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画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动画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摘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塑造文化自信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大理寺日志》为例,探讨动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用及该动画作出的贡献。它启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讲好中国传统故事,重塑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产业建设。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动画;《大理寺日志》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富饶的文化宝库,已成为当下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不仅是影视产品,动画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不应视之为一种简单的艺术风格[1]。作为媒介的动画,是文化生产的一种形式,可再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传递日本文化载体的日本动画,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播出,深受当地青少年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深受我国观众喜爱的动画《聪明的一休》,可谓是日本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的典范。近年来,我国也产生了一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的动画佳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大理寺日志》便是其中代表。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包括传统建筑文化、传统节日庆典文化、传统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等等。充分利用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即便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今天,也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无数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当前,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更多的国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合理性与优势,对文化更有自信心,在传承发展中,使文化更有感召力。

(二)文化产业内容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要实现文化振兴,一定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发达的文化产业又可以有力地传播传统文化。从20世纪轰动国内外的《大闹天宫》,到近几年大火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理寺日志》等国产动画,都从传统文化宝库中获取素材,出色地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获得了极大成功。这些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通过民族艺术形式的文化符号,表达民族国家的内在精神气质和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显现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并获得自己的文化地位[2]。

三、动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用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青少年的欢迎,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功用。

(一)有利于青少年文化认同的构建。据调查,我国动画观众群体年龄构成状况为13岁及以下占11%,14~17岁占59%,18岁以上占30%[3]。从动画观众年龄的构成来看,其传播对象主要为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于确立价值观、寻求身份认同的关键阶段。身份认同问题,究其本质是一个主体问题,是主体在文化关系这种特定的社会之中对自我身份的追问、确认和定位,与自我主体性的构建息息相关[4]。青少年观看蕴含传统文化的动画,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作为前人智慧和思想积淀的传统文化,如果墨守成规,将会导致自身脱离时代,成为社会发展的累赘乃至羁绊。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紧跟时代创新发展。不少传统服饰、建筑,由于时代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利用动画技术可以生成影像模式的场景,再现远去的古代服饰建筑风貌。传统故事绝大多数以文字或口头相传。动画再现传统故事,更易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不断发扬光大。动画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重新呈现和诠释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为动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动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工具。

四、《大理寺日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

《大理寺日志》由著名影视公司好传动画出品。剧情背景为唐代,讲述了主管全国重大案件的大理寺在少卿“白猫”李饼的带领下,侦破各种离奇案件,打击犯罪的故事。该动画于2020年4月10日起在bilibili(哔哩哔哩)视频平台独家播出,截至7月16日,播放量突破1亿,获得9.8的评分。其在获得良好口碑和较高的商业价值的同时,出色地传播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国传统知识和中国优秀传统思想价值观。

(一)传播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大理寺日志》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从建筑、器物到大众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打造出一个二次元的“大唐盛世”。第一,视觉体系。《大理寺日志》充分利用动画制作相对实景拍摄的可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在画面表现上展现了大唐的风貌。场景方面,致力于展现历史上唐代的长安城。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唐代都市建筑,剧组特聘请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的张凤梧博士为该动漫古建筑顾问,指导动画中长安城的“建设”。制作方还亲自前往陕西省博物院,直接观察唐代建筑中砖瓦、卯榫的构造。经过缜密的设计论证后,采用3D建模2D渲染的制作方法,制作建筑场景画面,尽量还原唐代立体建筑场景。该动画最终呈现出气势恢宏又不失精巧的唐代长安城,传递了唐代对楼宇和城市独特的构造思路,展现了我国传统的建筑审美文化。服饰器物方面,尽显大唐特色。男子身着窄袖、圆领?袍,头戴幞头,脚穿乌皮六合靴;女性身着半臂衫裙和特有的大袖衫,面饰花钿妆。配饰方面,唐代武将身着明光铠,主角佩戴唐横刀、金鱼袋等。生活风貌方面,展现了唐代繁荣的都市风情。从开场的长安闹市,到结尾的西域马戏。集市上有来自西域的骆驼,有出售进口商品的“胡肆”,有极具中国特色的花灯、舞龙、宫廷宴会。朝廷中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官员等等。该动画视觉体系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其获得良好口碑的重要原因。观众在观赏画面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二,听觉体系。《大理寺日志》的听觉体系中富含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开场曲《不世功》、片尾曲《何御》《少卿游》在歌词和伴奏上颇具中国传统风韵,与动画故事内容相吻合。伴奏和背景音乐多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琵琶、箫、筚篥、唢呐、大鼓、箜篌、铜锣等进行演奏,极具民族风味。搭配古风古韵的词曲和戏腔的唱法,将传统风格的背景烘托到了极致,有效地增强了画面内容的表现力、感染力。

(二)传播中国传统知识。《大理寺日志》片尾特设《<大理寺日志>小剧场》,依托故事背景和内容,用定格动画的形式科普唐朝的器乐知识、饮茶文化、商业情况、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等。这种小科普形式的传播方式,能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思想价值观。《大理寺日志》从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两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奸”“隐忍”“天下”以及家国情怀等传统思想价值观。人物塑造方面,塑造了憨态可掬的男主角陈拾,化身为白猫的大理寺少卿李饼,风度翩翩的丘将军等角色。外貌丑陋的大理寺少卿一心办案,铲除黑恶势力;玉树临风的丘将军却大肆杀降,不遵命令,出尔反尔,传递了“人不可貌相”的传统价值观。憨态可掬的陈拾,虽出身贫寒,却有担当、有责任,心怀正义,传递了传统文化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责任感。故事情节也同样展现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如主角面对困难时的坚韧,面对危险时的急智,对同胞和家人不离不弃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结语

以《大理寺日志》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一)讲好中国传统故事。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故事,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大理寺日志》改编于同名漫画故事,漫画本身颇受赞誉,内容质量上乘。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故事?应当满足“幻”与“真”的有机统一,并且在实质上做到社会生活“真”的反映。即要通过虚构的内容反映真实的现象和思想,引发观众的共鸣,传递传统文化质朴的正义观和家国情怀等。

(二)重塑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改造,使传统文化服务于当代的需要。原封不动地传播传统文化,不仅不利于文化进步,而且可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大理寺日志》依托传统故事,但并不拘泥于传统故事,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塑造,做到了推陈出新。

(三)重视文化产业建设。重视文化产业建设,既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兴国”的必然要求。日本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动画片、电子游戏和漫画视为一个经济整体,三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日本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助推日本动画走向世界,传播了日本文化和价值观,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大理寺日志》出品方从2016年发起众筹到2020年上线,历时近四年。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下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资金投入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文化产业市场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渴望。因此,探索成熟的文化产业(动画产业)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唐定 薛仁政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