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探究

摘要: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源头和基础。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技术层面的日益趋同,千城一面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的侵蚀着我们的城市,人们对历史文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知道、不了解、不认同民居这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载体。本文就河南本土传统民居与地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传统民居;地域性;建筑文化;价值体现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繁荣,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高度发展的社会文化,造就了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对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反之,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对中原建筑文化也有一定影响。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使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形式与周边地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河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及分布

河南各地传统民居资源丰富、风格多样,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在现存传统民居实体中,豫东和豫北地区的四合院、豫西地区的靠崖窑洞与地坑院建筑以及豫南地区的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构架的巧妙结合型民居,都代表了河南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建筑类型,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偏僻山区或丘陵地带均有遗存。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郏县临沣寨、太行山下的寨卜昌村,连寨墙都基本保留完整;又如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保存的完整程度而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些传统民居是中国民俗建筑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凝聚了中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文化、艺术、技术、审美观念的完美结合。这些现存民居为中国民居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二、河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

中原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脉,使民居形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很大差异。院落的基本形式和院落的组合方式是两大常见类型。院落的基本形式。从平面布置分四种形式,四合院、三合院、窑洞院和大别山区的前后排房院。四合院与三合院在河南各地分布广泛,这些院落还可以以院作为一个单元,进一步组合成为中型或大型复合型院落。河南各地的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大体相同,由四面或三面房屋围合而成,院落中轴线明显,正房坐中,倒座相对,两侧厢房对称分布。现存河南民居中组成四合院的房屋以二层的房屋居多,如豫东叶氏宅院、豫北马氏庄园、寨卜昌民居、豫西康百万庄园等。在河南除大量的合院民居外,在郑州以西伏牛山以北的黄河两岸,巩义、偃师、洛阳、新安、荥阳、三门峡、灵宝等地还分布着窑洞民居。由于各地海拔高度、气温、降水量、湿度以及黄土层厚度有很大区别,因此受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的影响,各地窑洞布局和结构形式也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靠崖式和下沉式两种。院落的组合方式。河南传统的院落可分纵向扩展、纵横两向扩展两种组合方式,通过组合形成中型或大型院落。院落组合的方式可沿轴线纵向发展,而后再横向发展。规模大小视主人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高低,以及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纵向组合以院为单位,在纵深方向上扩展,前面一个四合院,后面一个三合院,即组成一座二进四合院,也可形成三进院、四进院等纵向组合的院落。整个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坐北朝南,大门一般位于东南角,这是顺应风水的选择。也有大门位于轴线正中的做法,形成五门相照的布局。一进院落往往作为接待之用,面向内院的建筑立面较为开敞,尤其厅堂建筑的形制最为彰显主人的地位。后院则主要用作居住。纵横向组合是因单独的院落纵深一般不超过两重院,再深则以狭长比例严重失调,且使用不便。院落需要进一步扩大,就要纵横向同时发展,以便于更好地组织空间,满足更大家族更便捷地使用。河南民居横向发展的模式有主次院并列和两组或多组并列等形式。

三、河南传统民居的代表性建筑

河南传统民居中豫东刘家宅院、豫西康百万庄园、豫南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原为地主刘彝的私人庄园)、豫北马氏庄园(马丕瑶府第)四处民居至今保存完整。豫东———刘家宅院。刘家宅院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刘家胡同,是典型的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之一。2006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开封刘家大院以“刘青霞故居”之名申报国家级文物单位,获得成功并正式对外开放。刘家宅院建筑特点:平面布局纵深方向紧凑,庭院相对宽敞,单体建筑体量适度,木构架规范化程度高,建筑的“师古性”强,简洁朴实的墀头盘头与屋脊造型。豫西———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是豫西最具代表性的窑洞民居,位于巩义市西北2公里处的康店镇康南村,该庄园属于豫商康氏家族。庄园位于邙山半山腰上,其形式多为三进、四进四合院,装饰各具特色。住宅区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位于北边的五个坐北朝南的院落,形式为二进四合院;一部分是位于南边的两个坐西朝东的两个院落。中院有过厅堂屋,东西为厢房,院院相互独立,院落间又毗道相通。康百万庄园以“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大型地主庄园。豫南———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位于豫南信阳新县城首府路中段,两处旧址中间由首府路一条街道隔开。分局旧址前后有五进大院,七栋老式阁楼。红四方面军总部有两进大院,三栋老式阁楼。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整个建筑结构紧凑,庭院对称,廊檐宽阔,宏敞明亮,宁静幽深。左右临街墙上为五对图案花窗,中间一条长廊把整个建筑分成南北两部分。从门楼进入长廊,有一道木隔扇门,里边是长方形天井小院。长廊两边的房屋各自组成4个方形天井小院,院内地坪用石条铺砌,四周有廊檐围绕。豫北———马氏庄园。马氏庄园位于豫北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至今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

四、河南传统民居的价值体现

河南传统民居就是中原地区独有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历史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其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特征和人文环境成就了河南传统民居独特的艺术价值。例如,从河南现存的大量窑洞民居中,可以窥见中华传统民居建筑最原始朴素、不受外因侵扰的天人合一之美;河南传统民居木构建筑造型风格明确,布局明朗大气、错落有致、疏密有度,装饰精巧简洁、色调淡雅、尺度宜人,加之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该从传统民居中继承经过长期检验后留存下来的宝贵遗产,把传统民居中的优秀设计手法运用到新时期的建筑设计中,从中汲取适合现代人居住习惯和审美要求的建筑元素,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现文化传承的现代建筑创造之路。将传统民居的地域建筑文化和先进的数字化媒体技术相结合,用当代流行的媒介方式传播河南传统民居的地域建筑文化,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原建筑的文化魅力和厚重底蕴。

参考文献:

[1]陆元鼎,陆琦.中国民居建筑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康百万庄园文史编纂委员会.康百万庄园[M].香港国际出版社,2003.

[4]赵海星,张毅海.康百万庄园———中原古代民居的典范之作[J].中国文化遗产,2005.

作者:秦飞科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