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时代性与传承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时代性与传承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时代性与传承性

立德树人”一语,来源于《左传》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之中。将“立德”与“树人”相结合,其意在于将德育概念进行升华,以“德”作为立学、立教之本,要首先对于教育的本体机构及制度思想加以定义与规范。时至今日,我国新一代的领导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新思想。这既是对二程“立德”思想的进一步传承,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观念的肯定,更为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以二程“立德”思想的阐述为基础,结合“立德树人”的新思路,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之余,也能彰显时代特色,为高校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立德树人”的传承性———以二程思想中的“立德”表述为切入

(一)二程思想概述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1032—1085年)、程颐(字正叔,号伊川,1033—1107年)合称为二程,此二人及其弟子创立了宋学的“洛学”流派。二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和理学创始人,“理”的思想是二程思想的核心基石,其思想是遵循着儒学发展的谱系,对于两汉今古经学及唐代古文运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核心思想观点,着重于修业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二程创立的“理学”体系,基本上继承了儒家经典中“仁、义、礼、智、信”等“心性之学”的观念,尤重对于“德”的修行。二程有言:“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便以圣为志。”①二程倡导应以培养人的品格德行为教育目的。程颐说:“人皆可以至圣人。”①这种具有早期启蒙意识的思想表述,对于固有封建阶级体系起到了撼动的作用;置于客观的历史语境之中来看,有着极强的民主先进性。

(二)二程思想中的“立德”表述与阐释

二程认为德为人之本,德立人则立。纵观二程所传世文著,其思想论述对于“德”在成人、立人过程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与价值十分关注,其论认为“德”为人之根基,国之根本。程颢言:“德者本也”、“一德立而百善从之”①。程颐言:“德盛者,物不能扰而形不能病。形不能病,以物不能扰也。故善学者,临死生而色不变,疾痛惨切而心不动,由养之有素也,非一朝一夕之力。”①在二程的理论之中,人的道德情操是由其秉气的清浊造成的。“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①。关于气的培育与修养,程颐提到:“养生”、“养形”、“养德”、“养人”四个方面,程颐认为做到了此四方面,便可称为贤德之人。而在此四项之中,“养德”与“养心”是尤为关键之所在。在二程学说中,“养德”与“养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养德”的前提在于“养心”。二程认为,人的本心是原本就是具有欲望的。在此“养心”的基础之上,明义利之辨,对于道德底线坚守是为“养德”的根本要义所在。在义利之辨问题上,二程继承了往圣儒学的基本思想,但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上,拥有着时代的前瞻性与创新性。在二程学说中,对于“德”的培育着重强调对于所学之人“公德”的培育。例如程颢所言的:“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①在二程学说之中,当政者与所学者皆应具有“公德”之心,即为拥有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亦如程颢所言:“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全在公私之间尔。”①其论所言之“公德”、“公心”,若大行于天下可使国家兴盛,倘若一切从私心出发,就会使国家灭亡。“至诚无私,可以蹈险难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德也”①由此可见二程将对于“德”的修养培育,作为对于所学者的基本人格要求。由此可见,二程学说对于立“德”在传统思想教育之中的重要性,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二、“立德树人”的时代性———以“立德树人”思想为视角

(一)“立德树人”思想表述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②这是对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与具体要求。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政课座谈会上多次提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纵观对“立德树人”思想的表述其意义,并非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单纯的“德育”之概念,而更多的是对于青年,特别是高等教育过程中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形成问题上,要如何进行规导及养成。就此问题具体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③。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思政教育体系,如何实际践行重要讲话精神,是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思想与传统文化之关联

围绕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出,所强调的内容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我国古代儒学及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着极强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根源性及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时代性。对于的重要指示,不能简单的仅仅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导思想,其思想表述中的外延性及输出性也要加以正确的认识和利用。要明确的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国情背景的,这些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属于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道路。所阐述的“立德树人”思想,与二程思想中的“立德”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体现出了新时代的新特点。二程思想强调对个体德行的培育培养,强调“德”为人之本,对道德的认知提升到了较高的高度。的“立德树人”思想,亦是充分肯定了“德”的价值,认识到了“立德”对“树人”所产生的根深蒂固的积极作用,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承经典文化,立足当下实际,将“立德”作为“树人”的前提与根本,以此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优化教育体系,方能真正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立德树人”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高校思政教育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到,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与推进中,无论是进而求与社会现状相结合,还是退而求以深耕于校园思政工作的本身,都面临着层层阻碍与局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进入新时期以来面临的新挑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与社会、外部讯息与内部体系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高校思政教育在此社会环境的背景下,难以规范于具有明确性的、统一性的思想依存与指导之中;二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流文化思想导向受到了“欲求主义”的影响与冲击。当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阶段伊始,其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确立就受到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在校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背离了正确的轨道,使得其对于正面思想教育的接受产生了抵触与阻碍,例如“金钱崇拜”、“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高校学生思想的流行。某些社会思潮中的“利己主义”与“权钱至上”等错误思想观念的盛行,致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群体中推行与实践面临了阻碍与困难,往往在高校所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结束时,对于受教群体的思想教育却并未达到真正的、彻底的教学效果,德育教育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影响的还是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甚至对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结合“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丰富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高校思政教育其教学目的与核心内容,是要对高校受教育群体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正面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规范;践行内涵式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期在高等教育课程结束步入社会之后,能以正确的思想规范影响与归正社会思想,带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建立出具有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与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社会文化思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就在于通过“立德”的方式,实现“树人”的目标,其与“立德树人”的思想也是统一的,是对这一思想的践行。与此同时,“立德树人”的思想又能够对高校思政教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基,也应该贯穿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之中,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结合“立德树人”思想的传承性与时代性,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实现教育的目标,也要将传统的文化观念融入到当前的教育体系之中,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充实丰富,教育的根基更加稳固。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若要真正契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承进行深度挖掘,将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内涵不断加以丰富。此外,要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在高校这一教育阵地上依然有着积极的价值,但如果传统文化缺乏富有时代特色的“包装”,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说教”模式,势必会难以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要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形成“互联网+”思维,也成为必然之选。开发高校思政课网络教育资源,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开设“立德树人”专门的教育网站,吸引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使“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得以通过网络这一备受大学生青睐的平台传播出去,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吴建设.二程理学思想新解[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3]严红霞,庄桂山.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7(12).

[4]黎博,戴成波.坚持立德树人开创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J].青春岁月,2017(3).

[5]张翠芳.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在微时代的创新[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6).

作者:张珊 单位:河南推拿职业学院