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促进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为实现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高职院校增强生态责任感和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奠定了基础。但是,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瓶颈,比如:高职院校生态教育机制不够健全,高职思政教育生态融合不够全面、高职学生生态思维引领不够突出。因此,必须探索促进两者融合的实现方略,从校园文化、社会联动和学生实践入手,促使两者实现创新式发展,增强高职院校的提质化飞跃。
关键词:“双高”;传统生态文化;思政教育;融合
“双高”建设中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与思政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把高职教育比作鸟的“主体”,思政教育如同鸟的“双翼”。只有加强“双翼”的驱动力,“双高”建设才会实现飞跃式发展。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当前,亟待需要推动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用思政教育引领传统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用传统生态文化增强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促使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增强职业院校“双高”建设的整体水平。
1“双高”背景下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重要价值
面对生态挑战,促使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运用传统生态文化的多元魅力和丰富内容,为实现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为高职院校承担生态责任和高职学生树立生态道德观提供重要途径。
1.1有利于传统生态文化实现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传统生态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的思想精华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因为我国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除了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物质利益外,重要的一点是忽视了对生态文化的建构。主流文化儒家、道家、佛家中关于生态方面的阐述有很多,虽然有些内容已不合时宜,但包含的天人和谐观、节欲节用观等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是实现生态文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3]。为构建新型生态文化提供了新道路,也为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意识和践行能力创造了新条件。
1.2有利于高职院校增强社会生态责任。近年来,职业教育逐渐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更是迎来了迅速发展的光明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社会关切的问题上,高职院校的责任承担力也不断增强。因此,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对于落实其社会生态责任具有重要价值。因为传统生态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比如“天人一体”的和谐思想,坚持人对自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使用自然资源要有理有节与构建生态文明相通。高职院校加大对优秀生态文化的弘扬,不仅能增强自身的社会生态责任,在“双高”建设中展现独特优势,更能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其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1.3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新时代生态道德观。高职学生作为服务于我国生产、建设和发展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良好的生态良知是构建新时代生态道德观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仁民爱物”“万物不伤”“众生平等”等生态道德思想,主张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对万物怀有一颗仁爱、慈悲之心,这种以唤醒人的生态良知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为树立新时代生态道德观奠定了基础。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以及人类需要承担生态道德责任,规定了新时代生态道德观的核心要义。因此,将传统生态文化的道德思想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可以使传统生态文化的道德价值在新时代得到传承,提升高职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2“双高”背景下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制约瓶颈
实现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对于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的增强也具有重要价值。但是,通过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如下:
2.1高职院校生态教育机制不够健全。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认可度,就要全方位地关注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但就目前的生态文化融合教育机制来看,高职院校的机制建立不够完善。首先,是缺乏多方联动机制。生态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依靠某个单一力量就能实现的。因此,高职院校在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上与其他社会力量联系较少,这样就不能形成全面的生态教育模式。其次,是缺乏平台支撑机制。通过梳理各大高职院校的官微、官网以及其他对外宣传平台,不难发现在生态问题的关注和生态文化的宣传上没有形成专门性的平台和栏目。在“微时代”,这样的平台机制缺失无法使生态教育达到即时化和普遍化。最后,是缺乏制度引领机制。高职学生的整体生态意识和行为选择力较为薄弱,在生态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环保践行上就需要更多的相关制度进行引导和约束。然而,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缺乏制度引领机制,则会使生态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2高职思政教育生态融合不够全面。高职思政教育在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其正面临着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局限化问题。因此,“我们要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无奈与缺失中寻找出解决的办法,就应从理论上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传统思政教育中的弊端,不难发现在生态文化教育上,以往的高职思政教育只是机械地向教育对象输出理论内容,在教育形式上更多地是采用课堂灌输法。所以,不论是在理论内容上还是教育形式上,这样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为了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实现生态文化的融合,将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纳入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生态启示作用,为培育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3高职学生生态思维引领不够突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形成了单一的、封闭的思维模式。在这种错误思维方式的影响下,高职学生非常容易受到误导,无法树立正确的生态思维。因为当前的高职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较强。但是,由于学生的判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西方生态主义的思潮入侵,一旦其接受“伪”生态思维的影响,将难以做出正确的生态行为判断。同时,受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影响,缺乏正确生态思维引领的一些高职学生会陷入物质欲望的泥潭中,这样仍然无法打破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错误生态思维方式。因此,就必须加大对高职学生的生态思维引导,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实现高职学生从“生态工具人”转变为“生态理性人”。
3“双高”背景下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现方略
传统生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契合性,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貌以及价值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构建两者相融合的桥梁,全方位、多层次的促使两者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价值。
3.1加强校园生态文化的教育载体性。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要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储备、设施提升等硬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学习环境、先进思想上的软件建设。尤其要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软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程”。所以,要在思政教育中将多种生态文化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绿色的、科学的校园生态文化。一方面,重视校园的物质性生态文化。校园的物质性生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绿色和谐的自然环境、充满艺术感的景观布局以及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建筑等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对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通过物质性生态文化将优秀的传统生态文化理念展现出来,将灵动的文化和深邃的思想赋予在冰冷的硬件设施中。另一方面,重视校园的精神性生态文化。校园的精神性生态文化,主要表现为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气息和生态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涵盖了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思维等内容,意在通过精神层面的理论和价值观建构,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热情。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传统生态文化的弘扬,展现“天人合一”“万物不伤”“节欲节用”等生态智慧的当代价值,使大学生在精神熏陶中提升生态文化素养。
3.2整合社会力量弘扬生态文化。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是培育高职学生生态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步。这不仅需要校园生态文化环境的建设和生态教育形式的完善,还需要整合家庭、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和宣传氛围。一方面,发挥家庭生态教育的基础性力量。家庭生态教育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培养的效果。因此,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学习传统生态思想,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强孩子对传统生态文化的认知。同时,加强与学校教师的密切联系,了解学校的生态教育程度及孩子在校的德育情况,促进家庭生态教育与学校生态教育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增强生态宣传的社会性力量。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为促进传统生态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力条件。通过整合与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把思政课教学开到工厂车间、部队军营、田间地头、社区小院,尝试学生在哪里,思政教育就延伸到哪里。同时,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可以将所学的生态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加快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观。
3.3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生态实践。促进传统生态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将传统生态理念与自身实际、社会所需相结合,实现生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加强理论认知层面的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生态认知和生态德性。通过对生态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同时,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在生态领域的最新指示、政策和路线,可以扩大高职学生的生态视野。在面对不良思潮和物质诱惑时,可以成为一个有抵抗力的“理性生态人”。另一方面,强化实践落实层面的参与力度,提升自我的环保践行力和创造力。通过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名家论坛、生态课堂教育等方式,参与到生态素养培育、生态实践落实的活动中;也可以依靠校园社团开展或参与各类环保活动。比如:参加植树节、垃圾分类活动,开展生态环保宣讲会、生态知识竞答赛等线上线下的环保活动,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践行力。同时,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通过参与社会环境调研、生态游览等活动,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体验古人所推崇的天人和谐之美。总之,传统生态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具有重要价值,虽然在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制约瓶颈,但只要凝聚多方力量,就能寻找到实现方略,推动“双高”建设全面发展。从高职院校发展的整体性上看,校园生态文化的营造可以拓展融和路径,展现高职院校关切社会生态问题的责任感。从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性上看,通过与社会力量的结合扩大传统生态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从高职学生生态意识提升性上看,生态理论知识和生态实践的结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生态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在201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0.
[3]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作者:王皎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