层峦叠嶂,一气呵成,壮观且不失优雅[2]。
2.2建筑肌理闽都建筑
不管是官式建筑或者民居建筑,都有一个传统建筑空间的精髓部分,就是“院落式布局”。闽都传统建筑群大部分经由院落空间结合建筑排列组合而得,且能够纵横向的产生多进院落。院楼群组和街、巷空间发生串联,组成一个个完整的建筑群,形成一道道层次分明的独有城市肌理。
2.3建筑材质与色彩
福建被山林环抱,闽都人大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多以突出材料本身的质感和原色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建造传统民居。生活在这般桃源的山水田园之中,成就了闽都建筑淡雅、洁净的建筑风格。所以闽都建筑的色彩整体上是由黛瓦、灰砖和黑白分明的墙体构成,主色调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审美情趣相吻合,更加注重黑白灰的写意表达,纯净素雅的像黑白照片一样。
2.4建筑元素
“马鞍墙”作为闽都建筑最具特色的建筑元素之一,其轮廓或圆或方,形态错落,富于特色,流线封火山墙的设计就是闽都建筑与其他地区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宽厚高大、一成不变的墙体通过上下起伏、千变万化的设计,将富有动感和韵律之美的建筑呈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了一种动态的美感,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同时墙体的收尾随着高低屋顶的变化呈现出流线型的翘脚,四角飞檐的翘起,或扑朔欲飞,或直立欲飘,让僵化的建筑显得轻盈,富有活力[3]。
2.5建筑装饰
闽都传统建筑装饰题材种类繁多,不同部位的题材,相应的用材也有所不同,如结构装饰,门窗、花罩细节,内部装饰等。但无论哪种题材,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且三者往往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主题,内容多样的同时保持统一。同时装饰细节活灵活现、巧妙、含蓄,让人回味无穷。
3“新”与“旧”的对话,闽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表达———以梅园上街广场为例
3.1项目概况
梅园上街广场项目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国宾大道与凉伞桥路交叉口,南面为大学城,北侧及西侧周边遍布居住区。基地地形总体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备,建设条件优良。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3.2建筑空间形态
梅园上街广场项目采用化整为零的做法,结合设计要求将众多不同功能的建筑消化在多幢建筑上,从总体上来看,以建筑和小院落围合生成的建筑群呼应了传统建筑“院落式布局”的思想,总平面图体现的方向性映照了传统建筑的轴线引导(如图1所示)。同时传统建筑在视觉上讲究移步换景,峰回路转。梅园上街广场设计结合建筑和景观将空间与功能进行重组再结合,为使用者带来积极的氛围,营造出传统建筑空间变化丰富的风韵。建筑具有方位识别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天际线,天际线的高潮通常伴随着高度的升起,承担项目作为城市标志的作用。通过对基地周边环境深层次的剖析,设计利用道路交叉口的优势,营造出造型简洁的顶部形状和天际线,如同闽都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托举建筑群体,营造建筑群群体向上的动感,展示出传统建筑轻盈的韵味(见图2)。
3.3建筑体量
鉴于项目的开发强度,使得高层成为设计的必然选择,然而建筑硕大的体量对城市和周围环境有着重大的不良影响。梅园上街广场设计直接将造型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主楼使用灰色铝板及玻璃幕墙的简洁现代建筑主体形象,同时适当作体量分解,尽量降低建筑的体量感以减小对裙房的压迫。裙房则在尺度上与闽都传统建筑相协调,呼应和加强传统建筑空间的特色,众多小体量闽都建筑造型的组合,是本设计对于闽都地域建筑文脉的呼应。这是现在建筑“大”和传统建筑“小”的直接碰撞,不同于曾经的“高楼大厦加大屋顶”的形式,这样的设计手法符合眼睛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合理化解了体量大小不一的建筑之间产生的张力。这样在体量、空间等方面做了推敲,远处眺望是一座能反映时代气息的现代建筑群体,近观则是一群古朴典雅的闽都传统建筑,设计强调现代感的同时表达了对于闽都传统建筑的地域归属感[4]。
3.4建筑风格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总是来不及停下来思考,建筑外观的印象最能唤起使用者的联想及过往的记忆,这似乎属于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所以建筑的第一特征永远是建筑的外部造型。贝先生的作品波士顿汉考克大厦,一栋全玻璃镜面材质的现代高层塔楼和传统的三位一体教堂及其广场的直接对比,塔楼高大的体量依旧存在,但却从未抢夺三位一体教堂及其广场的独立性(如图3所示)。梅园上街广场设计参考这样的做法,在一个讲求效率、功能、理性的时代,形式追随功能,追求简洁明快,抛弃所有无关紧要的做法,保留生命最原始、最纯粹的设计理念成为趋势。所以设计主楼采用现代设计风格,通过酒店、办公等建筑功能的组织,发挥建筑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同时重视建筑材料本身的质感及其颜色的配置,尊重材料的特性,以此展现建筑的时代性。裙房部分则呈现传统闽都建筑特性,清晰表达建筑的地域性,呈现出低调、古朴、素雅的闽都古建筑风格(如图4所示)。图3汉考克大厦图4东南角透视图建筑的地方性需要设计者探讨使用者的审美取向,创造易为本地社会理解与接受的模式,唤起使用者对一个地方的认同和归属感。不同风格的碰撞是新老建筑的直接对话,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早些年设计的光明港梅园酒店也采用同样的手法,广受社会好评。
3.5建筑材料与色彩
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表现语汇,当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参杂着某种遥远的联想或当地的生活经验后,色彩就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感从而具有典型性,成为地域的象征[5]。结合福州城市的色彩规划要求建筑色调为古雅温润的“暖白、暖灰”,梅园上街广场项目裙房建筑进行闽都地域色彩的提取,以沉静素雅的自然风格为主,建筑外观的基调色彩为石材、砖瓦及灰浆建材原色。设计基本以黑、白、灰为基调,黑白搭配的组合在统一中进行对比,形成层次丰富的明暗关系呈现出朴素、清静、与世不争的闽地建筑韵味(如图5所示)。在主楼设计上使用大片玻璃幕墙,玻璃这种建筑材质非常符合现代的建筑美学。设计通过玻璃创造建筑的美感,其通透、晶莹的特性可以映衬出周边各种动与静的物质形态,与裙房闽都式建筑连成一片,同时延伸至天空,营造建筑的空灵感与延伸感,减小大体量建筑和闽都古建筑的不和谐感。
3.6建筑元素
现代建筑在传统的传承上实质是一种延续与抛弃的斗争过程,使用传统建筑里那些具有生命活力的建筑元素,清晰的表达建筑所指,能够最直观的引起使用者潜意识里对于闽都传统建筑文化的联想与向往,形成文化认同感。梅园上街广场设计项目裙房的闽都式建筑之马鞍墙是形式、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统一,它使设计犹如流动的音乐,通过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呼应等的不断变化,体现出建筑抑扬顿挫的旋律之美,马鞍墙建筑元素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是新旧交融的体现,不仅是对设计元素的深入挖掘与概括,更是对传统设计理念的延续(如图6所示)。裙房设计中或提炼、或简化、或概括传统元素始终贯穿在屋檐、门窗等构造的每一个空间中,这些细节无不在展现浓厚的闽都场所内涵。传统元素的有效利用,提升了项目的建筑表现力,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需求,这样的建筑时尚而不感时髦,传统而不感陈旧。
3.7“院落”空间的利用
空间作为建筑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院落又是空间里较具有活力的一个场所,它所具有的综合性使得公共与私密、室外与室内在这里碰撞,使得对话与交流变得亲切,容易获得身心里的归属感。梅园上街广场建筑整体空间布局以院落为中心,建筑通过连廊相连,创造出虚实、动静分区之间过渡的“灰空间”,既满足了酒店用房等不同功能需求,又联系了建筑与城市的对话。项目中院落的设计及拓展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表现与回应,并呈现了新的建筑形式,提升设计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同时项目与城市共进退,在城市干道十字交叉口,建筑适当后退并且设置城市广场,放大的入口广场与建筑首层架空等空间形成联动,创造出整体空间的渗透感。设计迎合了观者对于院落的神往,展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回归,呈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闽地精神。
4结语
高层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建筑类型,是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闽都传统建筑是闽地建筑的重要篇章,也是闽都文化的重要体现者。如果我们能抓住传统闽都建筑文化的部分,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与现代建筑形式、功能、技术等结合起来,就能在摸索中寻找到适合闽地地域建筑的表现方法,为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呈现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弘扬闽都传统文化,使得福州这样宜居的城市,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城市个性更加突出。
作者:彭仙沾 单位:福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州精业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